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若一 謝均
【摘 要】 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愈發(fā)受到重視和關注,學生心理危機頻發(fā)對高校相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分析當代大學生心理危機影響因素為基礎,初步探索高校班團組織在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中的作用,積極發(fā)揮班團組織深入學生群體的優(yōu)勢,及時進行危機干預,防患于未然,不斷推進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工作。
【關鍵詞】 班團組織建設 影響因素 心理危機預防
一、概述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環(huán)境愈發(fā)復雜,各種思潮不斷涌現(xiàn),對剛脫離父母保護的大學生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引起心理危機頻發(fā)。面對日趨嚴峻的心理危機,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召開的全國衛(wèi)生與健康大會上指出:要加大心理健康問題基礎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規(guī)范發(fā)展心理治療、心理咨詢等心理健康服務。為此,2018年教育部印發(fā)了《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推進形成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咨詢服務、預防干預“四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其中關于“心理危機預防和快速反應機制”的論述為高校相關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當代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影響因素
心理危機的干預難度,隨個體危機狀態(tài)的持續(xù)時間增長而不斷加大,越早干預對危機發(fā)展的掌控就越強。由此,預防是整個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重心。掌握當代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危機影響因素是心理危機預防的基礎,通過持續(xù)觀察與調研,筆者認為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因素。家庭環(huán)境對個人三觀的塑造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離異、單親家庭的學生隨著我國社會變遷而不斷增多,往往表現(xiàn)出敏感、多疑等特點;家庭經濟困難、有留守經歷的學生通常感到自卑;家庭健全的學生也會出現(xiàn)父母管束過度嚴苛或過分溺愛等情況。以上狀態(tài)都會在學生心中埋下心理危機隱患,當其面對各種不易化解與克服的困境時易引起心理危機爆發(fā)。
2.學業(yè)因素。大學生入校后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是學習方法與習慣的轉變、學習自覺性與主動性的自我把控。在此過程中,因學習方法不得當、自我管理缺失及專業(yè)興趣消退等導致學業(yè)困難,壓力增大,進而引發(fā)心理危機。
3.人際關系因素?!?0后”大學生更加強調自我,同時,網絡虛擬世界的過度沉溺造成其不善于處理家庭、同學、師生甚至戀愛等人際關系,與他人溝通不暢,進而表現(xiàn)為自閉、逃避或自負、強勢等,導致心理危機的出現(xiàn)。
4.自我因素。當代大學生因自我認知缺乏,未能及時尋求有效的未來規(guī)劃指導,導致對學業(yè)、人生甚至自我產生懷疑,學習動力不足、生活習慣混亂。特別是臨近畢業(yè)的學生,因為期望與現(xiàn)實的巨大落差,更易引發(fā)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
5.社會因素[1]。當前信息傳播極為迅捷,高校學生可以方便地了解到各種信息,在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尚未成型時,社會上某些思潮、文化會對其心理產生極大的干擾,甚至誘發(fā)群體性心理危機。
面對以上心理危機影響因素,全國高校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機應對機制,在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仍存在一定不足:第一,雖然大部分高校設有心理咨詢機構,其工作方式多為被動地等待學生尋求幫助,容易錯過最佳干預時期;第二,高校通過第二課堂、社團等開展多樣活動,但參與學生范圍有限,無法覆蓋到全體。因而,進一步探尋心理危機應對的新思路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三、當代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中班團組織的作用
團支部是共青團的基礎組織,班級是大學生的基本組織形式,高校班團組織是以團支部為核心的班集體建設,具有教育、管理、組織、服務的職能,與大學生有著直接、廣泛、深入的聯(lián)系。由此,要積極探索班團組織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轉變工作理念,以學生為中心。同時,將心理危機干預的工作重點由被動應對向主動預防轉換,充分發(fā)揮高校班團組織的強大力量,及時排解心理隱患,發(fā)掘其在心理危機預防工作中的重要職能。
1.發(fā)揮班團組織的教育職能。發(fā)揮高校班團組織在心理危機預防中的作用,首先要對學生加強危機預防教育。第一,強化專業(yè)知識教育,結合課堂學習,引導學生重視心理健康;第二,提高危機警惕意識,引導學生正視心理危機,能正確認識個人及他人遇到的危機狀態(tài);第三,積極開展團體心理輔導,讓學生積極進行情緒管理,提高危機應對能力。
2.建立心理危機預警的機制[2]。建立有效的心理危機防控預警機制,首先要通過學生班團組織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加強對特殊時段的關注(新學期開學前后,畢業(yè)季,考試前后等)。其次,建立與完善學生思想狀況、心理健康數(shù)據(jù)庫,對重點學生跟蹤分析,掌握其情緒及心理變化,做出進一步研判。最后,根據(jù)預警信息進行幫扶或干預,積極發(fā)揮班團組織深入學生的優(yōu)勢,及時介入和引導,做好日常關注和信息反饋,在必要時由輔導員或其他專業(yè)力量全面開展工作。
3.提高學生骨干隊伍工作能力。學生骨干的培養(yǎng)對于達成班團組織預防心理危機至關重要。在強化學生干部心理學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上應從以下兩點著手提高隊伍預警工作能力:一是熟悉在校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危機類型、外部表現(xiàn)及內部成因,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收集信息;第二是留意身邊同學常用的各類社交軟件,如微信、微博、QQ等,從社交平臺上抓取顯性或隱性的危機信號,為后續(xù)決策提供助力。
四、總結
隨著我國對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研究的逐步深入,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心需要從被動咨詢向積極預防轉變。高校班團組織具有與學生聯(lián)系密切的重要優(yōu)勢,能夠全面及時地收集各類預警信息,進而及早介入,防患于未然。由此,要充分發(fā)揮高校班團組織在心理危機預防中的作用,共同構建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體系,準確掌握學生心理變化,實現(xiàn)有效預防、主動預警、及時干預。進而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心態(tài),促進其未來人生發(fā)展,為我國人才培養(yǎng)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 范宜波. 早期識別在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的作用[J]. 教育教學研究 ,2019,(8):133,135.
[2] 李榮. 高校輔導員干預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快速反應機制研究——基于一份案例分析[J]. 特立學刊 ,2018,(2):40-43.
基金項目:四川大學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研究專項項目(項目編號sksz201913)資助
作者簡介:張若一(1989-),女,漢族,四川大學化學學院,講師,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