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雪梅
摘 要:最鮮活、最生動、最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語文課堂而今陷入了沉寂。老師們茫然不知所措,不知該教些什么,不知如何能博采眾長把新媒體技術和新課改理念完美的整合在一起。學生呢,因大量規(guī)范化的試題訓練漸漸丟棄了認真研讀文本,仔細品味語言的習慣。課堂教學常因單調而顯得無趣,也因膚淺而被輕視。如何激趣?是長期困擾我們語文老師的一個突出問題,也是我們孜孜以求、殫精竭慮的動力之源。我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和探索,從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激趣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4-089-1
一、回歸文本,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
教師立足于教學內容、教學設計,精心研讀教材,挖掘知識與知識之間的各種聯(lián)系,探尋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方法?;A知識教學要秉承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勢,精講細練,循序漸進,扎實推進,從字詞句篇到邏輯修辭,不因學生感到枯燥而一掠而過,也不因教材編寫重心的偏移,考試涉及不多而置之不理。重點在如何結合學生的興趣點講練并舉開掘深意,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語文的本真,進而循序漸進地提高語文素養(yǎng)。
1.緊扣關鍵字句,在反復涵詠中體會作者的情感
如北師大版第六冊《孔乙己》一文中,結尾這樣寫道:我到現(xiàn)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問題可以這樣設置:“大約”、“的確”是否矛盾?如何理解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一下子就幫助學生貫穿起了全文內容,孔乙己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作者是把他放到一個怎樣的社會背景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下層知識分子的可憐、可悲、可嘆的命運。同時也真正領略到了作者魯迅犀利、精準、傳神的語言特色。再比如《記承天寺夜游》短短一百多字,敘事簡單,寫景空靈,澄澈,議論連用兩個反問句,“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爾?!弊髡邽槭裁窗炎约罕茸鳌伴e人”?如何理解“閑人”?本問題自然聯(lián)系到了這篇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烏臺詩案。蘇軾歷經(jīng)磨難,遭受身心雙重折磨,僥幸存活,離鄉(xiāng)背井,帶著滿心的瘡痍向黃州走來,擔任一個有名無實的小官“團練副使”,淪為一介閑人,但對滿腔報國之志的蘇軾而言,心中豈能平靜?在文中個別語句中不難看到其思想情感的微妙變化和復雜情愫。一篇短文,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在逆境中不屈不撓樂觀向上的蘇東坡,看到了一個才華橫溢、率性真實的蘇東坡。如此例子,不勝枚舉。
2.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動起來,使課堂成為師生心靈成長的樂園
我們常說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僅僅是課堂的引導者、組織者、設計者,如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因此,搭建平臺,創(chuàng)設各種各樣的活動就是我們教師在課堂設計當中的頭等大事。好的活動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如2016人教版七年級(上)《植樹的牧羊人》一文,被著名的加拿大動畫大師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動畫片,并榮獲第六十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教師可以打破常規(guī),利用這一優(yōu)勢,引導學生在讀書和觀看動畫片的基礎上思考:為什么這部作品會有如此的影響力?請用一兩個詞概括你的感受。問題拋出之后,學生們七嘴八舌,“感動”“震撼”“佩服”“匪夷所思”“配音有趣”“畫面精美”等,在自由闡述、表達和傾聽中學生透徹理解了本文的學習重點:一個平凡人熱愛大地的精神。又比如2016人教版七(下)《河中石獸》,為了便于學生迅速理解文本,以一個實驗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一塊巨大的石頭掉入河中,經(jīng)年累月后,這塊石頭在河流的何地?學生帶著好奇心讀課文,看注釋,一氣呵成。趣味激發(fā)了學生活力,問題明確了學習的方向。
二、巧引廣連,豐富課堂內涵,激活學生思維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源泉。擴大閱讀量,課堂內容呈現(xiàn)多元化趨勢,課堂因豐富而生動,因生動而盎然。具體體現(xiàn)為教師精當?shù)囊I,廣博的延伸,學生激情的點燃,思維的靈動。下面就以文言小說《狼》為例,教學流程簡略如下:
1.借助作者簡介激趣
1.1 學生借助學案,了解作者蒲松齡。
1.2 緊扣“文學家”拓展開去,成就蒲松齡的是一部作品《聊齋志異》。蒲松齡,19歲考中秀才,后雖刻苦攻讀,但屢試不第,為激勵自己奮發(fā)有為,書對聯(lián)以自勉: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1.3 詮釋對聯(lián)含義,引出涉及的兩個歷史人物:項羽和勾踐。
1.4 聯(lián)系到劉邦、項羽,少有大志,講述他們在見到秦始皇巡視隊伍時的不同表現(xiàn),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之。劉邦見之,曰:“大丈夫當如是?!?/p>
1.5 關于《聊齋志異》。志:記載;異:奇異的事。借助談狐說鬼,揭露當時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諷刺腐朽沒落的封建統(tǒng)治?!读凝S志異》接近于魔幻現(xiàn)實主義流派的作品,代表作品哥倫比亞的馬爾可斯《百年孤獨》,還有我們家喻戶曉的《西游記》屬于浪漫主義流派的神魔小說。
2.教師初步介紹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并引領文本學習
2.1 掃除疑難字詞,全篇誦讀。
2.2 對照注釋理解大意。
2.3 積累文言實虛詞和特殊句式的用法。
策略:(1)學生自學,小組合作,教師點撥引導。(2)把文本轉化為故事。最終以有聲有色的故事講述結束學生最頭疼的文言文學習之旅。
3.拓展延伸:《狼三則》(略)
盡量在文本疑難之處標注有注釋,一方面降低閱讀難度,另一方面使學生認識到注解對文言文學習的重要性。有趣的故事,緩解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畏難情緒,讓他們感到文言文學習并不難。
4.思維啟迪
狼在傳統(tǒng)文化中,往往是狡猾、奸詐的代表。但現(xiàn)在流行一種“狼文化”,備受人們的青睞。想了解狼文化的涵義嗎?請上網(wǎng)查閱。
無庸諱言,從教學重難點而言,這堂課的設計似乎有些避重就輕,但學生興趣盎然,聽來耳目一新,這大概就是我們傳統(tǒng)語文課堂缺乏的“情趣”吧。
[參考文獻]
[1]馬維德.領悟精髓,滲透神韻——淺談《狼》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審美情趣[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3,7(31):126.
[2]陸林.生成性文本的多元解讀策略——以《狼》為例[J].語文天地:初中版,2017(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