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偉
摘要: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要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模式。教師和學生是貫穿教育過程的兩個基本因素,雖說教師是進行教學活動的主導者,但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在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根據(jù)教學實際開展活動,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互動教學
導語:現(xiàn)代教學講求“以人為本”,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是課堂的主宰的教學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參與到課堂中來,真正實現(xiàn)教學互動。只有具有互動性的教學才是高效率的教學,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所謂互動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學的兩大主體,要互相配合,互相協(xié)調(diào),共同努力,使教學能夠在一種輕松、愉快、和諧的氛圍中展開,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一、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教育教學的改革,大部分的學校和老師都進行了新的模式探究,也都重視起互動教學,互動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也仍舊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互動教學流于形式。部分老師在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中,認為所謂的互動教學就是簡答的“問答”模式,即老師提問學生回答。這種過程看似互動,其實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仍然處于被動被提問的狀態(tài),而不是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這樣的“問答”模式因為不能真正滿足教學的需要而不能稱為真正的互動教學。
其次,“以人為本”的理念得不到體現(xiàn)。在實際教學中,雖然國家大力提倡小班額,但由于種種現(xiàn)實原因,一時難以全面實現(xiàn)。在大班額的教學中,教師由于時間或者精力受限,很難兼顧全部同學,這就出現(xiàn)了所謂的以成績劃分的“優(yōu)生”、“差生”。部分老師關注學生能力比較強的學生,而忽視一些基礎差或者接受能力差的學生。在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中,受到教師關注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很大程度的激發(fā)出來,但是被忽略的學生卻很難在課堂上找到自己的地位,這就導致他們很難融入課堂,融入班級。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中,“以人為本”的理念是得不到體現(xiàn)的。
最后,教師的教學理念沒有轉變。雖然教學改革搞得轟轟烈烈,教師也積極主動參與,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部分老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仍然實行“一言堂”,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動學習,被動接受知識,學生作為課堂主人翁的地位被忽視,自然很難提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沒法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在這種情境之下,互動教學的教學效率就會大打折扣。
二、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互動教學的策略探究
首先,要轉變教育者的教育觀念。教育者的教育觀念對于教學實踐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所以教育者要跟隨教育改革的步伐,轉變舊的教育觀念,順應時代和社會發(fā)展要求,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關注教學結果的同時也要關注教學過程?,F(xiàn)代教育理念所提倡的互動式教學,不是傳統(tǒng)的“一問一答”,更不是傳統(tǒng)的“一言堂”,而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建立起來的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在這個關系的建立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必須轉變觀念,轉變角色,轉變過去單純傳授知識的教學模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學生成長與發(fā)展。同時教育者也可以借助于師生間的互動交流,走進學生,了解學生內(nèi)心的想法,引導學生學會表達自我,展示自我,這都有助于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開展互動教學。
其次,要提高教師素養(yǎng),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和引導者,其自身素質(zhì)的高低對教學活動的效果有著重要影響?!吧碚秊榉丁?,所以在互動式教學中,要不斷提升教師的道德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模范榜樣力量?!皩W高為師”,教師自身知識量的儲備也會影響教學效果,所以教師也要不斷更新,不斷學習,對自身的知識儲備不斷進行完善更新,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jīng)驗吸取教訓以督促自身的不斷發(fā)展從而促進自身在教學上的進步。除了教師自身的素養(yǎng)之外,師生關系也對互動式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互動式教學的開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作為與老師平等的主體,尊重學生的想法,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自己在課堂上的主人翁地位,這樣,學生才能在老師面前展示真實的自我,才能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為高效率的互動式教學打好基礎。
最后,要營造輕松、和諧、平等、民主等教學氛圍。初中生無論是生理上海市心理上,都開始走向成熟,尤其是在信息化社會,初中生的“早熟”現(xiàn)象更為凸顯。這就使得他們在心理上也產(chǎn)生了成人感,希望得到社會的認同,希望在社會行為標準中轉變社會角色。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師作為學生思想和道德上的引路人,更應該關注學生的這種生理和心理變化,尊重學生的個人特點和人格尊嚴,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以便營造和諧、民主、輕松、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針對不同特點的學生,因材施教,基于互動教學中平等性原則,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為每一位學生營造均等的機會以促進學生的進步與成長。在互動式教學中,切實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效率。
結語:
總而言之,實現(xiàn)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的互動式教學,不僅需要教師緊隨時代要求各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提升自身教育素養(yǎng),還需要教師運用教學智慧,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除此之外,還需要學生的密切配合和積極主動參與,只要這樣,互動式教學才能高效開展,教學目標才能更容易達成。
參考文獻:
[1]鄭士國.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10:52-53.
[2]黎燕妮.初中政治新教材《道德與法治》改革之我見[J].學周刊,2017,01:81-82.
[3]唐雯.淺談互動式教學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J].人力資源開發(fā).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