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
責任是我們?nèi)松胁豢扇鄙俚囊徽n。在社會中,我們每個人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每個人也都在承擔著相應(yīng)的責任。責任像是一朵花,世界上每處都有花,世界上每處都有責任。
有位哲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一個人肩負責任,那么他必定是精神上的成功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強烈責任感流傳至今。像范仲淹這樣有強烈責任心的人哪一個沒有名留千古呢?
責任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蕾,需要我們每個人的行動去澆灌它,讓它開滿全世界。一位美國青年在自己的不懈拼搏下,在一座城市里開了一家小銀行。但是,過了不久,銀行遭遇搶劫,損失慘重,各儲戶都紛紛上門要求賠償。不久后,法院判決,他不用賠償全部金額,然而事后,他挨個地到儲戶那里賠禮道歉,并承諾他將賠償所有損失。于是他便開始了他的還債生涯,經(jīng)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終在他五十多歲時,還清了所有債務(wù)。這時,他松了一口氣,說道:“現(xiàn)在心里的石塊終于落下了?!?/p>
他的這種責任心無疑是讓人敬佩的。他既對他人負責,也可以說是對自己負責。然而,如今社會中,那些偽劣商品制造商昧著良心制造一些對人類有害的食品,肇事者的不理不睬,無疑都是對自己的人生不負責任,這種人是要被人們唾棄的,他們就像阻礙花兒的小蟲一樣,遲早是要被消滅的。
作為公民,負責任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義不容辭的。責任就像是昏暗中的火把,能將人們從昏暗無知中解救出來。
肩負責任,是我們對待自己人生的一種態(tài)度。有了責任心,我們便能在人生旅途的歧路中尋找到正確的方向。
世界每處都有含苞欲放的花蕾,讓我們用我們強大的實際行動去讓每一朵責任之花都燦爛綻放吧!
1986年,我國黃海前哨開山島上海防部隊撤離,但作為軍事基地,當?shù)厝宋洳坎粩嗾{(diào)人上島,卻因為島上“石多水土少,臺風四季擾。飛鳥不做窩,漁民不上島”,沒人能堅持下來。當年只有26歲的王繼才卻選擇留了下來,一留就是三十二年。三十二年間,他每天升國旗,巡島,寫守島日記。王繼才說:“守這個島雖然苦一點,累一點,寂寞一點,只要我身體好,我要守島一輩子,家就是島,島就是家?!?018年7月27日,王繼才在執(zhí)勤時突發(fā)疾病,搶救無效去世,年僅58歲。
示例一:
有位哲人曾說:“如果一個人肩負責任,那么他必定是精神上的成功者?!币晃幻绹嗄杲?jīng)營一家小銀行,但天有不測風云,銀行遭遇搶劫,損失慘重。儲戶上門要求賠償,但由于是不可抗拒因素導致的銀行破產(chǎn),法院宣判他無需賠償。這位青年卻選擇承擔責任,向儲戶道歉,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五十多歲時償還了所有債務(wù)。多年的付出,長年的隱忍,諾言的可貴,責任的擔當,讓這位曾經(jīng)的“青年人”精神上開出了絢爛的花朵。
可是,當今社會,偽劣商品制造商制造對人類有害食品的事件層出不窮,肇事者難有悔意,仿佛脫離了責任,但他們終究會受到國家和社會的嚴懲,讓他們付出沉重的代價。
責任像生活中的花朵,讓生活生機盎然。責任也像生活中的清流,幫助人們激濁揚清。
示例二
談骨氣
□吳晗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
戰(zhàn)國時代的孟子,有幾句很好的話:“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币馑际钦f,高官厚祿收買不了,貧窮困苦折磨不了,強暴武力威脅不了,這就是所謂大丈夫。大丈夫的這種種行為,表現(xiàn)出了英雄氣概,我們今天就叫做有骨氣。
我國經(jīng)過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漫長時期,每個時代都有很多這樣有骨氣的人,我們就是這些有骨氣的人的子孫,我們是有著優(yōu)良革命傳統(tǒng)的民族。
當然,社會不同,階級不同,骨氣的具體含義也不相同。但是,就堅定不移地為當時的進步事業(yè)服務(wù)這一原則來說,我們祖先的許多有骨氣的動人事跡,還有它積極的教育意義,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南宋末年,首都臨安被元軍攻入,丞相文天祥組織武裝力量堅決抵抗,失敗被俘后,元朝勸他投降,他寫了一首詩,其中有兩句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币馑际侨丝偸且赖?,就看怎樣死法,是屈辱而死,還是為民族利益而死?他選取了后者,要把這片忠心記錄在歷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京一個陰濕的地牢里,受盡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勸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官,但他堅決拒絕,終于在公元1283年被殺害了。
孟子說的幾句話,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現(xiàn)出來了。他寫的有名的《正氣歌》,歌頌了古代有骨氣的人的英雄氣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來抗拒壓迫,號召人民繼續(xù)起來反抗。
另一個故事是古代有一個窮人,餓得快死了,有人丟給他一碗飯,說:“嗟,來食!”餓人拒絕了“嗟來”的施舍,不吃這碗飯,后來就餓死了。不食嗟來之食這個故事很有名,傳說了千百年,也是有積極意義的。那人擺著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聲“喂,來吃!”這個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這碗飯,第二步會怎么樣呢?顯然,他不會白白施舍,吃他的飯就要替他辦事。那位窮人是有骨氣的:看你那副臉孔,寧可餓死,也不吃你的飯。
不食嗟來之食,表現(xiàn)了中國人民的骨氣。
孟子的這些話,雖然是在兩千多年以前說的,但直到現(xiàn)在,還有它積極的意義。當然我們無產(chǎn)階級有自己的英雄氣概,有自己的骨氣,這就是絕不向任何困難低頭,壓不扁,折不彎,頂?shù)米?,嚇不倒。為了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建設(shè)的勝利,我們一定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奮勇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曾講述過自己的一段往事。小時候,母親給他講精忠報國、岳母刺字的故事。他說,把字刺上去,多疼??!母親說,是疼,但心里銘記住了?!熬覉髧彼膫€字,也深深進入了他的心中,成為一生追求的目標??梢?,歷史中蘊藏著多么強大的精神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和光榮歷史,能夠“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陰濕的地牢,豐厚的利誘,他卻呼喊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在大義和生命之間,他選擇了大義,舍棄了生命。他就是文天祥,用決絕的選擇譜寫出了骨氣的篇章。收到暗殺消息,他毫不畏懼,每日工作照常進行,坦然面對一切。在被害前幾分鐘還大聲疾呼“人民民主一定得到勝利”。他就是聞一多,用安之若素的態(tài)度詮釋了骨氣的意義。
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蔽奶煜?、聞一多雖然所處時代不同,但他們都是有“骨氣”的大丈夫,“高官厚祿收買不了,貧窮困苦折磨不了,強暴武力威脅不了”。不食嗟來之食,不做違心之事,為國家民族的未來而奮斗,這是中國人從古至今應(yīng)有的人格秉性。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