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玲
?
解讀戴望舒詩中的色彩詞——青
張金玲
(延邊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吉林 延吉 133000)
戴望舒詩中青色出現(xiàn)頻繁,可將其還原為黑、藍、綠三色,還可解釋為多色,青春。本文通過還原色彩,對青色的獨特情感價值和審美品格進行解讀,分析戴望舒使用青色的各種原因,試圖對戴望舒詩歌傳達的感情及生命體驗進行探究。
戴望舒;詩歌;色彩詞
色彩有表情達意的功能,色彩不同表明詩人想要表達的感情不同,當詩人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表現(xiàn)出某種用色傾向時,這種色彩就和詩人的感情相連接,同時,便帶有詩人個性和心理的印記。因此,從色彩入手,有利于我們對詩人及其作品的探索。在戴望舒現(xiàn)存的90多首詩中,“青”字出現(xiàn)了35次,出現(xiàn)在了23首詩歌中,可見“青”字出現(xiàn)的頻率之高。值得注意的是,“青”字是漢語獨有的色彩概念,在西語語匯中找不到對應的色彩,這和青色的多義性特點不無關(guān)系,辭海和現(xiàn)代漢語詞典明確將“青”解釋為黑色、藍色和綠色,在戴望舒的詩歌中,自然界中的花、草、天空、海洋,甚至于人的生命也用青色來表示,這些遍布在他詩歌中的“青”組成了貫穿性的意象,其他的色彩,有的被弱化了,有的被否定了,有的與之相對應,構(gòu)成了一幅幅生動的圖畫,既表達出了詩人豐富的情感體驗,又成為詩人創(chuàng)作的一大特色。
有學者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定義,將戴望舒詩中的“青”分為黑、藍、綠三色,這種分類有一定道理,但過于簡單和模糊。戴望舒中有些“青”字的運用是多色的,這是詩人彼時復雜的情感所致,并且該文忽視了“青”字的衍生詞“青春”一詞在詩中的地位,基本無相關(guān)說明。本文將戴望舒詩歌中帶“青”字的詩可分為五類,分別是黑色、藍色、綠色、多色和“青春”。
在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中,黑色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一般說來,黑色對應的是痛苦、絕望和死亡,這與戴望舒早期創(chuàng)作詩歌時的心境是不謀而合的,那段時期是詩人長達8年的苦戀時期,詩人曾為之抑郁痛苦,體現(xiàn)在詩歌中,便是隱藏不住的苦澀和消沉。這時代表黑色的“青”直接出現(xiàn)在詩歌中的次數(shù)不多,但與其他詩歌的痛苦和死亡陰影是相通的。詩歌《十四行》和《印象》就是代表詩作。
《十四行》是一首抒寫愛情的詩,但詩中所描述的愛情卻是“將死的愛情”。詩歌的開頭即用青色的海帶比喻戀人披散的鬢發(fā),像死魚漂浮翻浪一樣,這兩句為全詩定下了凄冷的基調(diào)。而“我”的靈魂也是青色的,與青色的海帶一樣纏繞著愛和死亡,“我”用沉睡可憐自己,祭奠愛情,痛苦之后,成了一只疲倦的黑色老貓。整首詩青色出現(xiàn)了兩次,將其還原為黑色,是因為全詩的基調(diào)是痛苦而幻滅的,“青色的靈魂”即是“苦痛的靈魂”,詩人將訴諸于視覺,在形象中更加動人。
《印象》整首詩都以寂寞為鋪墊,鈴聲是幽微的,在深谷里并不能有太多的回想,漁船是渺小的,滄海一粟,青色的真珠也墮到了古井里 ,鈴聲會消失,漁船會被煙水淹沒,古井的真珠更是暗無天日,在這無窮無盡的幻滅中,只有寂寞從一而終,在詩歌最后,詩人連用了四個“寂寞”,在這反復的吟詠中,詩人似乎想將心中的寂寞全部傾吐而出,可惜不得要領(lǐng),最后連“淺淺的微笑”也留存不住。青色還原為黑色,事實上是對于詩人幻滅心緒的還原。
藍色,在詩人看來是美麗的顏色,是天空和大海的顏色,在戴望舒詩中,愛情、天空和海洋是合二為一的,形成了一種“天青色的愛情”。在《路上的小語》這首詩中,詩人寫到,“給我吧,姑娘,那在你衫子下的/你的火一樣的,十八歲的心,/那里是盛著天青色的愛情的”?!段业膽偃恕愤@首詩中詩人又說“你可以說她的眼睛是變換了顏色,/天青的顏色,她的心的顏色”。在這些詩句中,青色是戀人的顏色,是最甜蜜的顏色,青色便是詩人對于愛情的贊美。特別是在《我的戀人》中,“她”原本就是有“桃色的臉”和“桃色的嘴唇”的,桃色代表的是少女的嬌羞以及沉浸在愛情中的喜悅的表現(xiàn),在這里詩人將桃色和青色放在一起,乍一看這種調(diào)色是一種不和諧的存在,可是仔細品味,青色的加入讓這份戀愛多了些許高雅的意味,這種在不協(xié)調(diào)中求得和諧的方式,不僅獨特,而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出色的表達效果。當然,愛情也并不全是甜蜜的,在《見勿忘我花》這首詩中,小小的青色的花寄托著愛情中的苦澀的懷念、陌生感、謙卑、抑郁和無奈的沉默,這些復雜的處境與感情,是詩人對愛情的淡淡的憂郁,不過這種憂郁與黑色的絕望是相區(qū)別的,相比于與死亡纏繞的愛情,這里的愛情雖然有憂愁,但是憂愁趨于平淡,感傷中夾雜著對于愛情的思考而非沉淪。
愛情讓詩人難以忘懷,家園也讓詩人牽掛于心。藍色是詩人喜愛的顏色,青色自然也就出現(xiàn)在懷鄉(xiāng)的詩歌中了。這些詩歌中所謂的游子懷鄉(xiāng)、思念家園之情,其實是詩人自己漂泊靈魂對于精神家園與靈魂故土的追尋。在《對于天的懷想病》這首詩中“青的天”出現(xiàn)了兩次。這里的青天是故鄉(xiāng)的天,在故鄉(xiāng)的天空下,“我”可以從生到死,可以像個孩子一樣哭笑、安睡,可以安放被拋棄無處依靠的心。但這故鄉(xiāng)的青天、精神的家園似乎遙不可及,懷鄉(xiāng)病只能繼續(xù)“病”著,帶著渴望,帶著不知何時能實現(xiàn)的希望。在《游子謠》這首詩中,“青色的薔薇”是家園寂寞的花,游子遙想青色的花自開自落,但也僅此而已,有“青色的薔薇”的家離海上的微風、海上的游子太遠,除了遙想,便只能將思鄉(xiāng)的愁緒化為甜蜜的伴侶,聊以自慰、牽掛憂郁。家園的青色有距離帶來的苦悶,但畢竟是心之所系,徘徊踟躕之中更多是安慰和甜蜜,這種情況下,藍色便以它特有的清涼和明麗包含著這美好的鄉(xiāng)情。
戴望舒詩中,藍色既包含了戀愛的甜蜜和懷鄉(xiāng)的憂郁,又因其在詩人心中的獨特位置,被用來表達詩人對于天空的贊揚和對于青色的深深的喜愛之情。這時的青色不再是愛情和家園的附屬存在,而是詩人對于這種顏色本身的肯定,也解釋了詩人為何在詩中頻頻使用青色。例如在《我的素描》這首詩中詩人寫道,“我怕著溫存的眼睛,/像怕初春青空的朝陽”。這里的“怕”并非是懼怕的意思,而是一種由于過于在意和珍視而引起的惶惑不安的情緒,詩人以青色形容天空,是因為詩人喜愛那溫存的眼睛,喜愛初春青空的朝陽,同樣的,也喜愛天空,進而贊揚天空,舒心中所愛,自然要用最愛的顏色。
戴望舒詩中許多青色都讓人聯(lián)想到植物的深淺綠色,詩句如“不,它只是青色橄欖底味”,“春天已在青溪的藻上逡巡著了”“青銅的海藻”“讓一片青色的蘚苔”,這些詩句中可以明確將青色還原為綠色,“綠色的橄欖”“綠色的海藻”“綠色的蘚苔”。詩人以青色表綠色,綠色是大自然最清新、最有生命力的顏色,有時稚嫩,有時繁盛。當綠色進入詩中,它可以是戀愛的青澀與單純,也可以是寧靜、溫柔和生命力的表現(xiàn)?!堵飞系男≌Z》這首詩中,詩人寫道,“不,它只是青色的橄欖底味,/和未熟的蘋果底味”。綠色的橄欖和未熟的蘋果是苦味、澀味和酸味,當這些味道和戀愛聯(lián)系在一起時,則成了未熟的青澀和待熟的甜蜜的混合體。在《致螢火》這首詩中寫到,“讓一片青色的蘚苔,/那么輕,那么輕/把我全身覆蓋”。這里的青色,是寧靜的,苔蘚是最不起眼的綠色植物,同時,苔蘚又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陰冷潮濕的環(huán)境中以無可計數(shù)的倍數(shù)增長繁衍著,這里的有極強生命力的青(綠)色,使詩人的生命力也得到了無限的延續(xù),靈魂也得以安歇。
戴望舒詩中的青色有的不能簡單地還原為黑、藍、綠三種顏色,在這類詩句中,青色所要傳達的,是詩人復雜的情感和思緒,絕望中有希望,喜悅中有寧靜,表面是黑色的,內(nèi)里卻是藍色的,外在是藍色的,內(nèi)在又是綠色的。
在《可知》這首詩中,詩人寫道,“否則苦難難排解,/幽暗重重向我來,/我將含怨沉沉睡,/睡在那碧草青苔,/啊,我底歡愛”。詩中的碧草青苔在視覺上是綠色的,但當它與悲苦、幽暗、怨憤一起出現(xiàn)時,就不再是單純的大自然的綠色了,詩歌的基調(diào)整個成了暗色、黑色,“我底歡愛”離去 了,連同回憶一起埋葬的,是死滅的愛情。這首詩中的青色表面是綠色的,但是被全詩黑色的基調(diào)沾染,自然也就成了黑色。
在《等待其二》這首詩中,第四節(jié)這樣寫道,“冢地只兩步遠近,我知道/安然占六尺黃土,蓋六尺青草”,同樣地,青草是綠草,綠草底下埋的卻是尸骨,因而蓋尸骨的草也有了死亡的味道。除此之外,統(tǒng)觀全詩,這里的黑色的死亡又只是表面的,它是不放棄、不屈服的精神的象征,由此可知,青草便是生命,是勝利的希望。由此可知,這里的青色便是綠色與黑色的混合色。
在戴望舒現(xiàn)存的詩中,“青春”出現(xiàn)了八次,它的每一條釋義都和“青”有著莫大的關(guān)系?!扒啻骸笨梢灾盖嗄陼r代,可以用于比喻舊的事物重新煥發(fā)神采,可以指少年、青年人的年齡范疇,可以指春天草木茂盛呈蔥綠色。顯而易見,青春代表的是生命力和美好的年齡,它可以是藍色的甜蜜的戀愛,也可以是綠色的自然的寧靜。然而,在戴望舒的詩中,這一積極正面的詞竟然無一例外地全部被用在了相反的地方。戴望舒的詩歌中,青春的運用表達的是青春逝去的憂傷,哀嘆的是戀愛和時間無情的消隱,青春只是作為曾經(jīng)的美好而出現(xiàn),在“曾經(jīng)”的對比中,而今全是看不到希望的寂寞、恐懼,“青”字沒有了視覺上的色彩感,滿滿的全是感情上的暗黑系。
在《夜是》這首詩中,青春和愛都是脆弱的,“飄過的風帶著青春和愛的香味”“那飄過的風,/要把我們的青春帶去”“那帶去了別人的青春和愛的飄過的風,/它也會帶去了我們的,/然后絲絲地吹入凋謝了的薔薇花叢”?!拔摇币蝻L而感,因前人的老去和逝去哀嘆自己的命運,這里的風是時光,是不為青春和愛情停留的時光,在漫長時光中而短暫存在的青春太過渺小,最終會同前人一樣,凋謝在塵世中。
追隨詩人的腳步,我們從看似簡單的“青”中還原出了豐富的色彩,在有色或無色的背后,寄托的是詩人的痛苦、絕望、希望、向往、寂寞、憂郁等復雜的感情。這種用單一表現(xiàn)多元的著色方式,與中國水墨畫有異曲同工之妙,水墨畫便是用單色暗示,從而使畫面整體在黑與白中呈現(xiàn)出無限的色感。從戴望舒的詩中我們同樣能窺見這種寫意的深邃與優(yōu)雅,如此這般,中國語言文字的魅力便被完美地展現(xiàn)了出來。
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色彩是作者進行景物描寫、人物刻畫、情感抒發(fā)和主題解釋的手段,運用在詩歌上,由于不同色彩本身具有的獨特的情感價值和審美品格,色彩的運用就對詩人情感的抒發(fā)和詩歌意義的生成起著重要的作用。青色作為典型的漢語詞語,其作用更加明顯,閱讀戴望舒的詩歌,對詩人頻繁使用青色的原因進行探究,有利于我們接近詩人的所要表達的感情和詩歌生成的意義。
青色在西語語匯中沒有對應詞,它是典型的漢語詞語,這個詞語中蘊含著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積淀。中國古代有“重色”“尚青”的傳統(tǒng),青色是希望和開始的象征,在農(nóng)耕文化的古代中國,“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可想而知青色的地位的重要性;同時,古人常把“青”和美好的東西聯(lián)系在一起,如“青史”“汗青”之于歷史,“垂青”“青睞”之于重視,“爐火純青”之于技藝高超。在現(xiàn)代漢語中,“青”也是美好的代名詞,如“青年”“青春”之于希望與生機等。
漢民族對青色的喜愛自古由來已久,因此具有深厚意蘊、悠久傳統(tǒng)的文化內(nèi)涵?!吧星唷眰鹘y(tǒng)的形成受到儒釋道思想的影響?!扒唷笔堑兰摇耙娝乇恪本癖憩F(xiàn)的一種方式,是儒家正統(tǒng)“中庸”思想推崇的一種方法,也是佛家靜坐修行行為表現(xiàn)的一種筆法。除此之外,青色審美文化在詩詞等文學表現(xiàn)形式上、青瓷等工藝上、中國山水畫等繪畫藝術(shù)上都有具體體現(xiàn)??偟膩碚f,古人對青色有極強的認同感和情怯感,青色所承載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宣揚的樸素簡單、返樸歸真的心性和寧靜致遠、淡泊明志的情懷。
戴望舒用“青色”為詩歌著色,實際上是對中國古典文化的最深刻意義上的回歸,這一意象是詩人情感、靈魂的真實寫照,這種偏愛是詩人追求平和與寧靜的心緒的表現(xiàn)。
作為三十年代中國現(xiàn)代主義思潮的領(lǐng)袖,戴望舒在創(chuàng)作技巧上受法國印象派的影響。印象派畫家把對于“色彩”和“光”的追求看作是繪畫的主要目的,印象派詩人注重色彩,把色彩看作是詩歌的生命的一部分,將其和人的心靈狀態(tài)建立微妙的聯(lián)系。戴望舒受此影響,通過心靈感受自然界的變化,在詩歌中注重運用色彩并表現(xiàn)色彩給人的印象。
同時,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者,受民族審美心理的影響,詩人在接受西方詩藝的同時,自覺融入了東方傳統(tǒng),至此,象征的手法便與傳統(tǒng)血脈相融合,也即中西合璧。
和李金發(fā)詩歌嚴重的“歐化”相比,戴望舒比之于前者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生疏和語言習慣的隔膜,表現(xiàn)出深厚的中國古典文化修養(yǎng),在紛繁的色彩世界中,戴望舒提煉出了極具中國古典意味的“青色”,從而在色彩之外,傳達一種氣氛、一種情調(diào)、一種感覺、一種境界,表達詩人的情懷或思緒,這是戴望舒與李金發(fā)不同乃至超越于李的地方。
戴望舒不僅用青色寫詩,還以青色譯詩。如魏爾倫的詩歌《瓦上長天》“柔變青”,保爾?福爾的詩歌《我有幾朵小青花》等。這些詩作中,苔蘚、綠草被譯作“青苔”“青草”,同樣的事物,戴望舒進行了中國化的處理,西方的詩作也就打上了中國傳統(tǒng)詩歌的審美烙印,正是在這種中西合璧中,戴望舒將中西詩歌進行了完美的交融。
戴望舒出生在江南,江南在給予他柔情與才情的同時也讓他染上了江南人才有的憂郁。同時,兒時天花造成了面部的缺陷讓他一直處于自卑和苦惱之中,即使在他成為文壇名將之后,也時常被他人譏諷,這種無法自衛(wèi)的苦痛、無法排解的憂郁長時間郁結(jié)在心中,便內(nèi)化為詩人獨有的感傷氣質(zhì)。此時,詩歌變成了詩人放置自己不可公之于世的情感的地方。
除了外貌缺陷帶來的苦惱,戴望舒的愛情之路也滿是挫折。戴望舒對施絳年的愛大膽直白、轟轟烈烈,他感動了所有人,唯獨沒有感動施絳年,陷入愛而不得的窘境之中。之后的婚姻也是一錯再錯,再加上自卑與敏感的性格,詩人嘗遍戀愛與婚姻的百種滋味。
愛情的苦痛讓詩人擁有豐富的創(chuàng)作源泉,特殊的時代背景讓詩人對人生的體悟更加深刻。戴望舒是一個夢幻破滅后轉(zhuǎn)向心靈自訴的詩人,代表了“五四”落潮后一代知識分子“夢醒后無路可走”的悲哀的處境,感傷的時代讓他成了青春病患者,對黑暗時代的不滿無處放置,詩人就選擇了遠離社會的個人的世界。
江南的憂郁侵入了詩人的骨髓,外表的缺陷讓他遭受精神的折磨,感情的坎坷讓他嘗遍百味,時代的沉寂讓他無處安放理想。詩歌成了完美的感情寄托形式,而“青色”擁有表達隱晦與含義豐富的特質(zhì),剛好和詩人的氣質(zhì)相符,如此,青色便頻繁出現(xiàn)在戴望舒的詩作之中。
戴望舒詩中的青色可以還原為黑、藍、綠三色,也可理解為多色,與“青”有關(guān)的“青春”被用于對立面,這些都是詩人在單一中求復雜、求多變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技巧,詩人的絕望、寂寞、憂憤、喜悅、希望、寧靜等心理狀態(tài)也在這一顏色中得到完美的表達?!扒嗌北旧砭陀歇毺氐那楦袃r值和審美品格,飽含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積淀,是詩人橫向借鑒西方文化,并將西方文化與縱向所繼承的中國文化完美融合的精華,更是詩人自身氣質(zhì)與人生經(jīng)歷的產(chǎn)物??傊?,“青色”就是戴望舒自己,是他傳達愛情和生命體驗的樸素簡單又內(nèi)涵豐富的顏色。
[1]戴望舒詩全編[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89.
[2]戴望舒譯詩集[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3]王衛(wèi)湘.解讀戴望舒詩歌的色彩密碼——青[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2(7).
[4]曹振華.戴望舒詩歌情感的變遷[J].宜賓學院學報,2014(8).
[5]胡光付.戴望舒早期詩歌的情感自喻[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00(6).
[6]宋鳳娣.青色與中國傳統(tǒng)民族審美心理[J].山東大學學報,2001(1).
[7]袁景.法國印象派的色彩[J].大舞臺,2012(2).
[8]李欣.李金發(fā)詩歌中的色彩意象[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5).
[9]譚德晶,高穎君.論戴望舒詩歌古典性意象的淵源[J].求索,2008(3).
2019—02—20
張金玲(1993— )女,四川德陽人,延邊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2016級碩士研究生。
I207.2
A
1673-4564(2019)02-0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