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醫(yī)護配合型患者中心療法對慢乙肝患者不良情緒干預效果研究

      2019-02-20 14:30:08樓群兒李月翠吳維焦
      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 2019年34期
      關鍵詞:慢性乙型肝炎抑郁焦慮

      樓群兒 李月翠 吳維焦

      [摘要] 目的 探討醫(yī)護配合型患者中心療法在慢乙肝患者治療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方法 選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于我科室住院治療的100例慢乙肝伴輕、中度焦慮和抑郁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n=50)和觀察組(n=50),兩組均予常規(guī)系統(tǒng)的治療與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醫(yī)護配合型患者中心療法干預。對比干預前后兩組的不良情緒差異,分析干預后兩組的住院時間、患者滿意度。 結果 干預前,觀察組與對照組SAS、SDS焦慮和抑郁量表評分差異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兩量表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住院時間短、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為慢乙肝患者提供醫(yī)護配合型患者中心療法能夠有效緩解其焦慮、抑郁不良情緒,縮短住院時間,改善預后,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

      [關鍵詞] 醫(yī)護配合;中心療法;慢性乙型肝炎;焦慮;抑郁

      [中圖分類號] R473.2?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9)34-0152-04

      Study on intervention effect of patient-centered therapy with physician-nurse cooperation style on bad emo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LOU Quner? ?LI Yuecui? ?WU Weijiao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Yongka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Yongkang? ?321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atient-centered therapy with physician-nurse cooperation style in the treatment and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with mild to moderat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uly 2017 to June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n=50) and observation group(n=50).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systemic therapy an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combined with the patient-centered therapy with physician-nurse cooperation style. The differences in bad emo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compared,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SAS and SD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the two scal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horter hospital stay and higher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ork,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provision of patient-centered therapy with physician-nurse cooperation style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ir anxiety, depression and bad moon, shorten hospital stay, improve prognosis, and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ork.

      [Key words] Physician-nurse cooperation; Centered therapy; Chronic hepatitis B; Anxiety; Depression

      世界衛(wèi)生組織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患乙肝的患者已高達1.2億,其中慢性乙肝患者占比25%。慢性乙肝具有病程長、病情反復、傳染性強等特點,目前臨床尚未尋得徹底治愈的理想方案[1]。慢性乙肝若朝著遷延、惡化的方向轉歸,疾病將極有可能發(fā)展為肝纖維化、肝癌等嚴重疾病,顯著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甚至引起患者家庭的因病返貧。大多慢性乙肝患者難免會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心理狀態(tài),不利于治療效果的提高與生活質(zhì)量的改善,因此,如何有效解決患者的心理問題和困惑、鞏固療效、促進和諧護患關系的形成是目前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由著名心理學家羅杰斯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求助者中心療法”是一種基于人文主義哲學建立起來的心理咨詢療法,求助者中心療法強調(diào)“人性本善”,我們完全能夠信賴患者,其具有理解并解決自身存在問題的巨大潛能,心理咨詢師無需直接干預[2]。近年來,我國已將患者中心療法逐漸運用于臨床實踐并取得不錯效果[3]。目前,關于患者中心療法運用于慢性乙肝的價值的研究報道較少見。本研究以100例慢乙肝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醫(yī)護配合型患者中心療法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項目遵循倫理學原則,經(jīng)倫理委員會審核并通過。選取我科室2017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符合納入要求的100例慢乙肝伴輕、中度焦慮、抑郁的住院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表法將10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0例;于統(tǒng)計學軟件錄入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參照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感染病分會共同參與修訂的《中國慢性乙肝防治指南》(2015年版)[4]中相關診斷標準,結合臨床表現(xiàn)、輔助檢查確診者;(2)年齡≥18周歲;入院時50分≤SAS焦慮量表標準分≤69分,53分≤SDS焦慮量表標準分≤72分;(3)病例資料完整者;(4)具備配合研究完成的能力,能完成預定療程、量表評估者;(5)患者與家屬知情且接受研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5]:(1)伴有心、腦、腎等器官系統(tǒng)嚴重障礙者;(2)合并嚴重軀體疾病;疾病處晚期終末期者;(3)伴嚴重肝硬化者;(4)既往存在酒精依賴、藥物依賴史者;(5)視力、聽力異常者;(6)已參與過相關系統(tǒng)心理護理干預者。(7)存在精神分裂、昏迷、意識不清、譫妄等精神疾病,理解、表達、認知能力障礙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對該組患者施行常規(guī)系統(tǒng)治療方案與護理措施,主要內(nèi)容包括護理人員為患者提供飲食、運動指導,觀察用藥效果與不良反應,給予必要的心理疏導與健康教育;在出院前囑其遵囑服藥,定期來院復診;出院后定期隨訪,掌握患者病情、不良情緒等,延續(xù)疾病知識宣教與心理疏導。

      1.3.2 觀察組? 在常規(guī)治療方案與護理的基礎上對該組患者施行醫(yī)護配合型患者中心療法的護理干預模式,結合患者的病情進展特點、個性特征以及家庭社會支持等因素,由主治醫(yī)生、責任護士基于“求助者中心療法”的原理與技術開展初步的心理護理,之后設定一咨詢室,指派持有心理咨詢師資格證書的護士行進一步的中心療法心理干預;2次/周,20~30 min/次;具體內(nèi)容如下。(1)設身處地理解:與患者建立信任、和諧的護患關系,在初次交談時,以熱情、平等、禮貌、真誠的態(tài)度對待患者,先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以便于開展有針對性的交談。鼓勵患者說出主要癥狀,表達對其隱私的保護,從一開始就讓患者體會到醫(yī)護工作者對其的關注、尊重、接納等,同時表述出其主訴潛在含義的理解,幫助患者正視內(nèi)心感受,以便主動尋求幫助。在與患者的接觸、交談中,護理人員運用微笑、點頭、眼神接觸等非語言動作,讓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對其情感與所述話題的關注;充分運用語言與非語言交流結合的形式傳達護理人員對其內(nèi)心感受的理解,讓其明白護理人員已了解、認識其感受并產(chǎn)生情感共鳴,進而鼓勵患者自愿說出其內(nèi)心體驗[6]。例如,在接受治療護理同時,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不良心理應激,針對這一情形,若為性格內(nèi)向、愛面子患者,其往往羞愧、尷尬、不愿表達真實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拒絕與他人交流,這就要求護理人員站在患者角度體會經(jīng)歷與感受,促進相互間的理解與交流,引導其發(fā)泄不良情緒。(2)坦誠交流:在護患關系建立的早期,患者難免會對護理人員存在一定防御、抵觸,為使患者更加自由、無顧慮的表達對疾病的認識和感受,護理人員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應暫且拋開自身專業(yè)者身份,在理解患者沖突、矛盾心理的前提下,采取日常生活中應有的坦率、自我開放的交流狀態(tài)。此外,注意啟發(fā)性提問的應用,交流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治療效果、周圍環(huán)境、對醫(yī)護工作是否存在不滿等,在這一過程中強調(diào)護理人員的“傾聽者”身份,持非評判性態(tài)度,不隨意評價患者對疾病、治療、護理知識認知的正確性[7]。(3)無條件積極關注:強調(diào)提升患者自尊心、自信心,將其謀生存、求發(fā)展的潛在力量充分激發(fā)。在交流深入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留意患者閃光點,例如行為和言語體現(xiàn)正性、積極、正能力,則可及時指出,讓患者將更多的關注點集中在樂觀、正向能量方面,增強自我價值感。引導患者訴說既往成功經(jīng)歷與經(jīng)驗,護理人員在肯定的同時指導其嘗試進一步思考,從親身體驗的內(nèi)省中建立價值標準、培養(yǎng)積極價值觀,為疾病治療、應對方式等方面的事理價值判斷提供前提條件。此外,激勵患者在生活實踐中學會遇事隨機應變,協(xié)助患者逐漸培養(yǎng)自我成長能力、建立獨立人格,滿足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1.4 觀察指標

      (1)不良情緒:在干預前后借助SAS焦慮與SDS抑郁自評量表評價患者的不良情緒。兩量表由Zung編制,本研究采用漢化版本[8];SAS量表由15個正向評分項、5個負向評分項組成,分別以1~4分、4~1分形式計分;SDS量表正向與負向評分項分別有10項,同樣以1~4分、4~1分的4級評分法計分;各量表最終得分為相應項得分累計并轉換為標準分。焦慮程度分級:SAS評分50~59分為輕度抑郁;60~69分為中度抑郁;高于69分為重度抑郁。抑郁程度分級:SDS評分53~62分為輕度焦慮;63~72分為中度抑郁;高于72分為重度抑郁。(2)住院時間:記錄并統(tǒng)計兩組的平均住院時間。(3)滿意度:干預后借助本院統(tǒng)一使用的“患者滿意度調(diào)查表”評價兩組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該量表涉及護理技能、護理態(tài)度、病史環(huán)境、健康教育、人文關懷5方面,該問卷得分最高為100分,其中得分≥90分為很滿意,得分在70~89分為基本滿意,得分<7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很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shù)×10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不良情緒比較

      干預前,觀察組與對照組SAS、SDS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比較

      統(tǒng)計兩組患者住院時間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住院時間為(11.65±2.17)d,明顯比對照組短(17.41±3.56)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9.823,P<0.05)。

      3 討論

      慢性乙肝是一種病程長、傳染性較強的疾病,臨床還未發(fā)現(xiàn)能徹底治愈的藥物,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患者身心痛苦,使其感知到疾病對健康的威脅,加重對疾病的擔心。此外,受到疾病傳染性的影響,社會對該患病群體存在一定歧視現(xiàn)象,易導致患者產(chǎn)生消極、自卑、抑郁等負性心理,同時人際關系更加敏感,正常的家庭、社會支持受影響。因此,慢乙肝患者易出現(xiàn)各種心理障礙疾病。有報道顯示,慢乙肝患者發(fā)生抑郁癥的概率為正常人的3倍,心理問題的發(fā)病率較普通人群高[9]。鄭曉行等[10]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表明,慢性乙肝患者存在心理障礙者占七成以上,其中焦慮、抑郁達75%,恐懼超51%,絕望超11%。若慢乙肝患者存在焦慮、抑郁不良心理狀態(tài)或處于應激反應而未得到及時有效的心理干預,可能使患者免疫力下降,病情加重,形成惡性循環(huán),增加個人、家庭、社會負擔。如何改善這一現(xiàn)狀、提升慢乙肝治療護理效果是臨床醫(yī)護工作者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

      一些研究中提到,在慢乙肝的治療護理過程中,不僅需要精湛的醫(yī)術,還要求醫(yī)護人員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通過心理支持讓患者感受到關心、尊重、愛護,從身心上幫助其戰(zhàn)勝疾病[11-12]。這就要求護理人員為慢乙肝患者提供貫穿整個診療過程的、科學的心理護理干預,最大限度發(fā)揮鞏固治療效果的作用。目前,心理護理在臨床中的應用已較為普遍,大多護理人員均開始重視與患者的交流溝通,嘗試通過心理疏導與社會支持更好的幫助患者。但受到醫(yī)護人員心理學知識缺乏、技能不夠熟練等因素的影響,心理護理目前在我國臨床開展還未達到理想狀態(tài),仍然處于初級階段[13]。由羅杰斯提出的患者中心療法以人的尊嚴和價值為出發(fā)點,注重良性治療關系的培養(yǎng),激發(fā)患者的最大潛能,解決問題、消除困擾。與常規(guī)的心理護理相比,患者中心療法并不是通過制定具體技術、規(guī)定固定步驟,實現(xiàn)某一既定目標,而是基于“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觀,通過設身處地理解、坦誠交流、無條件關注3種方式充分發(fā)揮患者的主體地位,同時醫(yī)護工作者秉著真誠、關注、接納等態(tài)度,為患者營造一個安全、平等、信任的環(huán)境,良好的醫(yī)患關系也就應運而生。此外,隨著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發(fā)展、醫(yī)療體制的改革,患者的治療更強調(diào)綜合的治療,醫(yī)生作為治療的實施者,其交流溝通能力的提升能夠加強患者的信任度,增強疾病相關知識的灌輸,還能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的心理癥結。以醫(yī)生工作為前提開展的醫(yī)護配合型患者中心療法注重醫(yī)護雙方密切協(xié)作,即針對疾病特點、患者性格和病情發(fā)展采取個性化心理護理,這是提高診療服務質(zhì)量的一大保障。本研究選取100例慢乙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比常規(guī)護理模式下的心理干預與醫(yī)護配合型患者中心療法對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旨在為今后慢乙肝的心理護理提供參考。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前,兩組的SAS焦慮量表、SDS抑郁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兩量表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醫(yī)護配合型患者中心療法能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的負性情緒,這一結果與吳偉平等[14]研究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患者中心療法通過設身處地理解、同患者坦誠交流、表達積極關注3項心理護理干預技術,使患者在感受到醫(yī)護人員對他的尊重、接納的情況下主動說出內(nèi)心體驗,在護理人員充分體會其感受、充分關注其感受并陳述其主訴中的潛在問題后,患者將重新認識、接納自我,增強患者的自信心以及自尊,在感受到醫(yī)護人員關心的前提下,患者的心情顯著改善,因而治療過程中焦慮以及抑郁等負面情緒得到顯著改善。聶翠芳等[15]研究中提到,在有針對性心理護理下,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療、護理依從性被充分調(diào)動,獲得更好的康復效果,縮短了住院時間。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觀察組住院時間明顯較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中心療法促使患者心理成長,幫助其激發(fā)潛在能力,對患者的自我協(xié)調(diào)與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幫助其培養(yǎng)解決目前與將來可能存在問題的能力,增進其對周圍環(huán)境的適應程度,調(diào)動其配合治療與護理的積極性,同時患者參與治療的主觀能動性更劇烈,顯著改善患者的遵醫(yī)行為,利于相關治療方案的開展以及相關藥效的發(fā)揮,同時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同樣因為護理干預得到改善,所以相應的免疫力也明顯增強,進而延緩病程進展,縮短住院時間。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明顯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醫(yī)護人員基于“求助者中心療法”的原理與技術,在護理工作中充分體現(xiàn)共情、尊重與真誠,讓患者感受到醫(yī)護人員的關心與幫助,顯著緩解了治療過程中患者的抵觸情緒,而且讓患者更加理解醫(yī)護人員的行為,顯著提升了患者的就診體驗度,增強相互間信任,利于和諧醫(yī)患關系的構建,因而患者滿意程度較高。

      綜上,醫(yī)護配合型患者中心療法能有效減輕患者的焦慮、抑郁不良情緒,鞏固治療效果,縮短住院時間,改善疾病預后,促進和諧護患關系形成。

      [參考文獻]

      [1] 司國燦,毛華.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發(fā)生抑郁的危險因素分析及心理護理干預[J]. 心血管外科雜志,2018, 7(3):546-547.

      [2] 呂偉,李美花.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焦慮、抑郁反應調(diào)查及心理干預的有效性[J]. 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26):172-173.

      [3] 張珊,孫靜,刑卉春. 慢性乙型肝炎臨床治愈研究進展[J].中國肝臟病雜志,2018,10(4):54-58.

      [4] 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 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J]. 中國肝臟病雜志(電子版),2015,7(3):19-35.

      [5] 翟為溶,王泰齡,周曉軍,等. 慢性肝炎的診斷,分級和分期[J]. 中華消化雜志,1996,16(5):277-281.

      [6] 趙梅香. 青少年慢性乙肝患者的心理分析及護理進展[J].當代護士,2018,25(14):6-8.

      [7] 汪旭靈. 支持性心理護理對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 當代護士,2019,26(2):129-131.

      [8] 段泉泉,勝利. 焦慮及抑郁自評量表的臨床效度[J]. 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26(9):676-679.

      [9] 許萌. 住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發(fā)生抑郁的危險因素及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研究[J]. 中華全科醫(yī)學,2017, 15(4):715-717.

      [10] 鄭曉行,宋巖,寇長貴. 3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抑郁情緒狀況調(diào)查[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7(15):174-175.

      [11] Taheri Ezbarami Z,Hassani P,Zagheri M,et al.A qualitative study on individual experience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J].Nursing Open,2017,4(4):310-318.

      [12] 唐梅宗,吳國友,毛德連,等. 求助者中心療法聯(lián)合放松訓練在具有負性情緒的乳腺癌患者中的應用[J]. 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7,34(1):151-154.

      [13] 彭冬娟. 延續(xù)性護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療中的作用[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12):62-63.

      [14] 吳偉平,陳洪國,周子熙,等. 結構式心理干預對肝炎患者治療依從性和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觀察[J]. 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8,45(1):150-153.

      [15] 聶翠芳,楊圣強. 心理干預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療依從性和治療效果的影響[J]. 中華消化病與影像雜志,2017,7(4):163-166.

      (收稿日期:2019-08-26)

      猜你喜歡
      慢性乙型肝炎抑郁焦慮
      慢性乙型肝炎進展為肝硬化患者常見易患因素分析
      兩種阿德福韋酯治療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研究
      探討個性化護理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療依從性和滿意度的影響及推廣價值
      老年乙肝及HBV相關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h17細胞水平與IL—17、α—SMA及肝功能的相關性研究
      個體化心理干預對妊娠嘔吐孕婦焦慮抑郁的影響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41:27
      護理干預對突發(fā)性耳聾患者的影響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41:00
      產(chǎn)前個性化心理護理對初產(chǎn)婦焦慮、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響
      社區(qū)在冊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及影響因素分析
      西方女性攝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與憤怒,焦慮與恐懼
      德俄“焦慮”波蘭右翼新總統(tǒng)
      澄城县| 屏东市| 阿图什市| 洛浦县| 平度市| 西林县| 刚察县| 柞水县| 望谟县| 淮安市| 靖边县| 镇巴县| 喜德县| 本溪| 九台市| 长春市| 上高县| 施甸县| 嘉义县| 新和县| 广南县| 云阳县| 广元市| 乳山市| 海南省| 屏东县| 许昌县| 庄浪县| 石棉县| 诸城市| 沂水县| 佛山市| 峨眉山市| 云安县| 惠东县| 平昌县| 义乌市| 清苑县| 福泉市| 仙游县| 阿拉善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