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理優(yōu)質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設計,不僅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藝術修養(yǎng),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音樂鑒賞能力,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學生的情感。因此,在小學階段,開展一堂富有成效的音樂課十分必要,其中課堂導入是一個關鍵的環(huán)節(jié),該環(huán)節(jié)是否科學、合理,將對教學效果產生決定性影響,正是高效課堂的“源頭活水”所在。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有效方法
一、小學音樂課堂導入的重要性
(一)精彩的課前導入,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好奇心十分強烈,如果教師做好課前導入,就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精神活躍,為后續(xù)的課堂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精彩的課前導入,可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課堂效率
一節(jié)課40分鐘,教師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講完設計的課程,必須保證課堂效率,那么課前導入就顯得十分重要。獨特的音樂課前導入能在教學開始前,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在這種情況下,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緊跟教師步驟,高效完成課程任務。
二、小學音樂課堂導入有效方法
(一)直接導入法
直接導入法是最常用的導入方法之一,其優(yōu)勢在于開門見山,在最短時間內讓學生集中注意力,進入學習狀態(tài)。但是,這種直接導入并非直白、生硬的,而是帶有技巧的導入。例如,語言導入。如果學習內容在導入設計上沒有太大的發(fā)揮空間,教師可以采用簡潔、易懂的語言直接導入。
比如,在學習四分音符時,可以向學生講明,“我們今天來認識一位新朋友——四分音符。它長著一個橢圓形的大腦袋,身體卻是一條細線,讓我們一起與它見面吧”,隨后,通過板書或多媒體對四分音符進行展示。又如,重點難點導入。如果學習內容有明確的重難點,那么不妨將其在導入階段予以呈現,既可以引起學生的重視,又能增強學習效果。比如,在新歌學唱中,可以將重點樂句作為導入,鼓勵學生模唱,學生唱準之后,再以這個重點樂句為基點進行擴展,先集中精力解決難點,后續(xù)學習的難度也就大為降低了。又如,多媒體導入法。多媒體設備已經成為了基礎音樂教育的標準配置,完全可以作為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利器,利用多媒體進行圖片和視頻的展示、相關軟件制作動畫等,學生獲得了豐富的視覺和聽覺體驗,注意力也自然集中起來,對后續(xù)的學習充滿期待。
(二)情境導入法
音樂課堂情境導入法,具體指教師利用語言、動作或多媒體等,描繪和展現與音樂作品有關的氛圍和場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想象,喚起學生的情緒體驗和情感反應。比如,利用語言描繪情景。在引出音樂作品之前,教師可以先利用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對作品進行描述。比如,在對清晨的描繪中,可以說:“太陽公公起得可真早,又給我們每個人都穿上了一層金色的衣裳,鳥兒在嘰嘰喳喳的鳴叫,汽車喇叭也響個不?!銈兡苡米彀湍7逻@些聲音嗎?”一個簡單的開場白,形成了一個直觀并具有吸引力的場景,也自然引入了聲音模仿這個學習內容。比如,在對少數民族音樂的學習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少數民族風景和生活的圖片,教師也可以對音樂教室進行適當的布置,突出一定的民族色彩,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讓學生穿上民族節(jié)日盛裝,學生在短時間內被環(huán)境所感染,教師可以順勢引出學習的內容。此外,還有利用故事、表演導入等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感同身受和身臨其境的體驗。正所謂樂由情起,境由心生。這不但是導入的需要,更是音樂學習的重要目的之一。
(三)問題導入法
古語有云:“學貴有疑”。通過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并迅速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中,也是常用的導入方法之一。關鍵點在于問題的設計要緊扣學習重點,難度適中,能夠激起學生的好奇心。
比如,用猜謎語的方式進行提問。小學生們普遍有著較強的表現欲望,猜謎語正是他們喜歡的游戲,如果教師能夠將問題設計為一個巧妙的謎語,那么吸引著學生爭先恐后的作答。如 “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兩邊,說話聽得見,相互難見面”“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水里看不見”等難度適中的謎語,都可以與學習內容聯系在一起,需要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思考學生是否喜歡這個問題或謎語,是否有能力去思考并找到答案。比如,以懸念的方式進行提問,可以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強學習動機。所以,教師不妨適當的欲言又止、半吞半吐,吸引著學生去一探究竟。比如,在對四二拍的學習中,第一拍的時候要拍全手掌,第二拍的時候要拍半手掌,很多學生都問教師為什么要這樣拍手,教師則不忙回答,而是播放四二拍律動的音頻或視頻,學生就會明白音有強有弱,四二拍的第一拍強,第二拍弱。又比如,在對國歌的學習中,國歌欣賞和學唱是一個嚴肅的主題,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采用開門見山式的導入很難會讓學生的感興趣。對此不妨從作者入手,曲作者聶耳人稱“耳朵先生”,可以成為一個懸念設置點。教師可以向學生發(fā)問:“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只耳朵,但是有個人卻有四只耳朵,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帶著這個懸念,教師展示出聶耳的名字,因為聶的繁體字是由三個耳字組成的,加之聶耳音樂天賦奇高,耳朵特別好用,大家都叫他“聶耳朵”,于是便有了四只耳朵,了解了其人后,再引入其作后也就水到渠成了。
總之,一堂音樂課導入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教師應該積極探索適合小學生模式的課堂導入方法,以便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從而更好地讓學生接觸音樂、體驗音樂、喜愛音樂。
【參考文獻】
[1]鐘薇.小學音樂快樂教學策略探討[J].考試與評價,2017(08)
【作者簡介】
鄒秋爽,本科學歷;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音樂教學。
【重要榮譽】
本文收錄到教育理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