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紅
摘 要:《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關鍵詞:數(shù)學課堂;圓的認識;同課異構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4-097-1
一、在動手操作中體驗知識的生長
1.在“打目標”游戲的演示中,學生已經(jīng)感知到了無數(shù)個點的軌跡所形成的圖形是圓。為了進一步認識圓,老師引導學生嘗試畫圓。
康燕瓊老師的“嘗試畫圓”環(huán)節(jié):
(1)說說生活中有哪些畫圓的工具。(生說:用有圓形的物體來描;工具尺上可以畫圓……)
(2)小組合作,選擇工具釘子、繩子、橡皮筋和筆嘗試畫圓。
2.上課前,學生對上課內容已經(jīng)進行了預習。因此,老師建議換一種畫圓方法試試,一起探究圓的特征。
夏蔚老師的“探究畫圓”環(huán)節(jié):
探究學習要求:先選擇工具,再嘗試畫一個圓。
(1)小細繩?? (2)小木條
以上兩位老師在學生認識圓的特征這個環(huán)節(jié),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讓學生動手操作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讓學生利用釘子、繩子和筆等工具嘗試畫圓,這對學生來說是有一定困難的,但是有部分學生可以通過生活經(jīng)驗,或者聯(lián)系之前對圓概念的感知,知道了固定點、固定長來畫圓,學生在成功和失敗中不斷嘗試、反思、再嘗試,逐漸體驗到了圓的產生過程。
二、在討論交流中感悟知識的生成
1.在康燕瓊老師的課堂上,學生經(jīng)歷了畫圓,師生交流學會畫圓的方法。
康燕瓊老師的“師生交流”環(huán)節(jié):
師:說說你們是怎么利用工具畫圓的?
生:釘子定住繩子的一端,繩子的另一端系上筆,一人定住釘子,另一人拿筆沿著釘子旋轉一周。
師:為什么有人畫得圓一些,有人畫得不圓呢?
生:因為拉著繩子的力有大有小,繩子有松有緊。
師:為什么老師比同學們要畫得圓一些呢?你認為畫圓有什么小竅門?
生:繩子要拉直,釘子要固定住,不能移動。
師:你們?yōu)槭裁床挥孟鹌そ町媹A呢?
生:橡皮筋會拉長拉短,不能固定長。
經(jīng)歷了畫圓的過程,學生逐漸感悟到了“固定點、固定長”是構成圓的要素。
當學生有了畫圓的經(jīng)驗,老師問到有什么方法可以推薦給體育老師在操場上畫圓時,各小組同學討論熱烈,紛紛向老師介紹自己的方法。通過交流,學生再一次體驗到了“固定點、固定長”是構成圓的要素。
2.在夏蔚老師的課堂上,學生經(jīng)歷了畫圓,交流后發(fā)現(xiàn)“定點與定長”是圓的本質特征。
師出示兩幅圖:你認為哪幅圖是定點在起作用,哪幅圖是定長在起作用?
學生在交流中感悟到:定點確定圓的位置,定長確定圓的大小。
師:“定點與定長”的作用,其實在古代就有人用4個字概括。
“一中同長”。
學生不太理解。
視頻介紹:數(shù)學課堂上數(shù)學老師的畫圓方法和體育課上體育老師的畫圓方法。
師:比一比,你認為“一中同長”的“一中”和“同長”分別在哪兒呢?
通過討論交流,學生真正理解了“一中同長”的實質意義,再次感悟到“定點與定長”乃是圓的本質特征。
三、在鞏固應用中體驗知識的本質
學生在動手操作,討論交流中認識了圓,知道了圓的本質特征。為了能讓學生加深對圓的概念的理解,老師設計了一些相關的練習。
1.在康燕瓊老師的課堂上,老師設計了辨析練習。
(1)判斷下列圓中的半徑是否正確?(只有第4題是對的)
通過交流,學生明白了:圓上所有的點到圓心都有相等的長度,這個長度就叫做圓的半徑。在一個圓里有無數(shù)條半徑。
(2)在圓中畫半徑,用字母表示圓心和半徑,并量出半徑的長度。
學生通過畫與測量,發(fā)現(xiàn):圓的大小與半徑的長短有關,半徑可以決定圓的大小。
(3)通過比較理解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師:圓心在紙上,圓就畫在了紙上;圓心在黑板上,圓就畫在了黑板上。圓心和圓有什么關系?
發(fā)現(xiàn):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2.在夏蔚老師的課堂上,練習的設計則相對開放一些。
(1)解決問題:7位選手,先參加50米短跑,再參加套圈比賽,想一想,兩種比賽,選手們分別怎樣站位比較公平合理?
學生思考后交流,發(fā)現(xiàn)50米短跑比賽,只要起點一致即可;而套圈比賽,需要選手們的站位滿足“一中同長”。
(2)異想天開:怎樣使方形車輪也能平穩(wěn)行駛呢?
學生討論,交流:將馬路改造成波形馬路。
課件演示:汽車確實能平穩(wěn)行駛。
通過猜想與驗證,學生再次體驗到了“一中同長”的實質意義。
(3)如果馬路的一側波形,一側平坦,該會是哪一種車也能平穩(wěn)行駛呢?
演示結果:汽車也能平穩(wěn)行駛。
多么生動有趣的異想天開??!如此想象、猜測與驗證,這樣的問題思考與解決真正讓孩子們體驗到了圓的本質特征。
四、在拓展延伸中感悟知識的作用
在學生真正理解了圓心、半徑和圓之間的關系后,老師在此基礎之上進行了適當?shù)赝卣古c延伸。
1.康燕瓊老師:
拓展游戲:小組合作,在一張大圓片紙上找出圓心,根據(jù)游戲規(guī)則繼續(xù)玩“打目標”的游戲,體驗成功的快樂。
2.夏蔚老師:
課后思考:馬路上的井蓋為什么設計成圓形的呢?
這樣的拓展,既是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再次感悟,又是對下節(jié)課知識的預設鋪墊。
“體驗”與“感悟”,在這兩節(jié)同課異構的課堂上被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白寣W生經(jīng)歷探索獲得體驗,從而感悟數(shù)學思想與方法”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數(shù)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