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潔
摘要:探究性學習是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學習內(nèi)容。對學生來說語文科目的課程基礎就是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也是學生發(fā)展進步的基礎。在新的語文課程要求下,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是由為重要的。人文性特征與工具性特征是語文的基本兩個特點。這就決定了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因此語文的實踐能力與語文科目的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作為現(xiàn)階段學生的重點培養(yǎng)對象。
關鍵詞:探究性學習;語文科目;審美情趣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3-0089-0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科目的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成為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重點。在新的形勢要求下,對于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與學生的審美情緒提升有了新的要求。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得出以下幾點總結。
1.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性閱讀能力提升審美情趣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閱讀能力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可以培養(yǎng)閱讀感覺學生的審美情趣。而研究性閱讀是老師對學生的閱讀方式進行引導對文章的深層次含義進行探究的一種學習方式。閱讀過程中學生經(jīng)歷感知、感悟、活動、體驗等階段。從而獲得較為完整的閱讀過程。探究性閱讀形式是一種新型的授課方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能力,提升創(chuàng)新的意識。
探究性閱讀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感知文章中的美,進而理解課文中的具體形象以及所蘊含的寓意,以及文章中作者的豐富的情感,對文章中的特征、風格進行欣賞。這里以學習《沁園春·雪》為例,學生用標準而清晰的語言有節(jié)奏的對文章進行閱讀。感受朗讀的技巧以及文章中所表達的真實的自然感受,從而獲得感悟。讓學生去想象偉人登上白雪皚皚的萬里長城,眺望北國的風光的感受“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的美麗意境。將學生帶入到語境當中,去領略北國的壯麗雪景,讓學生從詩句中體會到藝術美、自然美,提升自身的審美情趣。
從“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感悟到偉人,登高望遠指點江山的豪情壯志,感悟偉人的英雄氣概。毛主席的詩詞是中國文化的華麗瑰寶,是思想與藝術的結晶,其有著深厚的政治意義與藝術美感。詩詞中豪放中不失委婉,直白中又含哲理,詩詞中將自然、政治、世界融為一體,給世人展現(xiàn)出一種高度的藝術美感。通過對作品的欣賞與品味,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在學習過程中感悟革命前輩的偉大精神,從而形成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質,加深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
2.巧設情境利用探究性學習獲得審美情趣的提升
學生在不斷的感悟與體驗中逐漸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與能力,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積極參與和有效的參與,從而讓學生自主的理解與感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情感上的升華與知識上的積累,賞析詩詞《水調(diào)歌頭》過程中,老師可以巧妙的設置一些問題情境。將學生帶入到情境當中去,讓他們進行理解與感悟。當讀到“處不勝寒”時可以讓學生進行思索。這只是表面上的意思嗎?讓學生經(jīng)過理解,文章中作者所表達的真實意義,以及作者在生活中的真是感悟,學生真正的深入了解文章后,再設置對應的情境問題,讓學生進行闡述。
老師將他們所闡述的內(nèi)容進行相應的總結,然后再欣賞精彩的詩句,在適當?shù)那闆r下創(chuàng)設出必要的情景,讓學生暢談他們的感悟,讓學生通過一步步的推進,感悟到作者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認識到生活中的艱難,讓學生學會正視失敗。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系列的閱讀活動完成,整個活動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積極參與與探究是課程進行的前提,學生通過自身的認知與經(jīng)驗,賞析詩詞內(nèi)容,從而感悟到作品的內(nèi)涵獲取到自身的人生感悟,這樣的課程符合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
3.抓住文章重點詞匯在研究性學習中理解美
探究性學習過程中,重點詞匯尤為重要,一般情況下,只要抓住了關鍵詞整個文章的脈絡就會顯而易見。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抓住文章的重點詞匯,讓學生用心去感悟、想象和認知,細細揣摩文章的突破點,有眾多的文章中提出他們的重點詞匯在關鍵的詞匯,概括文章的內(nèi)容、點明作者的情感、指示了文章的思路等。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用生動鮮明的語言詞匯,對學生的審美特點進行滲透。閱讀中應緊扣重點詞匯,讓學生通過這些字去領悟文章的主旨。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匯,領悟文章的內(nèi)涵,進而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以文章《聽潮》為例,在閱讀到,重點語句時,根據(jù)情境提出,海的美指的是什么?應該如何去理解?從而讓學生去理解海潮比作樂章,海潮的整個運動過程,是一個完整的樂章的過程,海潮每一個階段都表現(xiàn)出了作者對人生的積極態(tài)度。從文章中感悟到作者,認為最美的海就是憤怒的海,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學生通過研究性的學習過程可以發(fā)散思維形成自己的邏輯思維方式,逐步的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與辨別美的能力。
結語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的道德情操得到升華,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端正學生的價值觀念是人生使他們產(chǎn)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這是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逐漸的滲透性審美教育,使他們感悟到語文的熏陶,審美情趣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陸春燕.在綜合實踐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J].新課程學習(上),2012(8):119-119.
[2]焦訊.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J].小作家選刊,2017(17).
[3]劉艷瑩.淺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36):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