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大爺?shù)碾s貨鋪 鄔雙
俗話說,“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那么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是怎么拉開的呢?每個人都只有一個大腦、兩只手、兩條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即使是一個社會層次或者在同一所學校讀書的人,最后的距離也會越拉越大,有的人走向平庸,而有的人則走向成功。
昨天看到一則案例,說一位HR在面試應聘者時,常會問這樣一個問題:你每天下班后的3小時,都做什么?
我想起自己畢業(yè)時,應聘某個心儀單位,面試官也問過我:可不可以單拿出來你在大學的某個普通的一天,跟我們聊聊你是怎么過的?
可能有人覺得,挑好的說唄,一通胡編就蒙過去了。沒錯,如果人家只問這一個問題,胡編是上策,但這只是個開場,接下來,是要和你就著你所提供的答案,具體聊一聊的。
你應該能想象到,隨手拿出一則新聞案例,一個每天打游戲和一個每天讀一則時評文章的人,所做出的分析,會差十萬八千里。
而這十萬八千里的結(jié)果,不來自于天賦,甚至不來自于專業(yè),它恰恰來自于,都不用多,十分二十分鐘,寫一篇文章的工夫,最重要的是,乘以每一天。
這讓我想起大學期間一位老師對我說過的話:想看清一個人的斤兩,了解一下他日常是怎么過的就行了。
多年來我發(fā)現(xiàn):越是做一些短期內(nèi)無法立竿見影的工作,見影的時候影子最大;越是沉得住氣、坐得住板凳,把突擊戰(zhàn)轉(zhuǎn)為持久戰(zhàn)的人,收獲最多。
我來自農(nóng)村,從小到大看見過無數(shù)次蓋磚房的過程。你見過一座新屋,被一點一點再一點蓋起來的過程嗎?別好奇,真心挺無聊的。打個地基都需要個把月,你出去逛個街,工匠們在和泥;你出去喝個酒,工匠們在和泥;你游山玩水十日行,回來一看,還在和泥。
日復一日,等新房基本建成,你再走進去,摸摸那一塊塊磚頭,看看那光滑的水泥地面,就知道一點一滴積累的結(jié)果是什么。
好看的短期效果千篇一律;肯放長線釣大魚的人,萬里挑一。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大多無非倆詞:優(yōu)勢壁壘和劣勢壁壘。
壁壘啊,想想都知道,又大又堅固的東西,一旦形成,很難破局。而在壁壘形成之前,那些看似無關(guān)緊要的漫長日子,那些微不足道的付出與努力,都在展示著一種冷酷和公平。
你看到了別人擁有成千上萬種可遇不可求的好運氣,卻看不到這背后統(tǒng)一的本質(zhì):可遇的方向,與同樣可求的習慣加積累。
記得小時候考試,我?guī)缀趺看味寄玫诙?,蟬聯(lián)榜首的那個小姑娘不比任何人聰明,甚至,看不出她比誰勤奮。但每次成績一下來,她總能不多不少,就是比我高個五分八分。有時候,差距就在那么一兩道題,最可恨的是,還是老師講過的題。
有次課間,實在憋悶的我找到老師,開口就問:您說吧,我想超過她的話,需要學到幾點?讓我拿次第一就行。
老師笑了:不需要學到幾點呀。
我追問:那我跟她差什么啊,我愣是比不過她?
這時候正趕上那同學抱著作業(yè)走過來,跟老師說她在課上有個問題沒聽懂。老師扭頭向我道:就差這么一點點。
適用主題:成功與堅持;差距與積累;浮躁與沉潛;優(yōu)勢壁壘與劣勢壁壘;眼界;專注;習慣……
文本解讀: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鄔雙
這篇文章結(jié)合自己的真實經(jīng)歷來分析關(guān)于人與人之間拉開差距的原因,可從以下幾個角度立意:
角度一:成功源自堅持不懈的積累。每天堅持花些許時間做一件事,一如建新房,由一磚一瓦開始,日復一日,你會看到一點一滴積累的力量。
角度二:眼界高遠,學會沉潛。目光短淺則容易急躁、追求立竿見影,而忽略了腳踏實地、日積月累的力量。眼界高遠則能看到壘土之上的百丈之臺,毫末之后的合抱之木,能沉下心來修煉自己,厚積薄發(fā)。
角度三:簡單專注,循序漸進。學會將復雜的問題簡化,將高遠的目標細化,落實到每天的行動和堅持中。簡單專注,循序漸進,可以將一件事做到極致。
學生運用示例
示例一:面對內(nèi)心急躁的野獸,我們需要靜下心來,沉淀自己。急于求成而走捷徑固然也能到達目的地,卻可能錯過絆住你腳跟的小石子,也錯過了野蠻生長的自己??ǚ蚩ㄔ裕骸叭说闹髯镉卸溆嘟杂纱硕鴣恚杭痹旰蛻猩??!笨纯礆W陽自遠,雖身處于難于獲得國人理解和支持的境地,但他面對外界質(zhì)疑,不是去爭得面紅耳赤而是二十幾年如一日的工作,終于有了現(xiàn)在探月計劃的圓滿實施。“積水成淵,蛟龍生焉”,實力是證明自己最好的武器。相信吧,沉淀自己,靜候花開,我們終究能蛻變成蝶。
——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王俐婷
示例二:華羅庚說:“天才在于積累”。的確,成功離不開持之以恒的積累。它無需你刻意尋找,只要你在一絲微光下,堅持那每天去成長那么一點,便是卓越的開始。正如列賓所說:“靈感不過是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美國著名作家杰克·倫敦在自己的房間里貼滿了帶有美麗詞匯的小紙條,是這般長年累月的積累造就了《熱愛生命》《鐵蹄》這樣膾炙人口的作品。積累,是相信“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的勇氣,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信念。堅持不懈去積累,最后凝聚的會是大山,會是大海。
——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劉澤檳
示例三:生活紛繁如萬花筒,快節(jié)奏下難免令人目眩,難免令人模糊了自己心中最初所想的生活的模樣,而由此外化的生活方式也逐漸變得浮躁?;蛟S正是因為紛繁過多,我們才更需要謹守本心,以專注而審慎的的生活方式面對外物,打磨自己。正如陳繼儒在《小窗幽記》中所說“淡泊之守,須從濃艷場中試來;鎮(zhèn)定之操,還向紛紜境上勘過”,保守本心,專注生活,慎思慎行,我們終將由“一點浩然氣”,化“千里快哉風”,騰風而上。
——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康瓏尹
示例四:人和人之間差距的拉開,取決于一個人的眼界。擁有廣闊的眼界,才不會拘泥于眼前的得失而放棄遠大的目標?!昂每吹亩唐谛Ч宦?肯放長線釣魚的人,萬里挑一。”樊錦詩50年如一日堅持做好敦煌石窟考古的點滴工作,她看到的是日后敦煌的崛起和中國文化的傳承、發(fā)展;王有德日復一日挖坑種樹,他看到的是未來的毛烏素沙漠變成綠洲。擁有高遠的眼界,我們更能腳踏實地,堅持不懈,成就自己,也造福社會。
——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李茂然
(編輯:關(guān)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