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
摘 要:朗讀是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達到閱讀教學美感,樂感,語感,情感的和諧統(tǒng)一。本文主要談談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技巧與能力。
關鍵詞:朗讀技巧;情境;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語文課要充分重視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語言所蘊含的豐富的情感,并與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與體驗。”“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毙W語文飽含著作者強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朗讀教學的策略,引導學生領會文本的內涵,感受文章的韻味,體會文中的情感和語言的敏銳性。同時,朗讀對于鍛煉學生口才,促進學生記憶,豐富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形象思維和靈感思維,增強對語言藝術的欣賞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一、正確流利有感性的朗讀
朗讀本身是一種有聲語言的藝術,朗讀過程中要發(fā)揮“有聲語言”的藝術作用,使學生深刻體會到作品的思想內容,從而打動學生的情感。在朗讀中引導學生推敲課文(包括詞句,段落,篇章)的含義,情調,韻味,想象作者寫作時的心情和情緒。雖然讀的是作者的語言,但其中包含了學生自己的主觀感受,毫無疑問,這大大有助于對課文的理解和體味。朗讀還是培養(yǎng)語感的一種好方式。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通過朗讀學生感受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鮮明,形象,掌握語言的結構美,音韻美,節(jié)奏美等,使其對字、詞、句獲得整體的感知。增強學生對語言的敏感性和鑒別力。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注意激發(fā)學生朗讀時的情感。課堂40分鐘,我們所要完成的任務是很多的,時間是非常緊促的,但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基本是語文所有教材所有內容要求完成的基本目標之一。我們不僅要利用課堂讓學生熟悉課文,并對學生作適當地指導,而且要讓學生把課文從不會讀到會讀,從會讀到有感情地讀。這是比較困難的,基本上也是很難實現的,除了時間的原因外,還有現在的課文大部分已有一定的難度,比較長,和學生個體之間水平的差異。因此,要注重讓學生在課前朗讀預習,而后在課堂上通過聽錄音,范讀等,給學生一個初步的整體的印象。再讓學生結合讀課文自由學習生字,為學生正確地朗讀課文打好基礎。然后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自由讀,小組讀,比賽讀等,使學生把課文讀通,讀正確,讀流利。為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下軋實的基礎。
二、創(chuàng)設情境,注重情感的表達與感悟
在生活中學生都有豐富的情感體驗,但在學習中,他們對課文的情感的體驗是不足的,而且水平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在教學中應發(fā)揮部分學生的優(yōu)勢,讓他們把從朗讀中體會到的那一份情感說出來,取長補短,帶動其他學生對文本中情感地體驗,使那些對文本中的情感體驗不夠明了,或暫時還沒有體會到的學生有一種豁然開朗之感,有利于全體學生把這一情感更鮮明地表現出來,為感情朗讀課文指明方向。如:“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變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蓖ㄟ^莊重語氣和稍短的停頓,突出軍需處長的高大形象?!敦S碑》表現為加大音量,增加高音,延長時間,但有時要重音輕讀。
情感并不是一件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說有就有,說無就無。它需要感染,需要激發(fā),它具有共鳴性,它可以隨著環(huán)境氣氛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在感情朗讀課文時,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在班級里宣染適當的氣氛是非常必要的。例如:讓學生看課文的動畫展示,介紹一些課文的時代背景,請學生分角色朗讀或演一演,也可以請學生說一說或想象一下類似情況下的心情感受,當然,教師的感情朗讀是一種有效而常用宣染氣氛、感染情緒的好方法。
三、創(chuàng)新多樣化的朗讀訓練
朗讀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關鍵,朗讀訓練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口頭表達技能,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掌握主動理解課文的學習方法,從而更深入地去理解文本。因而抓好朗讀訓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1.教師要做好范讀。成功的范讀能收到直觀、生動、形象、感人的效果,可以幫助學生正音,明確詞義和了解詞的感情色彩,以激發(fā)學習語文的興趣。
2.訓練形式要多樣化。朗讀訓練中,朗讀的形式應該靈活多變。如果只是一味地齊讀,個別讀,則會顯得十分單一,乏味,勢必影響學生的朗讀興趣和熱情。采取多種形式的朗讀可以引起學生朗讀的興趣與熱情。如領讀、個別讀、分角色讀、輕聲讀、評讀、快速讀、競賽讀、配樂朗讀等。
3.朗讀訓練要有實效。組織學生認真聽朗讀,要有明確的要求,提高聽讀的效率。(1)重視朗讀指導。教師可以從吐字發(fā)音、理解內容和技巧等方面給予指導。朗讀時吐字發(fā)音,要盡量做到正確、清楚、規(guī)范;(2)制定朗讀計劃。教師制定學期的語文教學計劃時,要輔之朗讀計劃。全書中那些是重點指導朗讀訓練的文章?這些文章各具有什么特色?哪些是全文指導?哪些是片段指導?本期要達到什么要求等,都要明確提出來。只有朗讀計劃周密,教學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3)課外閱讀博采眾長。課內閱讀要與課外閱讀相結合,加強閱讀指導,讓學生博采眾家之長。首先要激發(fā)興趣,使學生有閱讀的欲望,想閱讀。二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有書可讀,有好書可讀,隨時能讀到好書。三要教給方法,促使學生養(yǎng)成動筆墨、動工具書、動腦子的良好習慣。同時,再定期舉行一些詩歌、散文朗讀比賽或朗誦會,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形式。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是衡量朗讀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教師在朗讀指導中起著榜樣示范作用,同時作為指導者,應要求學生有自己的朗讀特色,發(fā)展自己的個性,不斷促進朗讀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楊好東.小學語文教學個性化朗讀技巧培養(yǎng)[J].考試與評價,2015年09期.
[2]徐桂娥.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朗讀技巧和方法[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