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江
摘? 要:提高運動能力一直以來都是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的重要目標,由于運動認知過程與提高運動能力直接相關,因此,明確運動認知概念,探討運動認知與運動能力的關系,提出運動認知提高運動能力的策略,加速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實。
關鍵詞:運動認知;運動能力;提高;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19)03-0015-03
無論體育教學理念怎樣變化,提高學生運動能力都是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不變的主旋律。多少年來,圍繞提高學生運動能力,學校體育人進行了不懈探索,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隨著認知心理學的發(fā)展,體育專家和學者開始關注與研究運動認知對體育運動產生的影響。中小學體育學習屬于身體運動認知活動,運動認知是運動能力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因此,從運動認知角度探討對運動能力提高的促進,不僅可以豐富運動認知理論,而且對于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也具有積極意義。
一、什么是運動認知
在體育教學領域有許多概念,其中包括運動認知,但對運動認知的認識與理解,一線體育教師大多一知半解。中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與身體運動密不可分,當用身體練習實現(xiàn)身體運動的時候,如果要追溯學習起點與有效路徑,那么就會聯(lián)想到運動認知。因為運動認知既是運動技能學習的起點,同時伴隨運動技能泛化、分化到自動化形成全過程,是形成運動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什么是運動認知?運動認知是指與運動有關的認知活動,包括運動中的感覺、知覺、記憶和思維。運動認知是體育學科獨有的體系,是不斷提高對物體,對自我的速度、空間、距離、重量、力量、方位、平衡、高度等因素進行識別和控制的能力,是一種身體-動覺智力。構成身體-動覺智力有三個核心要素,一是對身體運動有效控制的能力;二是對物體熟練操作的能力;三是體腦協(xié)調一致的能力。在體育學習中提高學生運動能力,應從提高學生運動認知出發(fā),引導學生在身體練習體驗中,不斷地感知動作、認識動作、理解動作、記憶動作、運用動作,形成身體表現(xiàn)的能力,是發(fā)展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訴求。
二、運動認知與運動能力的關系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運動能力是體能、技戰(zhàn)術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體活動中的綜合表現(xiàn),是人類身體活動的基礎?!边\動能力既包括基本運動能力,又包括專項運動能力。那么,運動能力與運動認知是什么關系?透過二者的概念,從內涵出發(fā)二者關系表現(xiàn)為三個方面。其一,是包含的關系。運動能力包含運動認知,運動認知是運動能力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是運動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形成運動能力的重要基礎。其二,是相互作用的關系。運動認知影響運動能力,運動認知水平提高,能夠促進運動能力提高;反之,當運動能力提高了,又會促進運動認知水平提高。其三,是伴隨的關系。運動認知伴隨運動能力形成和提高全過程,無論是在體育學習動作的初始認知階段,學習中期的練習階段,還是學習后期的動作掌握自動化運用階段,每一項運動技能的掌握,每一次運動能力的提高,都離不開運動認知能力的直接作用。因此,一定程度上說,運動認知水平反映運動能力水平,運動認知水平提高的過程,就是運動能力提高的過程。
三、運動認知提高運動能力的策略
1.強化運動注意訓練,提高視覺觀察能力
觀察是學習的起點,無論任何學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都想盡辦法與手段去集中學生注意力。因為注意力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體育與健康課具有動態(tài)性,身體運動動作完成具有瞬間性,體育競賽中技戰(zhàn)術運用時機稍縱即逝,運動情境千變萬化,因此,體育學習對學生的運動注意提出很高的要求。運動注意是運動認知心理研究中的核心問題,一般可通過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來表達。中小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習,在不同學習階段對學習觀察的目標對象和任務能否在教師的要求下,通過運動注意快速且具有一定深度和廣度地搜索獲取到預期的觀察結果,并通過神經傳導將腦和體協(xié)調起來,影響運動技能掌握與運動能力形成。運動注意如果僅看到表層,那么觀察注意到的就會是一些表面化的問題和現(xiàn)象。如:學習排球墊球在動作技能形成的分化階段,學生容易出現(xiàn)屈臂或擊球手臂不固定將球墊飛等一些錯誤和多余的動作,此時教師一般采用示范引領,讓學生觀察正誤對比糾正錯誤動作。學生觀察墊球,觀察什么?觀察重點在哪里?從什么角度去觀察?這些問題交代不清,學生就發(fā)現(xiàn)不了真正形成錯誤動作的原因。因此,讓學生帶著問題和任務去觀察是進行運動注意訓練的一種有效手段。然而,由于小學生運動注意的有效時間比較短,注意分配能力較差,因此,觀察任務不要過多。而初高中學生由于具有一定運動觀察學習能力,觀察任務可相對多一些。這樣在教師堅持不懈的指導下,學生學會運動觀察,運動注意的視敏度、深度知覺、視覺廣度、觀察反應時等能力都會得到提高,進而獲得全面準確的運動信息,加速運動技能掌握,提高技戰(zhàn)術運用能力。因此,提高運動能力需要強化運動注意訓練,方法可采?。海?)講解示范提問法。講解示范后讓學生復述動作要點、學練要求等。(2)觀察發(fā)現(xiàn)法。動作練習學生相互觀察改正錯誤動作,幫助教師發(fā)現(xiàn)問題,發(fā)現(xiàn)自我體育學習存在問題等。(3)運動干預法。在體育學習中有意識地進行運動干預,如:球類練習增加球的數(shù)量,教學比賽改變規(guī)則增加人數(shù),使得運動觀察重新分配,練習密度增加等。讓學生在身體練習條件不斷變化的情境中,運動注意學會分配,觀察能力得到提高,從而加速運動技能掌握,促進運動能力提高。
2.激活先前運動經驗,優(yōu)化運動認知機制
運用運動認知進行體育學習,對先前線索中獲得的信息進行準確推測是一種重要的認知機制。也就是說,體育教師對學生元運動認知基礎要心中清楚,并且在學習新內容時通過有針對性的啟發(fā)引導激活先前經驗,加速新的運動知識與技能學習。如:水平三學習腳背內側踢球,教師用視頻或語言喚醒學生水平一先前線索中獲得的腳內側傳球信息,然后播放腳背內側傳球動作視頻,讓學生說出兩種傳球技術的不同點,學生經過比較、分析,得出“動作環(huán)節(jié)相同,區(qū)別在于助跑路線、觸球部位和腳的部位不同”的結論。過程中教師并沒有教授新知,只是用舊知激活了新知,使學生利用先前信息推測新的動作學習計劃與預期并展開學練。在這樣的運動技能學習過程中,元運動認知是基礎,教師的作用就是在元運動認知和新的運動認知之間架設橋梁,使其產生聯(lián)系,并且注意發(fā)現(xiàn)與指導學生解決在新的學習過程中,面臨的身體知識和動覺過程的新問題。這樣的過程既是學生自主建構學習的過程,也是優(yōu)化運動認知機制的過程。實現(xiàn)這一過程對學生先前線索中獲得的信息要做足功課,因為它不簡單的是學情問題,而是進深到學生認知心理活動,是認知和行為之間必然聯(lián)系的知識系統(tǒng)。試想,如果中小學體育與健康學習都高度關注與培養(yǎng)學生身體-動覺智力,那么提高學生運動能力就是一種必然結果。
3.加強本體運動知覺,精細運動動作感知
本體運動知覺是學生習得運動技能提高運動能力最基本的基礎,因為通過身體表現(xiàn)動作,離不開運動形態(tài)知覺、運動幅度知覺身體方位知覺和自身運動時間知覺這些基本的因素。事實正是如此,就是這些基本的本體運動知覺因素,鑄就了運動能力形成的基本基礎。如:自身的直線或曲線運動知覺、動作幅度大小的知覺、身體傾斜、倒立、翻轉時的空間、方向、距離知覺、動作持續(xù)時間的長短、間隔、轉換速度、時間節(jié)奏等知覺。也就是這些基本的運動本體知覺因素,在日常的體育與健康教學中,由于是基本的基礎,于是形成不夠重視新常態(tài),對本體運動知覺強調不夠,不利于運動能力提高。因此,在尊重學生本體運動知覺的基礎上,加強基本的專門知識與技能訓練,形成運動技術動作認知規(guī)律。如:學習武術,目的是感知動作的“精氣神”;學習體操,目的是感知動作的力與美;學習籃球技戰(zhàn)術,目的是感知集體協(xié)作精神;學習田徑跳高,目的是感知快速助跑有力起跳征服一定高度的成功感等。但是完成這些運動體驗,獲得預期運動感知,都離不開本體運動知覺提供的有效信息。運動知覺屬于你我他,但是如果人體本體運動知覺得不到強化,那么即便是簡單的基本身體活動動作,跑、跳、投、滾翻與平衡等,都很難將動作做好,更不要講復雜動作、精細運動動作感知獲得和運動能力提高了,因為本體運動知覺是形成與發(fā)展運動能力的重要基礎。
4.完善運動表象功能,提高運動記憶能力
沒有運動表象,就沒有運動記憶,要提高運動記憶能力,就要降低運動記憶遺忘量,而運動能力強,運動記憶遺忘量就越少,反之,運動記憶能力提高了,也會促進運動能力提高。那什么是運動表象和運動記憶?運動表象是指在頭腦中重現(xiàn)出來的動作形象。運動記憶是以身體運動狀態(tài)或動作形象為內容的記憶。在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運動技能學習過程中,盡管記憶過程表現(xiàn)為一種復雜的綜合性記憶,是多種記憶形式共同發(fā)揮作用的結果,但是由過去的運動或操作動作所形成的動作表象是運動記憶的前提。因此,探討從運動認知的角度提高運動能力,以完善運動表象功能、提高運動記憶能力為策略是符合邏輯的選擇。運動心理學研究表明,運動表象具有程序功能、訓練功能和調節(jié)功能。在動作學習過程中,反復操作練習是有程序的,是以通過感知和再造想象等心理過程獲得由教師示范講解提供的新技術動作的動作程序,并以頭腦中建立和保留的動作程序進行模仿,反復練習。此時,頭腦中建立的運動表象是學習掌握技術動作和完成動作時的參照物。在這一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做的就是讓學生獲得動作程序,不要雜亂,建立的運動表象要清晰,不要模糊,這樣學生起步學練才會形成正確的動作概念和技術動作;運動表象的訓練功能強調的是一種念動反應機制,思想上完成技術動作練習,即:開展念動訓練。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如:學習排球墊球,在徒手模仿中教師要求學生一邊完成動作,思想上要開展練習,同時再加上動作要點言語,插、夾、提、蹬、跟、移。這樣教學利于學生快速掌握墊球技術,特別是在一些排隊練習運動技能時,等待的同學可以一邊觀察其他同學完成動作,一邊開展念動訓練,思想上進行練習;運動表象的調節(jié)功能,強調的是感知和思維過程統(tǒng)一的運動表象的調節(jié)功能。完善這一功能,就是提高學生運動表象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學生完成技術動作隨時都會通過視覺和動覺獲得運動感知,當獲得的反饋聯(lián)系信息與運動表象相比較,兩者相符合,動作繼續(xù)進行,有偏差可以修正動作,不相符合有時也可以終止動作。像這些運動表象功能,在運動技能學習中教師要時時刻刻注意完善、開發(fā)和釋放,這樣學生才會在形成運動表象各種正確運動指令支配下合理運動,促進運動能力提高。
5.創(chuàng)設適宜運動情境,提高運動決策能力
運動決策是指運動者在運動情境中,感知信息、加工信息和采取行動的全過程。在體育運動學習過程中會伴有許多運動決策選擇,需要學生對接收的各種運動信息進行篩選、分析加工、產生運動指令去付諸行動。無論是認知決策的邏輯性,還是直覺決策的果斷迅速,運動決策都是基于信息基礎和知覺預測能力。因此,優(yōu)化學生運動信息渠道,培養(yǎng)運動知覺的準確推測能力,是學生運動決策能力提高,實現(xiàn)學生有效參與體育學習,取得優(yōu)異運動成績,收獲運動成功感和提高運動能力的關鍵所在。那么,如何創(chuàng)設適宜的運動情境讓學生獲得相關學習材料準確的運動信息,并在思維參與下使得運動感知符合動作計劃與邏輯?第一,優(yōu)化教學方法和手段,確保運動信息傳輸暢通。也就是說,體育學習的各種信息怎樣讓學生清晰地獲得,要選擇傳輸?shù)姆椒ê褪侄?。如:在運動技能認知與定向學習階段,由于此階段學生運動感知比較模糊,教學時無論是講解與示范應突出動作的核心和要點,不過于求全。可借助各種適當?shù)拿襟w,如:掛圖、多媒體、精要的講解和關鍵動作部位的示范等。這樣學生獲得的運動信息才不會碎片化和過于離散,符合學生運動認知學習特點,信息渠道暢通,便于對所學技術動作正確理解和記憶。第二,深研教材,確保輸出的運動信息準確。眾所周知,修正一個錯誤動作比學習一個新動作還難,原因是當已獲得的錯誤運動信息建立起運動表象一旦動力定型,對其修正需要更多的正確運動信息進行調節(jié)。無論體育學習是在第一信號還是第二信號作用下進行,都使得肌肉獲得正確運動感知利于形成正確技術動作。因此,教師應準確把握教材,這樣示范和講解輸出的運動信息才會利于學生信息加工,進行運動決策。如:籃球區(qū)域防守,學生在練習防守時容易傾向于對持球人防守,如何做到人球兼顧,是區(qū)域防守的技戰(zhàn)術問題,當教師結合教學比賽示范與講解清楚其利害關系,學生會理解人球兼顧防守的意義。這樣在視聽覺的感知下易于對獲取的運動信息進行加工,加速正確防守技術決策選擇。第三,增強體育學習邏輯性,變化不同學習情境。運動決策分為認知決策和直覺決策,對于中小學學生來說,培養(yǎng)學生運動決策能力,學會用邏輯思維的方式思考與選擇體育學習和鍛煉,并養(yǎng)成習慣更為重要。但是對于直覺決策能力培養(yǎng),可根據學生的差異,在實現(xiàn)學生個性張揚的過程中,借助體育教學技戰(zhàn)術學習過程,在變化不同運動情境中去實現(xiàn)。如:在各個運動項目身體練習過程中,面對動態(tài)變化的運動情境,學會快速選擇應對策略,鍛煉身體、控制身體、保護身體,戰(zhàn)勝自己和對手,獲得運動快樂,不僅利于直覺決策能力提高,也利于認知決策能力提高,進而達到促進運動能力提高的目的。
運動認知是一個極其復雜的認知心理過程,以其為切入點在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下,展開對提高運動能力的研究。由于選擇的研究指導理論是運動認知心理學,筆者理論功底不夠深厚,難免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好在今天大家共研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yǎng)落實,人人可暢所欲言,所以,有不當之處請大家包容。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季瀏,鐘秉樞,主編.《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付全.運動認知心理學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1,6.
[4]馮琰,胡微,朱平.運動認知領域運動決策的研究進展[J].遼寧體育科技,2017,39(6):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