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寫作是高考英語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考英語聽、說、讀、寫四個能力中相對薄弱的一項,而語言模因論在促進高考英語寫作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了解模因的概念,其復制傳播方式分為信息異型傳遞、信息同型傳遞。模因論在高中英語寫作中的應用主要包括同化、保持階段和表達、傳輸階段。將模因論應用于高中英語寫作,從教學過程中得到啟發(fā),以期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
關鍵詞:模因論;高中英語;寫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08-013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08.112
模因是一個文化信息單位,它在使用中既可以像基因一樣得到繼承,還可以像病毒一樣得到傳播。它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染。將其借用到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旨在探索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有效方法。
一、模因論的概念
模因論(Memetics)的核心術語是模因。在《牛津英文詞典》中認為,模因是文化的一種要素,以非基因的范式進行傳遞,例如,模仿。英國《韋伯斯蒂詞典》認為,模因是在一種文化中,把一個人的思想行為、方式以及用法傳輸給另一個人。不論是任何一種解釋,目前都不能把它看作模因的標準定義,但值得肯定的是,模因論的基礎是模仿,模因的傳遞、傳播是以模仿的方式進行的。模因論的研究起初是在國外先進學者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基礎上被提出的。除此之外,F(xiàn)rancis Heylighen認為,模因復制必須經歷四個階段,即同化——保持——表達——傳輸,而其復制傳播過程就是以此來進行的。
二、語言模因復制、傳播的方式
“模因論”的本質是語言傳播的過程,語言模因是通過復制來進行傳播和發(fā)展的。何自然教授將語言模因分為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兩種。其中語言模因復制和傳播的方式有兩種。
(一)信息異型傳遞
“內容相同表達方式各異”的基因型,即信息異型傳遞。信息異型傳遞也就是人們用不同的表達方式指代同一事物。主要通過“直接套用”“同義異詞”兩種具體方式進行復制和傳播。直接套用,例如:practice makes perfect.Just as an old saying goes,“It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等等一些簡單明了、形象生動而富含哲理的英語名言警句、諺語等。同義異詞,例如在人教版Module2 Unit4 Wildlife Protection中,涉及短語“do harm to”,“be harmful to”以及“do damage to”三個短語來表達對……有害。再比如She was too fat to run.”改寫成“She was so fat that she couldnt run.還可以改寫為She was such a fat girl that she couldnt run.
(二)信息同型傳遞
“表達結構相同內容各異”的表現(xiàn)型,即信息同型傳遞。信息同型傳遞是指用同一個結構表達不同的信息內容。換句話說,就是將同一語言形式,輸入不同信息內容,而進行復制、傳播的模因。表現(xiàn)型模因復制傳播的方式主要有“同形聯(lián)想”和“同構異義”兩種。例如knowledge is power,進而想出knowledge is money,引申出knowledge is love等等。
三、模因論在高中英語寫作中的應用
根據(jù)模因論模式,整個教學過程包括同化、保持、表達和傳輸這四個階段。首先教師把教學材料在上課過程中作為準備內容介紹給學生,然后學生背誦教學材料要求的寫作模因,最后開始進行寫作,學生把作文寫出來之后與教師、同學交流,然后再進行重新寫作,這一階段是輸出和互動階段。
(一)同化、保持階段
首先教師要把教學材料傳授給學生,因此就需要用半節(jié)課的時間,給出充足的單詞、結構句式來展示模因的表現(xiàn)型,然后進一步詳細清楚地闡明每個單詞和結構的意思和用法。此階段合計為三節(jié)課。第一節(jié)課,單詞和短語。把表示相同含義和詞和短語進行歸類。例如,表示觀點的(perspective, opinion,view, standing point, argument,thoughts等),表示總結的(In a word, to sum up,above all,draw/reach/arrive at/come to a conclusion等)和表示第一點的(firstly,first and foremost,in the first place,to begin/start with等)。其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建立模因意識將來能夠建立自己的語言模因庫。第二節(jié)課,句子結構,包括陳述自己的觀點(In my opinion,from my perspective,as far as I am concerned,personally等);作比較:so…that;too…to等);引入話題I′m writing to you to present…,I′m writing to invite you to…,has aroused/drawn wide/public attention/concern,when it comes to…等等),和第一節(jié)課一樣,進行不斷地記憶和背誦,同時再回顧之前背誦的單詞和短語。第三節(jié)課,以段落和文章結構為主。議論文有四類:因果分析型,選擇型,歸納型和討論型。讓學生記憶銜接詞,包括篇章結構中的連接詞,例如(therefore,however,as aresult,meanwhile等)以及篇章結構詞(to begin with,in addition,last but not least,to sum up),然而在這節(jié)課中,并不僅僅是反反復復背誦,更多關注的是用法。最終,讓學生把這三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內化整合成自己的寫作結構框架,但是在這一階段沒有寫作練習,也就是說有了輸入,沒有輸出。學生只需要記住同一單詞或短語、句子的不同表達方式,并能順利把作文的三段連接在一起。
(二)表達和傳輸
這部分集中在輸出和互動,因此,這一階段注重過程教學。這階段分為四步:首先,以“Will E-books Replace Traditional Books?”為題要求學生寫一篇作文。這是一篇議論文,首先必須明確自己的觀點。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用到寫作模因,也就是說學生首先要做的是羅列清楚要用的單詞和結構。然后,在規(guī)定時間內讓學生當堂寫完當堂收。再次,教師把優(yōu)美的句子和錯誤地方只做標記卻不對作文進行判分,之后再發(fā)還給學生。第四,以六個人為小組,討論出正確、高顏值的句子和用法,討論和修改作文中出現(xiàn)的錯誤。最后,要求學生重新整理自己的作文,交上來后評分。這樣輸出和互動就采用了小組合作的方式。同樣的,學生在此練習過程,就會不斷地重新選擇和重組模因,而且學生本身的語言模因庫也會順勢增加。這個教學過程,不僅學生可以看到這個模式的好處還可以主動去應用這種模式,而且教師在此環(huán)節(jié)只是組織者,能夠有效地鼓舞學生去應用更多的模因。
四、模因論對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啟示
語言模因論啟發(fā)我們,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首先,從學生的單詞、短語著手,培養(yǎng)學生背誦的習慣和仿寫意識。然后循序漸進地去積累詞匯,有利于學生為之后的寫作打好基礎。其次,讓學生通過理解、同化、記憶、表達、創(chuàng)新、強化的循環(huán)記憶模式來掌握句型結構。若學生已經掌握了大量的句式結構,就能夠表達出自己想要去表達的句子。例如,讓學生背誦諺語、習語、名人名言等句子。第三,在掌握了單詞短語以及大量的句式結構之后,構建一個完整的篇章結構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可以通過“模因詞匯”的方法進行語篇教學,讓學生能夠在大腦中構建出自己的框架結構。第四,為學生提供優(yōu)秀的“語言模因”。在寫作過程中,教師所提供的語言素材不應該只是限制于學生所學的教材以及參考范文,或者更多地依賴于網(wǎng)絡。教師可以利用語料庫資源,去檢索優(yōu)秀模因詞匯、句式等,或通過一些報刊來獲取精美的語言素材。例如Readers Digest、Time等雜志。第五,在寫作過程中,要學會創(chuàng)新,因為創(chuàng)新是寫作的靈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擺脫固有的套路寫作,創(chuàng)造性地寫作。例如,鼓舞學生試著用英語寫日記,記錄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想。用不同的句式來表達同一個意思。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靈活地把所學的模因素材運用的寫作中,領略英語語言的美,從而提高學生英語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寫出有質量的好文章。
參考文獻:
[1]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論與社會語用[J].現(xiàn)代外語,2003,26(2).
[2]何自然.語言中的模因[J].語言科學,2005(6).
[3]王敘.模因論視角下的高中英語模仿寫作教學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
[4]徐芝蘋,施麗娜.例談模因論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4(12).[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王春霞(1989.8— ),女,漢族,甘肅金塔人,助理講師,研究方向:高中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