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云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數學作為小學重要的一門課程,數學教學水平的高低與學生學習的好壞直接影響了學生未來的升學以及日后的發(fā)展,因此,數學教學在小學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作用。為了適應時代的變化,提升整體學習水平,目前在部分地區(qū)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開始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愛溫暖每一位學生,對于不同性格與能力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期使每個學生的能力都能夠提升。但是,目前這種根據個體差異而開展的教學工作尚不成熟,存在一些影響教學效果的問題。本文結合小學教學實際案例,對個體差異性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 數學教育 個體差異
一、個性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增大教師工作量
我國目前教育資源相對缺乏,據權威統(tǒng)計,在目前我國的公立學校中,平均每37個學生配置一位數學教師,且隨著小學生的升學負擔不斷增大,課程體量也在不斷提升。若在教學中體現(xiàn)個體差異,教師需要在完成原定教學額任務的同時,分析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知識水平、行為能力等多個因素,并且根據不同學生的差異,為其制定或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在教師資源缺乏的背景下,這一教育改革會大大增加教師的工作壓力,一位老師面對較多的學生也會使實際工作效率發(fā)生大幅度的下滑。如小學重要知識點“方程”中,學習方程的重點是將思維慣性由以往結題中常用的綜合思維向順序思維轉換,即根據題目導向確定未知數并列出方程。[1]
2.影響教學效率
目前高考壓力在不斷增加,為了有效應對高考升學考試,小學教育已經基本上摸索出了一條相對有效的應試教學思路,雖然這種影視的教學方式飽受爭議,但迫于大環(huán)境形式,依舊被廣泛推行。尊重個性的教育模式雖不是一種新穎的教學思路,但是真正運用于實踐的時間卻較遲,影響其推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差異化教學可能會影響小學原有教學效果,差異性的教學意味著若不額外增加教學時間可能會使不同學生獲得教育的量存在差別,有可能對現(xiàn)有應試教育造成一定的影響,若在個性教學中沒有能夠處理好應試與學生發(fā)展的關系,會導致教學效率的下降,影響整體教學效果。[2]
二、個性差異教學體系的構建策略
為了處理目前在個性化教學中的諸多問題,筆者結合教學實際,以“讓愛溫暖每一位學生”為核心思路,對個性差異教學體系的構建策略進行簡要分析和探討。
1.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學生的求知欲又稱作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最根本的推動力,小學學習生活對不同學生而言有著不同的印象,有的學生學習動機較好,求知欲望強烈,有的學生對小學數學課程存在消極僥幸的心理。為了能夠充分實現(xiàn)教育的全體性,在教學方法上對“有教無類”的傳統(tǒng)觀點進行一些革新,以適應現(xiàn)代教學的新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總需要尊重個體的差異,在引入新課程前充分分析各個學生的行為習慣、學習態(tài)度、能力水平等,并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制定相關檔案,為日后教學工作服務,通過對學生的細致分析,根據不同的學習特點將學生進行分組,在大課堂教學中,找出學生的共性,以便進行大面積教授,在分組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有針對性的激發(fā)其學習的熱情,使之從一開始對小學數學有一個良好的認識,提升求知欲。
2.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在學校中,每個學生都是一個不同的個體,都擁有自己獨立的思維,學習、初始辦法也存在較大的差異。目前很多小學學校的教學理念還是以升學為主,教師在教學時盡量遏制學生個性的發(fā)展,這種行為方便了老師的管理工作,但是這會給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帶來不利影響,我們應當確立“教書”與“育人”并重的理念,讓愛溫暖每一位學生,通過鼓勵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使學生先“成人”后“成才”,在小學這樣一個學生成長和學習的重要時期,遏制個性化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使教育成為一種填鴨式灌輸的工具,因而喪失了教育本身的意義。根據學生不用的情況,進行有選擇性、有針對性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在更大程度上發(fā)揮自身的才能,提升創(chuàng)造力和學習積極性。教師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也是對學生人格尊重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生感受到老師給予的尊重,會使學生自尊心得到滿足,并對教師產生由衷的尊敬,融洽師生關系,對小學數學這樣一種實驗與理論相結合的科目而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融洽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將會有效提升課堂效果和整體教學水平。[3]
3.創(chuàng)新教學環(huán)境
小學數學的個性化教學應當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對于目前大班授課模式,雖然在短期內難以得到有效改變,但是可以從一些方面入手,盡可能地對其進行革新。在小學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小學學生有很大一部分出現(xiàn)抽象理解能力差的問題,對于課本上文字描述的事物難以進行具象化的思考,使課本知識的理解出現(xiàn)偏差,較以往,教師會要求學生進行大量的背誦或總結規(guī)律以應對考試需要,但是事實證明這種方式并不能有效解決學習問題,在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針對數學學科,有一種有效的方式解決學生理解困難問題,對于需要視覺理解的知識點,如幾何、排列組合、周期等,可以在教學時配合教具,通過實際接觸和感受,強化了學生對書本內容的理解,在理論授課的同時進行實物操作,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教學經驗,采用實物和理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要優(yōu)于純課堂理論授課。在現(xiàn)有教育資源下,創(chuàng)新教學環(huán)境可以在進行最小的改變下最有效的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水平,同時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生的熱情。[4]
結語
目前我國教育正向著以人為本的方向發(fā)展著,近年來涌現(xiàn)出很多具有很強理論可操作性的教學方式,個性化教學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個代表,為了能夠將教育理論轉化為教育實踐,使理論的研究成果有效服務于當今教育的發(fā)展,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結合說實際情況,讓愛溫暖每一位學生,對現(xiàn)有教育方式進行高效的改良,同時重視實踐工作,讓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完善理論,從小環(huán)境入手,通過高效的教學方式、有效的學生工作,實現(xiàn)學校整體對個體差異教學的重視,使其達到我們所預期的水平。
參考文獻
[1]華國棟.差異教學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施良方等主編.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 [美]Daine Heacox.差異教學——幫助每個學生獲得成功[M].楊希潔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4.
[4] (美)福格蒂.(美)斯拖爾著.郅庭謹主譯.多元智能與課堂整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