劉浩天
摘? ? 要: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職高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必須注重和強化實效性。課堂教學,必須注重“入腦入心”。本文從教學操作層面,探討高職高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
關鍵詞: 高職高專? ? 思想政治理論課? ? 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需要操作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操作藝術是體現(xiàn)教育本質、展示教育美的重要方面,也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1],通常叫做“教學藝術”或“教學技巧”。無論是“藝術”還是“技巧”,都需要一位善于駕馭課堂的老師。“當今,不少教師缺乏駕馭課堂的能力,整節(jié)課不能很好地關注全體學生,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強,課堂教學難以取得預期效果”[2]。因此,筆者認為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是授課教師操作而成的。所謂“操作”,指教師使用已有教學資源對現(xiàn)有教學內容進行加工,通過有效手段和方法,使課堂教學達到良好效果的過程。當然,這一過程要有原則、規(guī)范和要領。操作是純技術層面的,不管教學內容是什么,只要授課教師善于進行課堂教學操作,就能事半功倍,否則事倍功半。高職高專思想政治理論課尤其如此,同一內容不同的老師,教學效果大相徑庭。主要原因在于課程的操作性極強,老師的操作水平各有高低,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實效。因此,高職高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該加強課堂教學操作能力鍛煉,提高實際教學操作水平。筆者僅從操作的原則、方向和模式三方面談談見解。
一、堅持“以生為本、激趣互動”的操作原則
1.“以生為本”的原則,強調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根本,操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在于滿足學生學習的實際需求。“切實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方式和方法,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方式和方法應貼近學生實際,符合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特點”[3]。結合筆者多年教學經驗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高職高專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際需求是“興趣,受益”,對課堂教學的實際需求是“生動,活潑”,對授課教師的實際需求是“教法,啟迪”。這三者有著不可分的關聯(lián)性:只有授課教師教學有章法,能啟發(fā)學生,才能使課堂豐富生動、有機活潑;只有課堂教學有活力、有吸引力,才能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學生真信、真學、真受益。因此,筆者強調的課堂教學操作不以“操作者”的尺度為考量,完全以“需求者”的所需為考量。實際上,就是要求教師首先搞清楚“為何操作”和“為誰操作”這兩個問題,這是課堂教學操作的前提和基礎。例如,筆者在講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這一內容時,具體做法是讓學生先談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看法,在一些學生的質疑中提出反問,讓學生理性思考和深入討論,最后讓學生實現(xiàn)自我判斷和對感知認識的自我否定??梢?,以學生的認知實際實現(xiàn)認可之結果比以教師的任務要求達到宣講之目的,要更自然、更容易。
2.“激趣互動”的原則,強調課堂教學以實效為目的,操作以激發(fā)興趣和加強良性互動為主要推動力?!白龊酶咝K枷胝谓逃ぷ鳎岣咚枷胝谓逃龑嵭?,必須遵循學生成長規(guī)律和注重學生興趣激發(fā)的有機結合,只有將二者結合,才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取得更好的效果”[4]。“激趣”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這是高職高專思想政治理論課必要的催化劑,不可或缺。學生若有興趣,課堂教學就“生機勃發(fā)”。可以這樣說,一切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操作都是不成功的,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與否是課堂教學操作成敗的試金石?!盎印敝附處熀蛯W生在教與學上的良性互動,這是高職高專思想政治理論課重要的潤滑劑,必不可少。思想政治理論課最忌“照本宣科”和“填鴨灌輸”。缺少了“互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很大程度上會淪為“一言堂”和“說教”。
二、遵循“簡明、具象、通俗、趣味”的操作方向
1.遵循把復雜的問題向簡明化方向操作
思想政治理論課涵蓋的內容非常豐富,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諸多問題在教科書上的呈現(xiàn)或在現(xiàn)實中的解讀,有時候往往比較復雜。當教師遇到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而書本的文字表現(xiàn)力又不夠,或者表現(xiàn)足夠但學生理解起來卻極其吃力的時候,就需要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注意向簡明化方向操作,化繁為簡?!笆篱g有些事,內容繁雜,頭緒紛亂,每每讓人不摸頭腦,無處下手,望而生畏。所謂高人,就是能化繁為簡,善于抓住事情的本質特征,把極繁之事化為至簡,三五個字便可高度概括,提綱挈領,好記好用,亦便于流傳”[5]。把復雜的問題簡明化,老師才能理清要點,抓住重點,講清難點;學生才能分清主次,把握輕重,掌握關鍵,使問題分析思路清晰、明了,既認清問題實質又不浪費力氣,學生學習效率將大大提高。否則,不但不能認清問題,反而使學生的學習熱情被無端消耗掉。筆者主張,遇到復雜問題不要過多糾纏于細枝末節(jié)和個別字句,而要善于抓住主旨,著重講清“是什么”“為什么”“怎么看”即可。當然,這里所講的簡明化,并不是說該講的不講,該多講的少講。相反,該講的一定要講到,該講清的一定要講清,所謂的簡明化不是指簡化實際內容而是指思路分析一定要簡明而扼要,做到“有的放矢”。
2.遵循把抽象的問題向具象化方向操作
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時候涉及的問題還比較抽象,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一些表述,對于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是比較困難的。比如,在講到人的本質時,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一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痹谥v到人生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時,馬克思說:“每個人是手段同時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為他人的手段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達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為他人的手段,——這種相互關聯(lián)是一個必然的事實?!睂τ谥T如此類的表述,如果僅從字面上解讀是很難讓大多數(shù)學生真正明白其中深意的。為此,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應該向具象化方向操作,以實現(xiàn)生動直觀?!盀樘岣吒咝K颊n的實效性,因事、因時、因勢把握和有效挖掘視覺文化的育人功能尤其重要,其中,‘具象化教學就是當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有益探索”[6]。以筆者多年經驗來看,具象化操作方法很多,其中以“打比方”和“圖示”效果最為突出。“打比方”即比喻,貼切而形象的比喻往往會大大降低理解難度,可謂“比喻式”。“圖示”即看圖說話,直觀富有蘊涵的圖畫通常能大大提升理解效率,可謂“圖說法”。
3.遵循把深奧的問題向通俗化方向操作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一些內容理論性比較強,在此種情況下,倘若老師在授課的時候還在力求理論的高度和深度,勢必會增加基礎薄弱的高職高專學生學習的難度。“教師需要在教學準備中將這些文獻語言轉化為生動、具體的教學語言,才能充分發(fā)揮引用文獻對教學的輔助作用”[7]。因此,教師應該在吃透理論的前提下,在課堂教學時著力向通俗化方向操作,以降低理解的難度,達到通俗易懂。一方面,要善于把深奧的理論放到淺顯的社會實際中顯現(xiàn)出來,真正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例如,講“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時,一定不要就“實事求是”講“實事求是”,而應該講實際中的“實事求是”和如何在實際中做到“實事求是”,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易學易懂易用。另一方面,要善于使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出教材的真意,真正做到人人聽得懂。比如,有些網(wǎng)絡熱詞幾個字就足以反映出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既通俗又實用,例如“蒜你狠”“佛系青年”“C道出位”等。
4.適當?shù)叵蛉の痘较虿僮?/p>
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時候容易陷于說教,助長“死記硬背”;有些內容與中學重復,容易產生“審美疲勞”。但是,筆者認為一堂課有沒有趣味關鍵看授課教師善不善于添設“趣味”、善不善于增強“趣味”。善于,則“趣味”橫生;不善于,則“趣味”撲滅?!敖處熥鳛樗颊n的主要傳授者,如果能從趣味、互動、勵志等角度出發(fā),提高自身教學水平,一定會使思政課教學達到新的高度”[8]。因此,筆者主張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努力向趣味化方向操作,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實現(xiàn)“寓教于樂”。學生感興趣的事很多,關鍵在于如何把它們與書上內容結合起來,就方法來說多種多樣,不勝枚舉。案例式的、話題式的、情景式的,依據(jù)內容加以選擇或綜合應用,都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同時,創(chuàng)新是課堂趣味萌發(fā)的必要途徑,只有老師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不斷提高學生興趣。
三、實施“設問——探究——討論”的操作模式
在堅持操作的基本原則前提下,明確具體問題的操作方向后,接下來進入具體操作的實施環(huán)節(jié)。操作具體實施關鍵在于操作模式的適用,不同的操作模式有不同的設計和要求。筆者首推“老師設問——學生探究——師生討論”的操作模式,具體來說就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精研教材并善于設置問題,其次要善于引導學生充分閱讀并思考問題,最后師生在討論式教學中共同解決問題。這一模式從教學過程來看,遵循了基本的“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問題邏輯過程,簡明而易于掌握。對學生來說能清楚地知道哪個環(huán)節(jié)是什么,主要干什么,學習的具體目標很明確;對老師來說足以擺脫“照本宣科”的詬病,有更多時間進行啟發(fā)式、引導式教學,教學實效性大大增強。從教學參與來看,遵循基本的“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師生互動”的教學基本原理,主導性、主體性和互動性非常突出。對學生來說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和激發(fā)他們進行探究式學習,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對老師來說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不僅沒有削弱反而大大加強,因為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在老師的主導下才能完成。
在實施這一操作模式的時候還必須注意幾個問題:一是操作要緊扣主要內容、關注成長成才需求、貼近大學校園生活,切忌大而空。二是操作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注意世界觀與方法論的引導,切忌“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三是操作要融會貫通,靈活多變,切忌以一敵萬,生硬套用,應該在應用中不斷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不斷應用。四是操作要得法、適當,切忌“為了操作而操作”或者“顧了形式而顧不了內容”。這些不僅需要授課教師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還需要具有很強的課堂教學操作能力,并不是任何教師都能出色完成的。
綜上所述,高職高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操作時要有原則、有方向、有模式,還要努力創(chuàng)新模式,才能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和質量,達到“進課堂易,進頭腦不難”的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建翔.課堂教學操作的藝術[J].學科教育,2002(7).
[2]李艷波.教師應具備駕馭課堂的能力[J].黑河教育,2018(10).
[3]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Z].2005.2.
[4]段紅艷.論遵循規(guī)律與興趣激發(f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機統(tǒng)一[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8(10).
[5]路人.化繁為簡乃高人[J].前線,2018(7).
[6]匡和平.視覺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具象化”教學的原則[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8(7).
[7]劉敏,李永忠.文獻語言、教學語言及其轉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材引用文獻語言風格分析[J].社科縱橫,2011(5).
[8]楊萍.趣味、互動、勵志——高校思政課教師必備[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