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麗
摘要:我國中學作文教學現(xiàn)狀危機重重,內(nèi)容玄虛、教法陳舊、寫作課程知識缺乏,我國寫作課程與教學的發(fā)展受制于現(xiàn)有的寫作知識狀況,著眼于三種“寫作范式”,并從三種范式出發(fā),探討作文教學該如何開展,如何彌補現(xiàn)有的不足來改善我國作文教學這種令人擔憂的狀況。
關鍵詞:寫作范式;文章寫作;過程寫作;交際語境寫作
一、寫作課程知識的嚴重缺乏
初中生的作文主要以復制為主,王榮生教授說過,我們的語文課仍然沒有實質(zhì)意義上的寫作教學,究其主要原因在于:(1)“我國寫作課程觀念比較落后,有效寫作知識極度陳舊和匱乏”這直接導致了(2)"我國現(xiàn)行的語文課程,幾乎沒有像樣的寫作教學內(nèi)容”這又導致了(3)我國語文教師的寫作教學知識和技能缺失,大多數(shù)老師上作文課,除了布置寫作任務、提高寫作要求,簡單批閱之外,幾乎處于“不作為”狀態(tài)。其實目前作文教學的十分不理想,不僅體現(xiàn)在課程、教材、評價等方面,更甚者,學術(shù)界和一線的語文教師也存在著寫作課程知識的缺乏。一些語文專家指出:課程內(nèi)容是教學實施的前提和依據(jù),沒有課程知識談課堂教學,簡直就是還不知道教什么,就已經(jīng)開始教了,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其真的是本末倒置!所以在我們目前課程知識和教材內(nèi)容還不夠完善的狀況下,我們有必要了解寫作教學的三種寫作范式,以指導今后的作文教學。
二、三種“寫作范式”的轉(zhuǎn)換
美國著名科學哲學家托馬斯·庫恩認為:范式是研究者群體所共同遵守的、公認的模型或模式,是一組大家共同接受的假說、理論、準則、方法或信念??茖W的發(fā)展就是一個新舊范式的更替和重建過程。從寫作課程和教學上理解寫作應該主要包括三種含義:
(1)把寫作(作文)看做一種產(chǎn)品(結(jié)果)即所寫的文章(或文本);
(2)把寫作看做是一種心理活動或過程;
(3)把寫作看做是一種自我表達與社會交流的行為、工具或手段。
同樣,從中外寫作課程發(fā)展軌跡看,寫作教學大致經(jīng)歷著三種范式的轉(zhuǎn)換: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前的傳統(tǒng)的“文章一結(jié)果”寫作,到七十年代開始的“過程一讀者”寫作,再到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就開始醞釀發(fā)展著“交際一語境”寫作這三種寫作課程范式。但是縱觀我國的寫作課程與教學狀況,仍停留在“文章寫作”階段。這不得不讓我們作為一線的初中語文教師深深地思考和審視屬于我們的這片教學土地。
(一)寫作即結(jié)果:文章取向的寫作課程
文章取向的寫作課程多是依據(jù)語言學知識,如句子是否符合語法規(guī)范,是否通順流暢等;文章學知識,如文體、內(nèi)容、中心、主題等;依據(jù)修辭學知識,如表達方式、表達技巧等。其關注的是寫出來的作品怎么樣,語言是否通順流暢,是否有多種表達技巧,語言是否漂亮,是否有積極向上的意義。目前,我國的作文教學仍以這種關注寫作結(jié)果為重心的寫作范式為主流,我們每個人接受的也都是這種教育,此時正坐在教室中的孩子們可能也正在接受這種寫作即結(jié)果的寫作課程。在這種范式下,教師教給學生的往往是寫文章的技巧,教學流程如下:教師布置寫作題目或?qū)W習課文一分析講解寫作知識和方法(以陳述為主)一學生進行模仿寫作(要求用上所講的寫作知識)一最后批改(教師或者小組)。這種方式就是為了讓學生寫出一篇所謂的“考試合格”的文章。事實上,我們并不理解“文章”的含義,文章不僅僅是寫出來的東西,更重要的是要達成一定交際功能的語篇。
這種寫作課程的優(yōu)點就是比較適用于大班教學,在課堂上省時間,利于文章的制作。弊端顯而易見:只重注形式,而不講求內(nèi)容,學生寫出來的作文也大同小異,結(jié)構(gòu)、主題、表達方式都驚人的一致。學生作品的讀者似乎已經(jīng)沒有了別人,就是老師。這不是真正的作文教學,學生沒有表達出自我,也沒有掌握和別人溝通的能力,只是鸚鵡學舌,把學生的個性扼殺,而痛恨寫作。
(二)寫作即過程:作者取向的寫作課程
“過程寫作”指的是以文章“怎么寫”的過程和方法作為關注重心,以研究寫作者的認知思維和信息加工規(guī)律以及寫作者的行為特征為主要內(nèi)容的寫作課程范式。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起,隨著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的發(fā)展,一些研究者紛紛將寫作看作是“認知和思維”“信息處理”“問題解決”的過程,提出了一些寫作過程模型一般教學流程步驟是:構(gòu)思一起草一修改一編輯一寫后交流。過程寫作由關注“寫作結(jié)果”轉(zhuǎn)向關注“寫作過程”。如構(gòu)思,可采用頭腦風暴法、集束思維、快速自由寫作、自我提問、列提綱、思維圖等一系列有效的方法。由關注“寫作產(chǎn)品”到關注“寫作主體”,由關注“外在結(jié)果”到關注“內(nèi)在心理”。
這一轉(zhuǎn)變,強調(diào)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能動性。作者觸發(fā)或生成寫作內(nèi)容,調(diào)動自己的知識儲備,計劃、執(zhí)行、監(jiān)控自己的寫作過程等都有許多有效的策略作保障。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可以互相激發(fā)、配合,所想到的都是學生的真實想法。但是這種方法可能較第一種范式而言忽略了寫作基本技巧的教學,針對不同題材的文章策略應該不同,長期使用可能也逃脫不了機械流程操作的局面。
目前我國的作文教學還是停留在“文章寫作”階段,事實上2001年新課標7-9年級的寫作要求中出現(xiàn)了以下內(nèi)容: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gòu)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huán)節(jié)。也就是說“過程寫作”教學最起碼在十幾年前就已經(jīng)進入了我們的寫作理念中,并且試圖實施。但是“文章寫作范式”的影響和觀念根深蒂固,且課標的力度不夠,并沒有提出各個階段的寫作要求,即便理念有了,實質(zhì)還是空談,最后淪為“文章寫作”的附庸。
(三)寫作即交際:“交流一讀者”取向的寫作課程
寫作即交際的理念源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來興起的“功能語言學”,功能語言學習的目的不在于語言知識而在于交際能力,基于這種功能語言學的教學法,叫做“交際教學法”。交際語境寫作由單純關注“產(chǎn)品”和“心理認知過程”,轉(zhuǎn)到關注“社會交際語境中的真實意義建構(gòu)”上來,實現(xiàn)了寫作活動交際目的和應用功用,這種真實有效的寫作課程范式倡導在真實的交際環(huán)境中寫作。
學生寫作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動機和內(nèi)容,沒有能夠激起學生表達欲望的東西,生命的表達也就無從談起,那些埋藏在學生心中的小火花始終摩擦不起來。但是如果將學生置于真實的交際環(huán)境中,這些問題就不再是難題,教師也不用再絞盡腦汁如何用干巴巴的語言來促使學生開口。這種關注“讀者”的寫作范式會使作者的寫作更有針對性,更接近于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
三、對初中作文教學有益的啟示
(一)教師要有充足的課程知識
我們大部分一線語文教師缺乏系統(tǒng)的寫作教學、文藝理論乃至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多數(shù)在憑經(jīng)驗教學,我們的作文教學現(xiàn)狀是一個教師一個教法,一個學段一個教法,甚至一個單元一個教法,再懶點的教師干脆不談什么教法,往往不尊重學生心理認知規(guī)律而隨便進行教學。實質(zhì)上,沒有充分的寫作課程知識就無法談作文教學,只有在一些理論的支撐下,在教師具備了充足的寫作知識的前提下,我們的教學才能進行得更順暢,更尊重學生的發(fā)展。
(二)三種寫作范式的整合
語篇知識通常解決的是“寫什么樣的文章”的問題,如:問題、中心、材料、結(jié)構(gòu)、語言等等。過程知識通常是解決“計劃如何寫”“如何解決”的問題,而交際寫作解決的是“為什么寫”“寫給誰”的問題,這三者應該整合,缺一不可,可以這樣說,交際語境的要素驅(qū)動構(gòu)思、行文、修改、發(fā)布過程的實施,而寫作過程的運行,促使文章作品的誕生。如果我們將“文章寫作”看做寫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的話,那么“過程寫作”應該可以看做是“文章寫作”的過程實施,而“交際寫作”又是文章寫作過程的動力系統(tǒng)和保障系統(tǒng)。在實際教學中,千萬不要只停留在“文章寫作”范式的階段,適當引進“過程寫作”的教學方法,在一定交際語境中寫作,這樣學生的寫作才更真實。
(三)增強讀者意識
所謂讀者意識,指的是寫作時心中存有的傾訴或交流的對象,這個對象的存在將對文章的主題、材料、內(nèi)容甚至語氣、措辭的選擇產(chǎn)生影響。在寫作時,尤其是交際語篇的寫作,我們會考慮讀者對象。我們寫的東西的閱讀對象是誰,讀者具有什么樣的知識背景、閱讀興趣、愿望需求等直接或者間接影響和塑造著我們的寫作。作者是不可以天馬行空,無所顧忌地表達,因為不顧讀者感受、知識背景、興趣要求的寫作,是沒法達成作者設定的交際意圖的,這樣的作文在面對讀者的情況下是無意義的作文,今天我們寫作,一是為了表達內(nèi)心的需要,更為重要的是作為交流的一種工具,既然這樣,就不能不考慮讀者的感受,能讓讀者產(chǎn)生共鳴的文章可能具有的價值才會更大。
(四)制造真實的生活語境
通過對“交際語境”寫作范式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寫作,實際教學中大部分情況是達不到的。如果不能做到完全真實的語境,那么我們就要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造真實的生活語境。例如《美國語文》中制作一份宣傳在普利茅斯農(nóng)場生活的招貼廣告,其他人來到美洲參加朝圣者們的行列;模擬法庭的開展;開展一場掰手腕比賽等等。這需要教師設身處地去思考學生的需要,從學生需要的角度出發(fā)精心設計交際語境,我們不用每次作文課都這樣,但只要是做,就一定要做扎實,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教學用具,全方位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
(五)寫作任務自我檢查
修改,對學生來說也是寫作能力之一,水平高的學生修改的次數(shù)多,構(gòu)思時間長,相反,水平較低的學生往往對于自己寫出來的東西無法進行修改,也不知道從哪幾個方面進行修改。在實際教學中,學生不能一直仰仗著教師去為他們修改作文,這樣就會養(yǎng)成學生不會修改、不知“潤色”為何的壞習慣,更感受不到語言的魅力所在,所以為了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我們不妨讓學生學會自我檢查。細心的教師可以為學生制作一張表格,每次作文讓學生按照自我檢查表進行斟酌修改,久而久之,學生就知道從哪些方面進行修改了。
四、結(jié)語
基于我國目前初中教學的寫作危機,探究三種寫作范式,每一種范式都有其優(yōu)缺點,我們不能盲目地信從一種范式,而摒棄其他范式,我們需要的是將三種寫作范式整合,在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構(gòu)思和更好地表達,只有這樣,學生寫出的才是文章,而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場考試的作文。這就需要一線教師充分掌握寫作課程知識,并且在教學中盡量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寫作環(huán)境,保障作文教學的有效進行,讓每個孩子心中寫作的欲望燃燒起來,并且幻化成耀眼的火光,讓生命意識無限傳達!
參考文獻:
[1]王榮生.美國的寫作策略教學及啟示:NWP2007年《提高中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策略》報告為例[J].語文學習,2009(11).
[2]榮維東.寫作課程范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