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義朝
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初中體育“植入式”教學,是以運動技能學習為載體,以團隊游戲、比賽為主要形式,運用“寓教于樂、寓練于學”的思維,把身體素質(zhì)和健康知識巧妙地植入其中,形成“運動技能、健康知識、練習強度”三位一體的體育教學形式。本文結合一個具體教學案例,對“植入式”體育教學的操作過程進行解析。
關鍵詞:初中體育;新課程;“植入式”教學;教學操作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19)02-0044-02
在體育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為提高體育教學“課課練”之生命力,筆者曾提出“植入式”課課練教學并進行研究,在此基礎上,結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為《課標(2011)版》】的基本理念和初中階段運動技能教學實踐,形成新課程背景下初中體育“植入式”教學形式,即以運動技能學習為載體,以團隊游戲、比賽為主要形式,運用“寓教于樂、寓練于學”的思維,把身體素質(zhì)和健康知識巧妙地植入其中,形成“運動技能、健康知識、練習強度”三位一體的體育教學形式。本文結合一個具體教學案例,對“植入式”體育教學的操作過程進行解析。
一、教學案例的形成
2017年3月,筆者執(zhí)教八年級,教材是籃球體前變向運球,技能學習目標設置:“學生能基本掌握體前變向運球的動作要領,60%的學生能夠做到動作熟練,身體重心能主動跟進,運球變向動作自然?!北菊n內(nèi)容預計6個課時,過程如下:
第1課時,主要教學任務是初步學習體前變向運球基本動作。
基本部分:(1)引導學生(已分組)先體驗練習體前變向運球,并說說個人練習感受(3分鐘)。(2)選擇2~3個不同層次的學生展示練習,讓其他學生觀察比較他們的動作特點(2分鐘)。(3)拋出問題“轎車與泥頭車哪個轉彎更靈活?”引導學生思考變向運球時重心變化(此處植入“滾動避險”知識),然后組織學生再次體驗練習(4分鐘)。(4)學生集中討論體前變向運球應注意哪些關鍵點,教師總結體前變向運球動作要領,并做完整的動作示范(3分鐘)。(5)組織學生分組練習,教師個別糾正指導(8分鐘)。(6)“植入式”團隊游戲:雙龍戲珠(10分鐘)。課后作業(yè):每組設計一個以“體前變向運球”為元素的團隊游戲及名稱,下次課展示交流,可從網(wǎng)上收集材料。
第2課時,主要教學任務是形成以“體前變向運球”為元素的團隊游戲。
基本部分:(1)小組長把自己組的團隊游戲設計交上,然后帶隊到各自的場地進行游戲練習;教師查看游戲設計,并巡視每個小組的練習情況,適時給一些改進建議(8分鐘)。(2)每個小組分別進行團隊游戲展示,評選一個優(yōu)秀游戲,把“體前變向運球”動作的運用作為評價側重點,此處植入籃球文化小知識(10分鐘)。(3)全體學生練習選出的游戲,教師適時點撥“體前變向運球”的關鍵點(12分鐘)。課后思考:被選中的游戲還有哪些可以改進之處。
第3~5課時,主要教學任務相同,即不斷改進游戲的設計,教師逐漸提高游戲過程中具體的動作要求,并通過團隊游戲比賽,重復練習技能動作,保證動作質(zhì)量平穩(wěn)提升。
第6課時,主要教學任務是“體前變向運球”技能測評,完成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估。
從整個教學過程和后來的測評結果來看,本次教學效果很好,學生練習積極性高,學習目標達成較好。
二、教學案例中評選出的游戲設計
被選出的游戲設計是這樣的,由于當時正發(fā)生“薩德入韓”事件,學生在網(wǎng)上收集了相關信息和材料,并以此為題材,結合“體前變向運球”和“雙手胸前傳接球”兩個技能動作,設計出“戲耍薩德”游戲,甚至還設計了后續(xù)版本。
游戲設計如下:
(1)游戲名稱:戲耍薩德。(2)武器裝備:體前變向運球、雙手胸前傳接球。(3)游戲情節(jié)如圖①所示:敵軍航空母艦(隊列區(qū))來襲,并在我軍前面部署了“薩德”攔截導彈系統(tǒng)(障礙物),我軍發(fā)射東風-26導彈(籃球),成功突破“薩德”攔截(采用“體前變向運球”技能動作繞過障礙物)后,鎖定敵軍航母并命中(隊伍排頭)目標(采用“雙手胸前傳接球”完成),然后快速深入敵軍后方(完成角色輪換),游戲繼續(xù)。(4)勝負評定:兩隊同時開始,規(guī)定時間內(nèi),發(fā)射導彈次數(shù)(輪換人次)多的隊伍獲勝。
三、“植入式”體育教學的具體操作
第一步:根據(jù)學習計劃,設置學習目標,尤其是技能學習目標要清晰,再根據(jù)學習目標安排具體課時,確定每課時的教學任務。
第二步:按課時計劃完成每節(jié)課教學任務。對于新技能學習,一般教學任務安排如下:第1課時,初步體驗、學習技能動作,并引導每個小組課后把所學的技能動作設計成團隊游戲。第2課時,每個小組根據(jù)自己的游戲設計進行實踐練習,老師巡視并給每個小組的游戲一些點評或改進建議;最后進行小組展示并選出一個優(yōu)秀的游戲,如果大家設計的游戲類似,就只評選出一個有創(chuàng)意的游戲,然后組織全體學生練習。后面的課時,主要任務就是通過“玩”游戲,不斷鞏固提高所學習的運動技能,老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提出具體的練習動作要求,或調(diào)整課時數(shù),并適時植入體育健康知識。例如在本案例的游戲中,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掌握情況,對學生提出運球繞過障礙物時球的落點、重心跟進等具體要求;在開始或練習間隙,適時植入“不同的練習動作分別對哪些肌肉或身體功能鍛煉更有效”等健康知識,等等,形成“運動技能、健康知識、練習強度”三位一體的“植入式”教學。
第三步:通過技能測評,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植入式”教學中團隊游戲的設計原則
1.技能練習的有效性原則
《課標(2011)版》明確指出:“運動技能是指學生在體育學習和鍛煉中完成運動動作的能力……是課程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和實現(xiàn)其他學習方面目標的主要途徑。”然而,在運動技能形成過程中,動作技能的熟練掌握是基礎,要熟練掌握動作技能,“重復練習”尤為關鍵,很多學生的動作技能都是因“重復練習”問題而遇到“瓶頸”。一方面,在學生沒有掌握技術動作時就直接參與某項運動,獲得的練習體驗多半是不太好的,比如讓一個不會運球的學生打籃球比賽,總顯得束手束腳;另一方面,讓單個學生去不斷重復練習某一技術動作,又顯得有點乏味,特別是進入網(wǎng)絡時代,網(wǎng)絡游戲無處不在,時刻誘惑著青少年學生,很多學生在此情況下放棄“重復練習”的辛苦,游戲成為學生學不會動作技能的“攔路虎”。 “植入式”教學運用“寓教于樂”的思維,引導學生合理利用網(wǎng)絡,自編自創(chuàng)游戲,把所學技能設計在游戲之中,既避免了“重復練習”的乏味感,充分激發(fā)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這種團隊游戲比賽不同于常規(guī)比賽,它注重的是團隊配合,避免了對抗性比賽對練習技能的干擾,能夠保證學生練習的均衡性和練習密度,從而保證技能練習的有效性。
2.身體鍛煉的實效性原則
《課標(2011)版》在課程性質(zhì)部分明確指出:“通過適宜的身體練習,提高體能和運動技能水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睆娬{(diào)了對身體練習強度的合理控制?!盁捝磉\動負荷價值閾是指有良好煉身作用的運動負荷區(qū)域性的標準?!薄扒嗄陮W生煉身運動負荷價值閾標準是脈率120~140次/分?!痹凇爸踩胧健苯虒W的團隊游戲中,通過游戲線路設計、變換學生練習位置的手段,來調(diào)控身體練習的運動量,并通過游戲內(nèi)容設計,采用不同的身體練習動作,植入適當?shù)纳眢w素質(zhì)練習,以此控制身體練習運動負荷,讓學生的身體練習運動負荷盡可能多地處在運動負荷價值閾之內(nèi),保證身體素質(zhì)鍛煉的實效性。如本案例中,學生在傳出球后要移動到對面的隊尾,在此過程中,教師可根據(jù)實際情況,適當調(diào)整隊伍之間的距離,或要求學生采用加速跑、高抬腿跑或單足跳等方式完成,以提高游戲中的身體練習強度,保證身體鍛煉的實效性。
3.游戲設計的邏輯性原則
一方面,團隊游戲的設計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掌握運動技能,在設計上要符合運動技能本身的邏輯性要求;另一方面,要把團隊游戲設計成可比賽的形式,就要形成一個閉合的游戲循環(huán)路線,這就要求游戲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也要符合一定的運動邏輯。例如本案例中的游戲,首先,先運球后傳球,符合籃球運動的一般邏輯,反過來便不符合籃球運動的邏輯;其次,先進行技能練習再完成跑、跳等身體素質(zhì)練習的順序,要比反過來的順序更符合一般的運動邏輯性。
五、結語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體育“植入式”教學操作,首先要充分運用“寓教于樂、寓練于學”的教學思維,積極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次要堅持“植入式”教學中的團隊游戲設計原則,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編游戲的能力,既要突出體育教學中運動技能學習的主體地位,又要保證課堂練習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身體;最后,體育教師要重視健康知識的傳授,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隨堂滲透。
注:本文系2017年廣州市教學成果培優(yōu)項目“初中體育‘植入式教學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M2017A108)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