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波 周鶯歌 張麗麗
摘 要:本文首先從影響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因素著眼,分別從家庭、周邊、現代科技三方面分析了當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現狀和問題,提出激發(fā)興趣使之熱愛閱讀的重要性。隨后結合實踐經驗列舉分析了兩種指導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即“主題式閱讀法”和“以‘精彩帶‘整體式閱讀法”。旨在探索更為可行、更為有效的指導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
關鍵詞:課外閱讀;主題式;精彩;整體
俯瞰今日中國大地,中國人的閱讀信仰面臨著被破壞甚至是消失的危險,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圖書生產國,我們國家卻是人均閱讀量最少的國家之一。學生的成長縱然離不開學校教育,但學校教育并不能伴隨一個人終身,教科書、教輔書的廣泛出版也并不能成為一個人登上人生至高點的絕對武器,我們深知閱讀對于一個人精神發(fā)展的重要性,我們更深知廣泛閱讀對于小學生人格修養(yǎng)、性格培養(yǎng)、行為習慣的重要性,所以,唯有用廣泛的課外閱讀來武裝自己,方能使自己變得更為強大,發(fā)展更為全面。
那么如何才能推動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呢?我們還要從影響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根源因素溯起。據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第一是家庭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這個家庭的讀書氛圍濃厚,家長們在家里有良好的讀書習慣,這勢必會對孩子的閱讀習慣有一定的影響,如果家長們文化層次比較高,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會對孩子的課外閱讀有一定的要求。但從家庭角度來說,孩子的課外閱讀并不是主動的,而是在家長的影響和要求下被動的甚至是無興趣的,機械地被動地完成閱讀任務會使一部分孩子喪失閱讀的興趣,從而厭惡閱讀甚至恐懼閱讀。第二是周邊因素。小孩子一般比較容易受到同齡人的影響,在課外閱讀方面也是如此,他們的閱讀興趣與從眾心理有關,假如一大部分孩子在看《淘氣包馬小跳》《笑貓日記》等,他們就會對其他同學進行推薦,于是另一部分同學也會跟風,所以這一部分同學的閱讀并不是以源自內心的興趣做支撐,而是一種盲目跟風心理,效果也不是很好。第三是現代科技因素。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手機、電腦已成為人們生活必備,很少有人能摒棄掉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弊”。于是,手機走進了千家萬戶,也走進了每一個小學生的生活。奇幻飄逸的游戲人物、語音視頻的強大震懾、令人咂舌的快速聯絡迅速吸引了小學生的目光,枯燥的紙質文字遠沒有手機上的這些圖片、畫面、游戲琳瑯滿目,于是,紙質閱讀世風日下,孩子們閱讀課外書的興趣大大降低,跌至谷底。
根據上文我對影響小學生課外閱讀因素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是至關重要的,由此可見,激發(fā)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是我們當下迫在眉睫的任務。激發(fā)興趣使之熱愛閱讀的策略也是筆者及本課題組的成員們著重研究的重點。
在本課題的研究階段,筆者翻閱了許多關于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資料,很多研究者為我們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摘抄與積累、寫讀書筆記、開展多種多樣讀書報告會、師生共讀、精讀批注、做手抄報等等,這些方法是前輩們在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中總結提煉出來的,非常具有指導意義,感謝前輩們在小學生課外閱讀策略中做出的巨大貢獻,除此之外,我在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指導過程和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思考、探索,也找到兩種指導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在這里作如下分析。
一、主題式閱讀法
葉圣陶老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蔽业撵`感來源于這句話,也來源于冀教版五年級下冊的最后一個單元——《追尋李白》,在這個單元中,編者分為了三個板塊,分別是關于李白的“山水篇”、“友情篇”、“理想篇”,涉及到關于李白的九首詩,基于我對學情的分析了解,五年級的孩子初次這么系統地學習一位偉大的詩人,而這九首詩中的其中幾首在理解上難度又非常大,如果直接分析詩歌內容及表達情感的話,一部分同學肯定會有抵觸心理,這就會使他們在古詩的初識上產生障礙,于是我設計在第一課時先讓同學們按照思維導圖的形式找到關于李白的若干個關鍵詞,加深他們對于詩人生平的了解,知人論世,從而更好地掌握這一單元的學習內容。抱著這樣的想法與目的,我把任務布置了下去,經過幾天的查閱資料,課堂上的效果真的令我大吃一驚,幾乎所有同學都能說出他心目中的關于李白的關鍵詞并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理由,我驚奇地發(fā)現,他們通過這幾天對“李白”這一主題的研究,竟然變得很了解李白,基于這些了解,書本上的九首詩竟然變得簡單了許多。除此之外,很多同學在課下大量閱讀了李白的許多詩歌,他們會自動地給詩歌分類,課堂上同學們討論得非常激烈,每個人都有話可說,學習興趣大大提升。于是一個想法進入了我的腦海,教科書上這樣一個關于一個人物的主題單元的設置,相比那些零散作家零散作品的單元,是非常有意義的,同學們可以對一位作家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時對這一作家的寫作風格、不同作品有更多的感受。
于是我聯想到一些同學在閱讀課外書的時候非常盲目,不是跟風就是隨意看上哪本買哪本,看完之后沒有太大的感受與想法,于是這本書便不了了之,我不禁大膽地設想,何不把主題式閱讀的這種方法引入到我們的課外閱讀上來,在學習過程中學到一位感興趣的作者或者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有了一位自己比較感興趣的作者,我們就可以翻閱他的其它作品來看,比如在讀到動物小說家沈石溪的《狼王夢》的時候,感覺非常有興趣,就可以找來沈石溪其它描寫動物的小說如《野犬女皇》《獵狐》《第七條獵狗》等等,感受沈石溪的寫作風格和動人筆觸,這對于學生深入閱讀、更深刻地感受作家作品,都是十分有幫助的。我相信,如果能把這種方法堅持下去,孩子們會有越來越想擴大自己的閱讀地盤,越來越想把這個作者了解得更深入的想法,閱讀興趣就會自然而然地提升。
除了閱讀沈石溪的其它動物小說,喜歡動物的同學們還可以找來與沈石溪相似的作者的作品來進行閱讀,國內國外皆可,把國內外寫動物的作品探個究竟,從中可以體會國內外作者筆觸、表達的主調情感的不同,以及他們對待動物的人文主義關懷的相同之處。當然,我們亦可把主題定為“我喜歡的動物”,把不同作家寫小動物的作品拿來看,比較不同作家的寫作風格、結構特色、表現手法的不同,這不僅能擴大學生們的閱讀量,還能培養(yǎng)學生類比分析的能力。
筆者認為,主題式閱讀法對于學生的成長發(fā)展非常有利,孩子們的閱讀不再是隨意的、分散的、無目的的,而是有章可循的、系統的、集中而又深入的,主題式閱讀會使孩子們對一位作家或一種類型的作品研究得更深入,也能對不同國界不同時代的作家作品有著自己獨特的感受和見解,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會因此而大大提升,盡情馳騁在自己廣袤的閱讀空間里,把自己喜歡的書籍“殺”個精光,也是一件酣暢淋漓的事。
二、以“精彩”帶“整體”式閱讀法
當下,可供小學生們閱讀的書籍數不勝數,很多家長不知如何給孩子們選擇,精心選擇出來的書籍拿回家,等待它們的又是被棄之一旁,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經過調查我們發(fā)現,一些孩子初讀一本新書的時候非常難以專注,覺得看完第一頁沒什么大意思,就單純地認為這本書是一本無聊的書,以后也不想翻看,甚至翻看一下全書沒有插圖就跟不想繼續(xù)看下去,這是在很多孩子身上都存在的現象。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一些方法吸引孩子的閱讀興趣,所以,筆者在這里經過探索實踐,總結出一種新的閱讀方法,即以“精彩”帶“整體”式閱讀法。閱讀一本完整的書對孩子們培養(yǎng)閱讀習慣至關重要,所以孩子們在看書的時候不能只看精彩或者經典或者插圖的部分,而是要完整地看,我提到的這種方法里面的“精彩”指的是一本書中比較精彩或者經典的文段,而“整體”就是指整本書,通過一段精彩文段,讓他們迫切地想知道這本書到底講了什么故事,為什么這個人物在這個文段里會有如此的表現,文段中的主人公們在今后的故事中又將何去何從,閱讀興趣會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如在美國作家E·B·懷特的經典作品《夏洛的網》中,有這樣一段精彩文段:
“要保密是很難的,離星期日還有好幾天,消息卻已經在全縣傳開了。朱克曼家的一個蜘蛛網出現了征兆這件事,簡直無人不曉,個個都知道了朱克曼家有只王牌豬。周圍多少英里的人趕來看威爾伯,讀夏洛的網上那幾個大字。朱克曼家的車道上,從早到晚滿是小汽車大卡車——福特車、雪佛萊汽車、別克車、通用小卡車、普利茅斯汽車、史蒂倍克汽車、帕卡德汽車、帶螺旋轉動裝置的德索托、帶火箭發(fā)動機的奧爾茲汽車、吉普旅行車、龐蒂亞克汽車。王牌豬的消息一直傳到山里,農民乘輕便馬車和平板馬車嗒嗒嗒地趕來,在威爾伯的豬圈前站上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瞻仰這只奇跡般的小豬。大家異口同聲地說,他們一輩子都沒見過這樣一只小豬?!?/p>
通過這一段的閱讀,孩子們閱讀整本書的積極性有可能會得到很大的提高,“什么消息傳開了?”“朱克曼家的蜘蛛網出現了什么征兆?”“夏洛的網上那幾個大字是什么”“王牌豬是什么?奇跡般的小豬又是什么?”“為什么大家都說他們一輩子都沒見過這樣一只小豬?”好奇的同學還會繼續(xù)發(fā)問,“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故事?”“這只奇跡般的小豬最后怎么樣了呢?”如此一來,孩子們會對這本書這個故事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們更愿意把這本書從頭讀起,讀罷,疑團全部被揭開,他們會恍然大悟,會在內心升起一份成就感。帶著好奇和疑問來閱讀,會使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他們也會讀得更仔細,更深入,這樣一來,達到了學生們課外閱讀的目的,開闊了視野,也更深刻地體會到了書籍給人心靈的力量。
在這種閱讀方法中,會涉及到一個問題,就是這一段精彩的文段需要誰來提供給孩子們,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們的配合了。老師可以在課下搜集一些經典文章的精彩段落,適時地開展一系列“經典文段欣賞課”,一方面引領孩子們走進這本書,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給孩子們一些合適的正確的閱讀方法。老師選材要仔細,要選適合學生們閱讀的文段,對學生們有一定吸引力的文段,課堂講授要生動,可以通過布置一些問題或者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來使課堂變得靈活多樣、豐富多彩。有時間的家長們也可以自己先讀,選出一些精彩文段,可以和孩子們共讀或者讀給孩子們聽,及時發(fā)現孩子們的興趣點并且循循善誘,使孩子們對這本書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達到課外閱讀的目的。
筆者認為,以“精彩”帶“整體”的閱讀方法,對于孩子們閱讀興趣的提高非常有幫助,它會使那些不愛讀書的孩子帶上自己的興趣和疑惑走進書籍,愛上閱讀,也會使那些喜愛讀書的孩子更深刻更有目的性的閱讀,成效明顯。
世界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在《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中曾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要想讓孩子更多地讀書、更會讀書,提高閱讀興趣是關鍵。我們的孩子們,祖國的未來們,在閱讀上不能再被動了,我們也絕不能再讓手機電腦占據孩子們的大腦,也絕不能再讓紙質閱讀從孩子們這一代徹底荒廢掉,所以,筆者在這里提出這兩條課外閱讀的策略,希望能夠為小學語文教育,為我們的孩子們的未來貢獻出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黃永紅.小學生課外閱讀方法指導與實踐研究[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5,10.
[2]馮世明.小學生自主閱讀教學指導方法[M].北京:語文出版社,2016,7.
[3]E·B·懷特著,任溶溶譯.夏洛的網[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4,7.
作者簡介
宋波,本科,中小學二級教師,主要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第一作者。
基金項目:河北省教育廳小學教學改革項目(170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