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海娟
(云南文化藝術職業(yè)學院 宣傳部,昆明 650111)
《夢粱錄》是宋末元初的一部筆記小說,詳實記載了南宋都城臨安(即現在的杭州)的風俗山川、宮殿典祀等,真實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風貌。然古籍流傳日久,魯魚亥豕殊難辨識,現存版本頗多錯訛。筆者以張海鵬照曠閣《學津討原》本(下稱學津本)為底本,參校鮑廷博《知不足齋叢書》本(下稱知不足本)、丁申《武林掌故叢編》本(下稱武林本)、《四庫全書》本(下稱四庫本)、曹溶輯《學海類編》本(下稱學海本)、《筆記小說大觀》本(下稱筆記本),不揣淺陋,撰成札記數條,以求正于方家。
《夢粱錄》卷六《十二月》:“臘月內,可鹽豬羊等肉,或作臘犭巴法魚之類,過夏皆無損壞?!?/p>
按:“臘犭巴”,據四庫本、知不足本、武林本、筆記本改,學津本作“?犭巴”,學海本作“臘犯”,當作“臘犭巴”?!搬氚汀保柏^”,本義是豬,在此指腌制的肉干?!段逡艏崱肪硭摹妒呗橐姸渭选罚骸柏^、犭巴,豕也?!辈殚啞稘h語大字典》無“?”字,疑“?”為“臘”之訛。
宋代脯臘食品豐富,《夢粱錄》卷十六《分茶酒店》中有“獐犭巴”“鹿脯”“影戲算條”“紅羊犭巴”“捶脯線條”“旋炙犭巴兒”“海臘”“野味臘”“白魚干”“梅魚干”“銀魚干”等食物名稱??傮w來說,“臘”“犭巴”“脯”“干”在共同的意義上來說均指肉干,它們都是古人儲存新鮮肉禽魚食材的方式。
四者的區(qū)別在于制作的方法略有不同。脯的制作方法是先腌、后煮,再曬干。明高濂《遵生八牋》卷十一《千里脯》:“牛羊豬肉皆可,精者一斤,濃酒二盞,淡醋一盞,白鹽四錢(冬三錢),茴香、花椒末一錢,拌一宿,文武火煮令汁干,曬之。”[1]39另有《捶脯》記載,精肉曬半干和酒、水、花椒、蒔蘿、橘皮慢火煮干后碎捶,“捶脯”與“脯”的區(qū)別在于最后增加了捶碎的步驟。
臘的制作方法是先腌、后壓,再晾干。《遵生八牋》卷十一《臘肉》:“肥嫩獖豬肉十斤,切作二十段,鹽八兩、酒二斤調均,猛力搙入肉中,令如綿軟。大石壓去水,晾十分干,以剩下所腌酒調糟涂肉上,以篾穿掛通風處?!保?]41《夢粱錄》中所謂的“海臘”“野味臘”大概是以類似方法腌制保存的水產和野味。
犭巴的制作方法是先腌、后曬,再蒸熟?!蹲裆藸牎肪硎弧端銞l巴子》:“豬肉精肥,各另切作三寸長,條如算子樣,以砂糖、花椒末、宿砂末調和得所,拌勻、曬干、蒸熟?!保?]45“影戲算條”應該就是以類似方法腌制的肉干。魚干的制作方法則是將新鮮魚類腌制,充分曬干而成,現在仍在使用。
南宋時期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均十分喜愛脯臘食品,所以城市中有專門的“脯臘從食店”售賣生熟肉干、魚干,各酒肆間亦有手持托盤擔架之人,到飯店中叫賣。
《夢粱錄》卷六《十二月》:“此日市間及街坊,叫賣五色米食、花果、粘牙糖、萁豆,叫聲鼎沸。”
按:“萁豆”,學津本作“萁豆聲”,四庫本作“箕豆聲”,學海本、知不足本、武林本、筆記本作“箕豆”。疑當作“萁豆”。《說文》:“萁,豆莖也。從艸,其聲?!薄稘h書·楊惲》:“種一頃豆,落而為萁。”“萁豆”在此當為豆子做成的零食點心一類的食品。《增補武林舊事》中已經記載南宋有專門的“萁豆”作坊,提供制作完備的成品,可供零售批發(fā)?!对鲅a武林舊事》卷八《作坊》:“熟藥圓散、生藥片飲、麩面、團子、饅頭、熬炕鵝鴨、熬炕豬羊、糖蜜棗兒、諸般糖、金橘團、灌肺、馓子、萁豆、印馬、蚊煙。都民驕惰,凡買賣之物,多于作坊行販已成之物,轉求什一之利,或有貧而愿者,凡貨物盤架之類,一切取辦于作坊,至晚始以所直償之,雖無分文之儲,亦可糊口,此亦風俗之美也?!保?]明宋詡《竹嶼山房雜部》卷二十一《炒萁豆》記錄了炒制萁豆的方法,用清酒糟和水浸泡豆子一夜,等到撈起水分略干之后,慢火緩炒,豆子受熱膨脹之后,變得又大又脆。這說明萁豆可能是一種炒貨零食?!墩f文》:“箕,簸箕也。”簸箕是用來揚皮去糠的圓形竹制工具,和食物相去甚遠。“箕”與“萁”,形近而誤。
《夢粱錄》卷六《十二月》:“街市撲賣錫打春幡勝、百事吉斛兒,以備元旦懸于門首,為新歲吉兆?!?/p>
按:撲賣,各本均作“撲買”,當作“撲賣”。“撲賣”,用賭博來出售物品的買賣方式?!秹袅讳洝肪硎兑故小罚骸按憾瑩滟u玉柵小毬燈、奇巧玉柵屏風、銷金裙段、背心段……夏秋多撲賣青紗、黃草帳子、挑金紗……諸般果子及四時景物,預行撲賣,以為賞心樂事之需耳?!惫嗥阅偷梦獭抖汲羌o勝·市井》:“其夜市除大內前外,諸處亦然,惟中瓦前最勝,撲賣奇巧器皿百色物件,與日間無異?!保?]
“撲買”則是宋代的一種包稅制度。宋代時,由官府核定酒、醋、渡口等稅收額度,設立撲買坊場,承包給私人進行經營并定額繳納稅費?!独m(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九十四:“十一月辛未:知應天府王曾言:府民五戶共撲買酒廠歲課三萬余緡。”[4]《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十四:“戊申,臨安府節(jié)度推官史祺孫言:兩浙撲買坊場一千三百三十四處,為凈利錢約八十四萬緡。今未賣者五百有奇,乞募進納補官之家投買。從之。”[5]
《夢粱錄》卷六《十二月》:“自此入月,街市有貧丐者,三五人為一隊,裝神鬼判官鐘馗小妹等形,敲鑼擊鼓巡門乞錢,俗呼為‘打夜胡’,亦驅儺之意也?!?/p>
按:“小妹”,學海本作“小魅”。當作“小妹”。鐘馗、小妹、神鬼、判官,都是古人崇拜的驅逐疫鬼,祓除災邪的神。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十《除夕》:“至除日,禁中呈大儺儀,并用皇城親事官、諸班直戴假面……又裝鐘馗、小妹、土地、灶神之類,共千余人,自禁中驅祟出南薰門外轉龍彎,謂之‘埋祟’而罷?!保?]王士禎《池北偶談》卷十二《記觀宋牧仲書畫》:“一鐘馗小妹圖,吳道子筆,妹卓劍于地,一鬼捧劍室旁侍,一鬼在前按板而歌。”[7]
《夢粱錄》卷六《除夜》:“以教樂所伶工裝將軍符使、判官鐘馗、六丁六甲神兵、五方鬼使、灶君土地、門神戶尉等神。”
按:門神戶尉,學津本、知不足本、武林本、筆記本、學海本均作“門戶神尉”,據四庫本改。門神,是新春貼在門上的畫像,用來驅邪辟鬼,衛(wèi)家宅保平安,現在仍在使用。梁宗懔《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繪兩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郁壘,俗謂之門神。”[8]周密《武林舊事》卷三《歲晚節(jié)物》:“都下自十月以來,朝天門內外競售錦裝新歷、諸般大小門神、桃符、鐘馗、狻猊、虎頭,及金彩縷花、春貼幡勝之類,為市甚盛?!保?]
戶尉,也是門神的意思。《御定佩文韻府》卷六十四之二解釋“戶尉”一詞時,引用《月令廣義》的記錄說,道家稱門神,左邊叫門丞,右邊叫戶尉。又宋史浩《鄮峰真隱漫錄》卷四十二有《夏至家祭告門丞戶尉文》。
《夢粱錄》卷七《西河橋道》:“潘閬巷路通接洋街路曰安福橋,直抵太學,次曰丁家橋?!?/p>
按:“潘閬巷”,學津本作“潘國巷”,學海本作“潘國埢”,據知不足本、武林本、筆記本改。潘閬巷,以名人之名命名巷名。《咸淳臨安志》卷九十三《紀事》:“潘閬居錢塘,今太學前有潘閬巷(俗呼為潘郎),閬工唐風,歸自富春,有‘漁浦風波惡,錢塘燈火微’之句,識者稱之?!保?0]4214又卷十《官宇》:“三官宅,在潘閬巷?!保?0]3448卷七十二《寓賢》:“潘逍遙祠,在潘閬巷,即所居宅?!保?0]4007《西湖游覽志》卷二十《衢巷河道》:“潘閬巷,宋初處士潘閬所居也。閬字逍遙,錢塘人,有詩名,語見才情雅致志中。巷內有三官宅?!保?1]
《夢粱錄》卷八《三茅寧壽觀》:“觀之外曰東山,為殿以奉元命,有亭扁曰寅賓,俯見日出,又有庵,扁曰仁壽?!?/p>
按:“寅賓”,學津本、知不足本、武林本、筆記本作“賓日”,四庫本作“賓”,學海本作“寶”,皆誤,當作“寅賓”?!耙e”在此指恭敬導引出日,意為在寧壽觀之外的東山上可以看見日出,因此將亭扁命名為“寅賓”?!耙e”源自《尚書·堯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賓出日,平秩東作。日中,星鳥,以殷仲春?!保?2]這是古人依據日月星辰運行規(guī)律來制定歷法,并指導農業(yè)生產的記錄。“一年之計在于春”,農業(yè)是古人生活富足的基礎保障。因為春夏正是農作物播種、勞作的關鍵時期,所以統(tǒng)治者希望農業(yè)生產者日出東方就開始勞作,勤以農桑,以求五谷豐登。東方又代表春季,春季是草木萌動、動物孳生的季節(jié)。《尚書大傳》:“東方者,動方也,物之動也。何以謂之春,春出也。物之出,故謂東方之春也?!庇帧断檀九R安志》卷十三《寧壽觀》:“觀之外曰東山,為殿以奉今上皇帝、壽和圣福皇太后元命。有亭曰寅賓,俯見日出,有庵曰仁壽?!保?0]3488
《夢粱錄》卷九《六部》:“再名庫部,掌軍器、儀仗、鹵薄、法式、隨軍防城什物,及供帳之事?!?/p>
按:“防城”,學津本、知不足本、武林本、筆記本作“攻城”,四庫本、學海本作“坊城”。疑當作“防城”?!断檀九R安志》卷五《兵部》:“曰庫部,掌凡軍器、儀仗、鹵薄、法式、隨軍防城什物,及凡供帳之事。”[10]3403宋孫逢志《職官分紀》卷十《庫部郎中》:“國朝庫部,掌軍器、儀仗、鹵薄、法式、隨軍防城什物,及凡供帳之事?!保?3]276
《夢粱錄》卷九《秘書省》:“日歷會要庫、經史諸子書籍庫,共七庫,俱列于殿外東西兩廡。書板庫在著作庭之右?!?/p>
按:“書板庫”,各本均作“書列庫”,當作“書板庫”。書板,是雕板印刷術印書的底板。宋代雖然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但仍舊普遍使用雕版印刷術。國子監(jiān)官刻本的底板,應當就是保存在書板庫中。宋陳骙等撰《中興館閣錄》卷第二《省舍》:“南一間為補寫庫……次三間為印板書庫(內設綠櫥七,藏諸州印板書)?!保?4]5《咸淳臨安志》卷五《書庫》:“日歷會要所各一、經史諸子書籍庫六,分列于右文殿外東西兩廡。又有書板庫,在著作庭之右?!保?0]3426國子監(jiān)刻書,一些是由官方??笨贪?,一些是由本監(jiān)??焙笙赂鞯冂U板。又《咸淳臨安志》卷八《書板庫》:“在中門之內,紹興九年,臣僚請下諸道郡學取舊監(jiān)本書籍鏤板頒行,從之。然所取多殘闕,二十一年,內旨諭輔臣曰:‘監(jiān)中闕書,令次第鏤板,雖重有所費不惜也?!墒墙浖畯腿!保?0]3427
《夢粱錄》卷九《秘書省》:“又有亭者六,扁曰蕓香、席珍、方壺、含章、茹芝、繹志,次有射圃矣?!?/p>
按:“蕓香”,四庫本、學海本作“芳香”,當作蕓香。宋陳骙等撰《中興館閣錄》卷第二《省舍》:“又北有群玉亭三間,亭東有鶴砌,亭西有蕓香亭一間(牌大理寺丞虞似良書,內設黑漆偏凳一,金漆機六,紫絹簾一。)”[14]7《咸淳臨安志》卷七《后圃》:“又有蕓香亭、席珍亭、方壺、含章亭、茹芝館、射圃、繹志亭?!保?0]3426
《夢粱錄》卷十六《分茶酒店》:“兼之食次名件甚多,姑以述于后……姜酒決明、五羹決明、二陳羹決明。”
按:“二陳羹決明”,知不足本、武林本、筆記本、學海本作“三陳羹決明”,當作“二陳羹決明”。《夢粱錄》卷十三《天曉諸人出市》:“有浮鋪早賣湯藥二陳湯,及調氣降氣并丸劑安養(yǎng)元氣者?!贬t(yī)家常用二陳湯治療濕痰、咳嗽、脾胃不和等癥狀?!吨乜烫交菝窈蛣┚址健肪碇模骸岸悳翁碉嫗榛?,或嘔吐惡心,或頭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發(fā)為寒熱,或因生冷脾胃不和。半夏(湯洗七次)、橘紅(各五兩)、白茯苓(叄兩)、甘草(一兩半,炙)。右藥?咀,每服四錢,用水一盞,生姜七片,烏梅一個,同煎六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保?5]7明張介賓《景岳全書》卷五十四《古方八陣·和陣》:“二陳湯,治痰飲嘔惡、風寒咳嗽,或頭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因生冷或飲酒過多脾胃不和等癥。陳皮、半夏(制,各三錢)、茯苓(二錢)、炙甘草(一錢)、水二鐘、姜三五片、棗一枚,煎八分,食遠服?!保?6]1方劑當中橘紅、半夏兩位藥物以陳久者良,故有“二陳”之名。此外《景岳全書》中還記載有“加味二陳湯”“二朮二陳湯”“黃芩二陳湯”“柴葛二陳湯”“桂附二陳湯”等方劑,說明二陳湯在宋代是比較常用的基礎方劑?,F在藥店中還有二陳丸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