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化學是推動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重要科學,化學學科知識來源于人類的生產(chǎn)生活。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結合生活開展教學。本文結合結合教學實踐深入分析了生活化素材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導入策略,提出了更加貼近生活的化學教學方法,希望能給廣大初中化學教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初中化學 生活化素材 化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1-0121-01
化學新課標中明確要求化學教學應該堅持素質教育,減輕學生學業(yè)負擔,重點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貼近生活的學習中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實踐能力。對于初中化學教學來說,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生活實際向學生普及生活中的化學知識,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教會其學習方法,使其認識到化學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意識到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分析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為學生進入高中階段學習化學知識奠定堅實基礎,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科學探究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1 基于生活現(xiàn)象,導入生活化素材
在開展教學時,初中化學教師應該善于結合各種各樣的生活現(xiàn)象導入生活化素材。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化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聯(lián)。通過將生活中的各種化學現(xiàn)象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從而打造高效的初中化學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以“物質的溶解性”相關內容的教學為例,本次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理解各種物質在水中的溶解機理。因此,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現(xiàn)象,如可樂、啤酒等碳酸飲料用力搖晃之后打開會冒泡等,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固體、液體、氣體溶于水的原理,結合食用鹽溶解于水中的生活現(xiàn)象,使學生意識到物質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可樂、啤酒、食用鹽都是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通過判斷可樂中的二氧化碳、食用鹽的溶解性,讓學生對物質的溶解性形成初步的感性認知,然后再通過點撥,讓學生從感性認知上升到理性認知,最終掌握化學知識。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還可以結合人們經(jīng)常喝的豆?jié){,提出生活化問題:“如果想喝更甜的豆?jié){,我們該怎么做?這個問題很簡單,學生很容易就想到多加糖,這時,教師就可以順勢引出問題:“白糖能否溶解在水里?”這時引出物質的溶解性知識就水到渠成了。
2 結合生活經(jīng)驗,導入生活化素材
化學概念大多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存在較大困難。因此,教師要基于生活經(jīng)驗,在教學中導入生活化素材。如,在教學“酸、堿、鹽的應用”時,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生活中常見的酸堿鹽,提問學生:“生活中有哪些酸、減、鹽?都有什么用?”引導學生深入了解酸、堿、鹽在生活中的應用,并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總結酸、堿、鹽的應用。又如,在教學“空氣成分”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提出問題:放在桌上的燒杯中有什么?呼吸需要什么氣體?光合作用生成哪些氣體?餅干在空氣中放久了會變軟,這說明空氣中有什么氣體?讓學生結合生活經(jīng)驗和所學知識回答問題,這樣一來,學生通過自己探究問題逐步弄清空氣的成分,這比教師對著課本直接告訴學生的效果更好,學生記得更牢。同時學生將深刻認識到化學知識與生活的關系,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
3 導入生活素材,促進學以致用
在生活中存在很多化學學習素材,學生往往沒有意識到。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這些生活中被學生忽視的化學學習素材,利用它們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例如,在講到“蛋白質和維生素”時,考慮到食物中的蛋白質是人體必需營養(yǎng)物質,對人的身體健康有重要影響。因此,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我們常吃的食物中,哪些富含蛋白質?”在教學“蛋白質特性”時,教師可提問學生:“如何通過食物分析蛋白質特性?”要求學生選擇某種食物進行實驗,如雞蛋。在試管中添加蛋清,然后分別蒸餾水、飽和硫酸銨溶液,讓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探究蛋白質特性,掌握蛋白質特性的實驗分析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結合生活創(chuàng)新實驗方案,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一反面提高他們的實驗動手能力。以“酸堿中和反應”實驗為例,教師指導學生選用生活中常見的酸、堿物質設計實驗方案,探究酸、堿物質的性質,在提高學生實驗動手能力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
4 結語
綜上所述,教學實踐證明,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合理導入生活化素材,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其求知欲,讓他們深刻意識到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從而認知到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性,進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同時結合生活化素材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化學知識,使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
參考文獻:
[1] 劉勇.正面生活化素材在化學教學中的使用和思考[J].
理科考試研究,2014,21(9):78-79.
[2] 李桂東.初中化學課堂導入生活化素材的探究[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2017(12):57-58.
[3] 孫玉鳳.社會生活素材在初中化學課堂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3(52):153-154.
作者簡介:陳東風(1975-),男,漢族,廣東省梅州市人,學歷:本科學歷,化學中學一級職稱,主要研究方向:化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