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迎美
【摘要】審計收費作為會計師事務所的重要收入來源和被審計單位的一項必要支出,是雙方就服務供求協(xié)商一致的價格,而公司的激勵和分配機制直接影響高管的決策從而作用于審計收費的制定。本文選取2008~2017年我國A股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的數(shù)據(jù)為樣本,從薪酬激勵和股權激勵的角度研究高管激勵機制對審計收費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高管薪酬激勵會顯著增加審計收費,高管股權激勵會顯著降低審計收費,分析師關注度的增加促進了高管股權激勵與審計收費的負向關系。
【關鍵詞】薪酬激勵;股權激勵;審計收費;分析師關注
【中圖分類號】F275
一、導論
風險導向審計是以審計風險作為審計工作的起點并貫穿于整個審計過程中,是應對經(jīng)濟全球化所帶來的風險聯(lián)動效應的必要途徑,如何貫徹這種理念,了解審計風險產(chǎn)生的根源,是我們要關注的重點。中國審計準則中多次提出注冊會計師應關注公司人力資源政策及管理層激勵性報酬政策存在的風險,警惕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為滿足年薪考核標準、股權激勵達成條件、業(yè)績承諾等要求而舞弊,以此牟取私人報酬最大化、損害公司及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通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信息披露發(fā)現(xiàn)的“天價”薪酬問題、股權激勵方案設計問題引發(fā)了各方利益相關者的關注、質疑與討論。據(jù)上海證券報在2018年4月26日發(fā)文稱,2017年約870家業(yè)績同比下滑的上市公司中有接近57%的公司高管薪酬總額不降反升。2017年上市公司股權激勵預案公告數(shù)量飆升至447次,但2006~2017年共有285個股權激勵方案停止實施。
目前關于審計收費影響因素的研究多側重于公司治理結構、管理層特征、盈余管理、內(nèi)部控制等審計服務需求方特征方面,較少考慮到高管薪酬設計機制會對高管做出公司重大決策、分配公司重要資源產(chǎn)生直接影響,會計師事務所會據(jù)此評估審計風險、調整審計投入,進而確定審計收費。近年國內(nèi)外學者開始考慮高管激勵機制對審計收費的影響,但因為選取的樣本范圍、年限不同并未取得一致的結論。如瞿旭等(2012)發(fā)現(xiàn)高管薪酬與審計費用顯著正相關;張娟、黃志忠(2014)則發(fā)現(xiàn)高管貨幣薪酬與審計費用對盈余管理的反映系數(shù)呈顯著負相關關系,隨著薪酬的增加高管減少了操縱會計業(yè)績。又如Mitra等(2017)發(fā)現(xiàn)管理者持股水平較高時,他們更傾向于購買更高質量的審計服務,以降低由于重大內(nèi)部控制缺陷導致的財務錯報風險,從而導致更高的審計費用;陳效東(2017)發(fā)現(xiàn)股權激勵能通過提高公司的內(nèi)部控制水平降低公司的審計費用;邵劍兵等(2018)則使用2009~2013年我國創(chuàng)業(yè)板、中小板上市公司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進行不同方向的真實盈余管理的公司中,高管股權激勵與審計收費關系存在差別。因此本文選取了2008~2017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的樣本,探究在我國背景下高管激勵對審計收費的影響。同時證券分析師作為一種外部監(jiān)督機制,通過搜集、加工和傳遞上市公司信息,使得公司的整體信息透明度增加,監(jiān)督管理層的行為,降低高管運氣薪酬水平和提升薪酬契約效率(賈凡勝,2018),一定程度上與審計監(jiān)督存在替代效應(李曉玲等,2013)。在分析師關注調節(jié)作用下高管激勵與審計收費的關系會有怎樣的變化?這是本文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考慮到內(nèi)生性問題,本文采用2SLS回歸方法和傾向得分匹配法在穩(wěn)健性檢驗中進一步驗證高管激勵與審計收費的關系。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高管激勵與審計收費
從高管薪酬激勵影響審計收費的具體路徑來看:首先,高管薪酬管理得當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與風險控制,許多風險高發(fā)與違規(guī)行為頻現(xiàn)的領域,其根源往往在于公司治理層面的制衡關系失效,其中就包括薪酬制度層面的激勵機制弱化,績效考核指標的選擇為高管不合理地利用會計選擇權滿足會計指標要求提供了可能。羅宏等(2016)發(fā)現(xiàn)高管因存在薪酬攀比的心理有動機在未來通過盈余管理操縱薪酬,并且主要是通過真實盈余管理操縱薪酬。王生年等(2015)發(fā)現(xiàn)高管薪酬激勵可能導致管理層為獲得更多報酬而利用其信息優(yōu)勢進行選擇性披露從而影響信息披露質量。面對高管現(xiàn)金薪酬激勵的潛在不道德行為,審計師為了維護自身的聲譽、減少審計失敗的風險增加審計資源投入,最終表現(xiàn)為審計收費的提高;其次,依據(jù)信號傳遞假說,上市公司高管可能會為了體現(xiàn)自身高報酬的價值,進一步穩(wěn)定薪酬水平,來聘請高質量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以向市場傳遞信息良好的信號,而高質量的審計意味著更高的審計費用;最后,保險假說認為,審計是一種風險轉移工具,公司所有者支付確定的保額以獲得會計師事務所提供的“保險”,審計師則承諾對公司財務報告中不確定的風險損失進行賠償,越高質量的審計使相應的保險系數(shù)越高,避免所有者可能發(fā)生的損失,因此高管薪酬激勵程度越高時所有者越需要購買高質量的審計服務,提供高質量審計服務的會計師事務所往往也收取更高的費用?;谝陨戏治?,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1:其他條件不變的情形下,高管薪酬激勵與審計收費正相關。
股權激勵計劃作為一個動態(tài)過程,對激勵對象如何持股、行權可以做出諸多設計,更具有靈活性,在保證激勵計劃的公正性和可落實性的基礎上,更能從長期上協(xié)調股東目標與管理層行為,同時避免了一次性薪酬帶來的收入差距矛盾。Fang等(2015)研究了中國的上市公司發(fā)現(xiàn)實施了股權激勵的公司第一類代理成本有所降低,股權激勵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激勵的初衷,給公司帶來了積極影響。這種積極影響可能包括有促使管理層注重公司長期利益,使公司風險承擔水平提高以此提高資本配置效率(蘇坤,2015);提高公司的內(nèi)部控制質量(Balsam等,2014;余海宗等,2015);遏制公司的金融逐利行為對企業(yè)未來主業(yè)發(fā)展的不利影響(安磊等,2018)。此時面對個人短期利益的獲取和個人利益與公司長遠利益協(xié)調一致共同發(fā)展的選項,高管可能傾向于后者。如果僅將目標著眼于當前利益,高管勢必要進行一些短期的盈余操縱,雖然能夠以此滿足業(yè)績要求為高管獲得一定的即時收益,但從長遠來看公司的經(jīng)營漏洞逐漸積累,股價下跌、資本成本增加等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不僅公司業(yè)績逐漸下滑、受到各方利益相關者的譴責,高管自身也將面臨巨大的風險,如來自監(jiān)管機構的處罰、對個人職業(yè)生涯的限制等。而公司給予高管足夠的股權激勵,公司的收益也能實時帶動高管的個人利益,從根本上促使高管與企業(yè)的戰(zhàn)略目標一致。但也有學者認為股權激勵計劃的靈活性使激勵對象忽視設置激勵的根本目標,更愿意將此視為一種投機途徑,選擇以各種投機方式而非努力工作的方式使股權激勵計劃收益最大化而付出成本最小化,不僅沒有緩解兩權分離導致的代理問題,甚至加劇對股東及公司其他利益相關者利益的損害。最后結果支持以上哪種觀點需要實證結果證明,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其他條件不變的情形下,高管股權激勵與審計收費負相關。
(二)高管薪酬激勵、分析師關注和審計收費
證券分析師從事信息收集、與關注的上市公司緊密聯(lián)系,并據(jù)此進行分析預測,向投資者發(fā)布投資價值報告的工作。首先,分析師具有較高的專業(yè)素質與職業(yè)修養(yǎng),他們通過研究報告發(fā)表不偏倚于任何一方的意見和估計,充當信息傳遞的角色,降低利益相關方與公司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當同一家公司同時被多個分析師跟蹤關注時,公司經(jīng)理人將面臨更多的社會公眾監(jiān)督壓力,李春濤等(2014)發(fā)現(xiàn)注重聲譽企業(yè)會因為分析師跟蹤減少自身的盈余管理行為和降低報告微利的機率,管理層自利行為的減少可以降低審計風險;其次,分析師關注可以制約高管人員可能憑借權力自定薪酬契約的行為,提高薪酬——業(yè)績敏感性,促進薪酬激勵契約的完善(李曉玲等,2015);最后,周冬華(2013)發(fā)現(xiàn)證券分析師更偏好關注公司治理質量高的上市公司,分析師關注度高的上市公司可能意味著其公司治理表現(xiàn)越好,具體表現(xiàn)為監(jiān)督機制的完善和會計信息質量的可靠,此時審計師的風險也有所降低。通過以上途徑,證券分析師的信息傳遞、外部監(jiān)督作用可以引導上市公司向好的方向發(fā)展,降低審計師的風險,從而降低審計收費,據(jù)此提出如下假設:
H3:其他條件不變的情形下,分析師跟蹤對高管薪酬激勵與審計收費的正向關系有抑制作用,對高管股權激勵與審計收費的負向關系有促進作用。
上式中Adtfee是被解釋變量,代表審計收費,用公司年度審計費用的自然對數(shù)衡量;Inc代表高管薪酬激勵,包括有:用上市公司前三位高管薪酬的自然對數(shù)來衡量的高管薪酬激勵(LnSalary),用公司是否實施股權激勵的虛擬變量(Equity1)和高管股權激勵權益占授予時公司總股數(shù)的比例(Equity2)來衡量的高管股權激勵;Analyst代表分析師關注,用期末關注上市公司的分析師數(shù)量加1后的自然對數(shù)衡量。ΣControl表示一系列控制變量,ΣYear和ΣInd分別表示對年度和行業(yè)進行控制的虛擬變量。所有變量的名稱和定義如表1所示。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表2列出了本研究中樣本觀測值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為了消除極端值的影響,對各變量進行了1%winsorize縮尾處理。從表2來看,除自變量LnSalary為20 185個樣本,總樣本為20 220個,股權激勵虛擬變量(Equity1)的均值約為19.3%,衡量激勵程度的變量(Equity2)均值為0.2%,這表明我國使用了股權激勵計劃的上市公司數(shù)量有限,且用于激勵的股權比例較小,但考慮到股權價值較大,相對于高管的現(xiàn)金薪酬來說仍是一筆較大的收入。控制變量中,從公司規(guī)模(Size)的極差值可看出,本文選取的樣本公司涵蓋了不同資產(chǎn)規(guī)模的企業(yè);財務杠桿(LEV)的平均水平為0.436,整體資產(chǎn)負債率較合理,其最大值達到0.873,最小值為0.045,存在較大差異;衡量公司成長性指標(BM)均值達到0.910,比較最小值與最大值可知,說明不同上市公司的成長能力差異較大;8.1%的樣本發(fā)生年度虧損;5.8%的上市公司聘請了審計質量較高的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2.4%的上市公司審計報告意見為非標準無保留意見;樣本中13.2%的公司聘請的會計師事務所發(fā)生變更。
(二)變量相關性檢驗
表3為主要變量之間的Pearson相關系數(shù)檢驗。LnSalary與Adtfee顯著正相關,通過了1%水平的顯著性檢驗,初步驗證了假設H1;Equity1與Adtfee顯著正相關,Equity2與LnAdtfee顯著負相關,通過了1%水平的顯著性檢驗,兩個股權激勵指標呈現(xiàn)相反的系數(shù),可能是由于樣本時間跨度較長而產(chǎn)生的年度差異以及沒有控制其他變量,還需進一步研究。調節(jié)變量Analyst與自變量和因變量均存在顯著相關關系,說明其對高管激勵和審計收費之間的關系存在調節(jié)作用,具體影響的方向有待進一步研究。其他控制變量之間方差膨脹因子VIF大多都在2以下,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
(三)多元回歸分析
在多元回歸分析中,我們進行Hausman檢驗結果拒絕了原假設,因此使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回歸分析,考慮到高管薪酬激勵與審計收費存在的內(nèi)生性問題,進一步使用2SLS的方法進行回歸驗證高管薪酬激勵與審計收費的關系,表4列示了模型(1)、(2)的回歸結果。
從回歸結果(1)~(4)可以看到,在控制其他變量的基礎上,高管薪酬激勵的回歸系數(shù)為正數(shù),股權激勵變量的回歸系數(shù)均為負數(shù),且具有統(tǒng)計意義上的顯著性。這表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高管薪酬水平越高的公司,其審計費用越高,即高管薪酬激勵會提高審計費用;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實施了股權激勵的公司的審計收費顯著低于未實施股權激勵的公司,并且公司高管股權激勵程度越高,審計費用越低。本文的假設H1和假設H2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驗證??刂谱兞康幕貧w結果顯示,公司規(guī)模(Size)越大,公司業(yè)績出現(xiàn)虧損(Loss),選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Big4),越短期的合作(Tenure)以及會計師事務所出具非標準無保留的審計意見(Opinion),審計費用越高,與以往相關研究保持一致。綜上,高管人員薪酬激勵會顯著增加公司的審計費用,而高管人員股權激勵能顯著降低公司的審計費用。這可能表明,高管貨幣薪酬高于某一合適界限后會導致高管的機會主義盈余管理行為、降低公司內(nèi)部控制水平,從而使公司重大錯報風險相對更高,審計師會據(jù)此增加審計程序,降低發(fā)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風險,從而使審計費用更高;而對于實施了股權激勵的公司,審計師意識到高管人員的個人利益與公司利益趨于一致的可能性更大,管理層會考慮公司長遠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短視、帶有機會主義色彩的行為,努力提升公司業(yè)績,進一步降低公司的重大錯報風險,從而使審計費用更低。
從回歸結果(5)~(7)可以看到,在控制其他變量的基礎上,高管薪酬激勵和分析師關注的交乘項系數(shù)為負,但并不顯著,說明分析師關注可能不能起到對高管薪酬的有效監(jiān)督作用,在分析師關注度較高的情況下,審計師仍會認為高管薪酬過高存在較大的風險,需要獲得更高的風險補償。高管股權激勵和分析師關注的交乘項均表現(xiàn)為負數(shù),且在5%的水平下顯著,表明分析師關注度的增加會促進高管股權激勵,降低審計收費。總體來看,分析師關注度的增加會影響高管激勵的效果,因為公司外部存在具備專業(yè)知識、可以獲取更多上市公司信息的分析師密切關注公司的動向,制約經(jīng)理人為了獲取更高私人利益而損害公司所有者、其他利益相關者的盈余管理、信息披露操縱行為,上市公司的重大錯報風險降低,審計師所承擔的審計風險也會隨之降低,進而減少審計收費。
五、穩(wěn)健性檢驗
除在上文中采用2SLS的回歸方法驗證高管薪酬激勵與審計收費的關系外,本文采用PSM模型檢驗高管股權激勵與審計收費的關系。傾向得分匹配法是一種評估處置效應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對控制組中每個樣本的處置概率進行估計,然后根據(jù)非常相似的處置概率將控制組樣本與實驗組樣本匹配,評估沒有經(jīng)過處置和經(jīng)過處置的樣本的差別。本文參照張東旭等(2016),將提出并實施了高管股權激勵的樣本設置為實驗組,未實施的樣本設置為控制組,使用Logit分年度回歸為實驗組和控制組的樣本均計算出傾向得分,在此基礎上根據(jù)一定的匹配方法將實驗組和控制組中得分非常相近的樣本進行匹配。在進行回歸前,本文還從待匹配的未實施股權激勵樣本中剔除了:(1)ST、*ST等異常的公司樣本;(2)資產(chǎn)負債率大于1的公司樣本;(3)主營業(yè)務收入增長率大于1.5的公司樣本?;貧w模型如下:
在進行良好匹配后,本文使用了最近鄰匹配、核匹配兩種匹配方法,分析了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對審計收費的影響。結果如表6所示,可以看到,采用的兩種匹配方法得出的結果相同,傾向得分匹配后(ATT),處理組的Adtfee顯著低于控制組,表明實施股權激勵后審計收費顯著降低,該結果與上文中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回歸的結果一致,證明假設H2,上文的結果是穩(wěn)健的。
六、結語
本文使用2008~2017年間我國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的公司數(shù)據(jù)作為研究樣本,從高管薪酬激勵、高管股權激勵兩個方面研究了高管激勵與審計費用之間的關系以及分析師關注對該關系的調節(jié)作用。本文研究得出如下結論:第一,高管薪酬激勵與審計費用之間顯著正相關,我國主要以會計業(yè)績考核為基礎的高管薪酬比較短視,管理人員可能會為了自身的利益對公司業(yè)績進行粉飾,進而增加審計風險,為了控制這種風險,注冊會計師會通過增加審計程序、擴大審計范圍和要求更高的風險補償?shù)确绞浇档蛯徲嬶L險;第二,高管股權激勵與審計費用之間顯著負相關,高管股權激勵作為一種長期的激勵措施取得了一定的實施效果,即能夠使公司高管利益與公司所有者的利益趨于一致,抑制公司高管的短期行為,減少審計風險,從而降低審計費用;第三,分析師關注會促進高管股權激勵與審計費用之間的負向關系,即證券分析師關注度越高的上市公司,高管股權激勵的實施、股權激勵強度的增加更能顯著降低審計師風險從而降低審計收費,這說明證券分析師作為一種外部監(jiān)督機制起到了信息傳遞、監(jiān)督作用,降低公司所有者和經(jīng)營者的信息不對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上市公司損害其他利益相關者利益的行為。
主要參考文獻:
[1]瞿旭,吳慧中,付顯瑤.高管薪酬與審計費用聯(lián)動關系研究——來自我國A股上市公司的經(jīng)驗證據(jù)[C].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理論研討會. 2012.
[2]張娟,黃志忠.高管報酬、機會主義盈余管理和審計費用——基于盈余管理異質性的視角[J].南開管理評論, 2014,17(3):74-83.
[3]Mitra S,Jaggi B,Alhayale T.The Effect of Managerial Stock Ownership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ial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and Audit Fees[J]. Review of Accounting & Finance, 2017, 16(2).
[4]陳效東.管理層股權激勵與審計監(jiān)督:利益權衡還是信號傳遞 [J].審計與經(jīng)濟研究, 2017,32(4):39-50.
[5]邵劍兵,陳永恒. 高管股權激勵、盈余管理與審計定價——基于盈余管理異質性的視角[J].審計與經(jīng)濟研究, 2018(1).
[6]賈凡勝.外部監(jiān)督、制度環(huán)境與高管運氣薪酬[J]. 南開經(jīng)濟研究,2018(01):158-175.
[7]李曉玲,任宇.證券分析師關注與審計監(jiān)督:替代抑或互補效應[J].審計與經(jīng)濟研究,2013(6):20-28.
[8]羅宏,曾永良,宛玲羽.薪酬攀比、盈余管理與高管薪酬操縱[J].南開管理評論,2016,19(02):19-31+74.
[9]王生年,尤明淵.管理層薪酬激勵能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嗎 [J]. 審計與經(jīng)濟研究,2015,30(04):22-29.
[10]Fang H,Nofsinger JR,Quan J.The Effects of Employee Stock Option Plans on Operating Performance in Chinese Firm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15, 54:141-159.
[11]蘇坤.管理層股權激勵、風險承擔與資本配置效率[J]. 管理科學,2015,28(03):14-25.
[12]Balsam S,Jiang W,Lu B.Equity Incentives and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J].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14, 31(1):178-201.
[13]余海宗,吳艷玲.合約期內(nèi)股權激勵與內(nèi)部控制有效性——基于股票期權和限制性股票的視角[J].審計研究, 2015(5):57-67.
[14]安磊,沈悅,余若涵.高管激勵與企業(yè)金融資產(chǎn)配置關系——基于薪酬激勵和股權激勵對比視角[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8,40(12):30-44.
[15]李春濤,宋敏,張璇.分析師跟蹤與企業(yè)盈余管理——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ù)[J].金融研究,2014(07):124-139.
[16]李曉玲,胡歡,劉中燕.分析師關注與薪酬業(yè)績敏感性:基于職業(yè)聲譽和產(chǎn)權性質視角[J].商業(yè)經(jīng)濟與管理, 2015, (07).
[17]周冬華.證券分析師關心公司治理嗎——基于中國資本市場的經(jīng)驗證據(jù)[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3,35(02):23-34.
[18]張東旭,張姍姍,董小紅.管理者權力、股權激勵與盈余管理——基于傾向評分匹配法和雙重差分法的分析[J]. 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 2016(4):11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