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磊
【摘要】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fā)展以及國家對全民健身的大力推廣,體育消費的市場空間逐年加大。高校體育消費理念的轉變必將為體育產業(yè)的市場帶來更加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本文通過分析目前體育消費的因素和體育潛在市場,提出了立足高等學校的體育消費模型,為我國全民健身形成健康的社會消費大環(huán)境提供強大基礎。
【關鍵詞】體育消費;全面健身;高等學校
體育消費是指人們用于體育活動及相關方面的消費,是現(xiàn)代生活消費的一部分,是指人們在體育活動方面的個人勞務消費支出。國家體育總局日前發(fā)布的《2014年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公報》顯示,我國城鄉(xiāng)居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明顯增加,人均體育消費水平大幅度提高,“花錢買健康”已經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體育消費的市場化會隨著人們體育消費觀念的轉變、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日益成為一種普遍的現(xiàn)象。
一、分析體育消費的類型
(一)實物型消費
實物型消費是指個體購買到的是整個比賽給他帶來的無形的喜怒哀樂,這是一種興趣的追求、情緒的宣泄、心理需要的滿足。當消費親身參與到某一體育項目中進行體育鍛煉時,他的這種購買行為得到的是情感上的愉悅以及對身體健康的希望。對體育產品具有消費欲望的潛在消費者在中國人口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雙11”當天體育用品在阿里巴巴網絡平臺的成交額達到44.574L元,成交用戶數(shù)為1661.84萬。群體購買實物包括購買體育器材、體育書刊、運動鞋、戶外服裝、運動服等實物型消費品。當消費者在這方面的消費需求得到滿足后,消費領域會向體育健身業(yè)和競賽表演業(yè)轉變。目前的體育消費情況可能說明群眾的實物消費需求尚未得到滿足。未來體育消費空間巨大。
(二)參與型消費待提高
購買專業(yè)裝備只是參與健身的第一步。在“我要健身”的決心之下,更多的人將走上科學健身的道路。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健身訓練場租、聘請教練等參與型體育消費在20歲以上人群的各項消費相對較少,制約我國參與型體育消費的根本原因在于居民收入水平相對較低,從而影響了體育消費擴大。當然,體育企業(yè)服務產品水平低下、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組織化程度較低、適合群眾健身場地設施相對不足、閑暇時間不足等因素也抑制了居民的參與型體育消費。
(三)觀賞型消費潛力大
觀看體育比賽較低,一方面在于民眾的觀賽消費習慣還未充分養(yǎng)成,另一方面也是優(yōu)質賽事資源有限,賽事服務水平較低,買票難和買票貴都限制了民眾花錢走進賽場觀賽。隨著我國體育事業(yè)的進一步對外開放,國際體育交流日益擴大,各種各樣的體育比賽、體育表演,特別是大型國際洲際體育賽事在我國舉辦,大大地提高我國人民的體育意識及欣賞水平。
二、影響體育消費市場的因素
中國城市居民追求科學鍛煉方法、強身健體的意識比較強烈,商家結合個體自身特點以及城市居民鍛煉方法的科學性,加強體育消費指導。首先體育健身器材還沒有達到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個體僅僅是最求一種器材的娛樂性和自身功能,因此名牌體育產品市場并不樂觀。其次,觀看體育賽事逐漸成為人們日常休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大多數(shù)觀眾還是通過電視觀看體育賽事的,此外不少人閱讀體育比賽的相關報道,而真正到現(xiàn)場觀看比賽的人只占較少的比例。最后是城市居民體育消費收到日常生活工作的影響,沒有時間是阻礙城市居民群體育消費的最大因素,每周5天工作日的生活節(jié)奏比較快,城市居民的閑暇時間不多。然而隨著經濟增長,經濟條件已不是阻礙城市居民體育消費的最主要因素。
三、高校體育消費基本模型
(一)掌握基本技能的體育消費模型
高校內部參加體育鍛煉的人通過體育教學掌握體育鍛煉技能的。但健身知識的薄弱容易讓很多健身愛好者“健身不成反傷身”?!懊總€人的身高、體重、身體素質、運動能力、健康狀況都不一樣,要根據(jù)自身條件和周邊場地選擇合適的健身方法,這都需要科學的指導?!卑l(fā)現(xiàn)越是初期健身者越需要掌握好適當?shù)木毩暳俊⒁?guī)范的技術動作和發(fā)力方法。對剛接觸體育的孩子來說,聘請專業(yè)教練進行指導對他們養(yǎng)成正規(guī)的運動習慣至關重要。
(二)開設體育課程體系
為了使體育課程更加科學,采用體育俱樂部模式,大學體育課程不再是簡單的體育課,而是全新的體育教學、訓練、競賽、體育活動“四位一體”的大學體育課程。以往的大學體育教學忽略了對學生良好體育習慣、體育興趣的引導,使得體育課程幾近成為一種外表光鮮的形式主義。通過構建一個能夠滿足學生不同水平層次,形式和內容迥異的課程體系,來滿足學生對運動學習、練習、競賽參與的多元化需求。進行課程化改造,讓更多學生有了參與校園體育訓練,滿足了他們參與運動訓練、競賽的需求。
(三)定制體育競賽模式
對掌握一定運動技能的中、高級會員,則采用個性化的“菜單式”教學,教師根據(jù)學生需要進行現(xiàn)場指導,提高學生體育運動技術的實際運用能力。上課時間也是由中、高級會員們自主選擇,每周一般不少于3次,大多是利用課外活動、晚上等時間參加俱樂部訓練和競賽。主要競賽有全國學生啦啦操、擊劍、中國風舞蹈、壁球、瑜伽、街舞、體育舞蹈等。
四、總結
利用高校體育改革布局全產業(yè)鏈的體育消費生態(tài)系統(tǒng),將場館資源和版權賽事資源融合移動互聯(lián)網,打造創(chuàng)新模式體育產業(yè)發(fā)展平臺,首先實現(xiàn)高校內全體育,全娛樂,全產業(yè)鏈的價值重組,滿足體育群體的需求。這種營造健康的社會消費模型對大學生的體育消費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