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義
摘?要:當前教育事業(yè)逐步發(fā)展,語文教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困境。有的學生認為語文學習枯燥乏味,教師也會失去教學信心,此種尷尬境地令人擔憂。職業(yè)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較高職業(yè)素質的社會應用型人才,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完成中,語文屬于公共基礎性課程,承擔著極為重要的育人責任,但是在院校中占據(jù)大部分課時的語文課程卻難以發(fā)揮出正確的作用,反而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所以本文從幾方面分析探究當前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現(xiàn)狀,并提出具體的語文教學指導方案。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語文;以人為本;教學困境;學習興趣
一、 引言
由于當前語文教學中陷入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此種消極狀態(tài)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yǎng),也不利于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教學水平,阻礙了職業(yè)教育的更好發(fā)展。筆者認為要想促進語文教學改革,就必須要正確認識到當前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能夠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真正將主動權交還給學生,這樣才能夠取得良好的互動教學效果。
二、 分析當前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現(xiàn)狀
(一) 上課不認真聽講
在課堂教學中,部分學生雖然將語文書擺在課桌上,但是對于學生而言,教材只是一個擺設,對于教師的講解與提問,班級內的學生難以與教師進行互動交流,部分學生會出現(xiàn)走神或者是搞小動作、玩手機或者是寫作業(yè)、睡覺、討論與課堂教學活動無關的情況,也有的學生會借討論話題偷偷地說閑話,難以維持課堂秩序。
(二) 課后不積極閱讀
由于語文課堂時間有限,如果只憑借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點,難以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所以學生必須要積極踴躍地進行課后閱讀。我們學習沒有起點,也沒有重點,課后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時間,由于學生沒有學習壓力,課余時間相對較多,也為學生廣泛閱讀提供了強有力的條件。但是職高學生課后閱讀量卻相對較低,根據(jù)問卷調查顯示部分學生在課后時間并未積極主動地閱讀,學生會上網(wǎng)或者是出去玩,這也是學生打發(fā)時間的主要途徑。也有的學生即便在課后會觀看書籍,但是這些書籍并不是文學作品,而是一些娛樂新聞或者是八卦資訊等等,只有少部分學生會在課后閱讀一些文學作品,但是也并不是大部分都是文學作品。
(三) 學生討厭寫作
部分學生討厭寫作文,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缺乏寫作思路,并未掌握豐富的寫作素材。久而久之,學生便會感覺寫作文,就好像上刑場,寫作時手足無措,一提到寫作就頭疼,并且有部分學生的文章都是抄襲的,僅有個別學生的文章是自己寫的。
三、 語文教學中教師教學現(xiàn)狀
(一) 課堂講不了
由于部分教師課堂教學積極性較低,導致語文教學情況不容樂觀,主要原因在于課堂上時間有限,學生在課堂難以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對于學生而言在課堂上不認真學習反而要坐45分鐘,這45分鐘是十分難熬的,學生會想盡各類方法打發(fā)時間。這些動作會違反課堂紀律或者是擾亂課堂秩序,教師應當對學生存在的不良行為進行及時的禁止,所以日常的課堂教學便成為維持紀律的時間,導致課堂被分解得支離破碎。
(二) 課后缺乏熱情
課堂上教學受到了學生的干擾,在課堂結束之后,教師的積極性也會受到挫傷,教師認為課后精心設置的備課作業(yè)在課堂上沒有用武之地,學生也不會認真聽講,更別提課后探討交流了。所以時間一長教師也會應付教學工作,在課堂上講解字詞,然后引導學生朗讀課文,課后簡單做一下指導練習,語文課便匆匆結束。
四、 當前語文教學的反思
反思當前語文教學情況,我們能夠看出,之所以學生會出現(xiàn)厭學教師出現(xiàn)厭教這一問題,主要原因在于并沒有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語文教學難以體現(xiàn)出教學特色,高職語文教學必須要凸顯出職教的特殊性以及培養(yǎng)對象的特殊性,無論是教學方法還是教材選擇都必須要創(chuàng)新。所以本文從以下幾方面展開分析探討,并提出具體的語文教學以人為本的教育方法:
(一) 根據(jù)學生實際能力與專業(yè)特點,有針對性地學習課文
學生部分都是升學考試落榜的學生,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學習習慣較差,學習基礎薄弱,如果教師為學生講解魯迅等知識點,學生自然會失去學習興趣,學生也對這樣文縐縐的知識感覺枯燥乏味,認為這些知識對自己日后的發(fā)展沒有什么太大的幫助。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學生的專業(yè)特色以及實際能力,有針對性地進行文本講解。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與學生在課后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等各項工具搜集與自己本專業(yè)相關的知識點談一談對于本專業(yè)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在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分享交流本專業(yè)的優(yōu)勢和劣勢,通過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專業(yè)助我點燃信念的燈》引導學生了解并熱愛專業(yè)使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通過開展資料搜集與小組探討等各項主題活動,學生能夠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也會積極主動地進行專業(yè)知識探尋,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此過程中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于專業(yè)知識的理解能力,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理解以及分析閱讀能力。
(二) 讓語文學習貼合學生生活,體現(xiàn)出生活化教學特色
語文知識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知識是語文教學觀念的重點內容,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有效地滲透生活內容,使教學返璞歸真。語文是學生生活的重要源泉,生活也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引導學生感受語文知識與我們生活緊密關聯(lián)性。然后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將生活與語文知識有效融合,使學生接受情感熏陶的同時,更好地領會語文內涵。
語文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筆者認為可以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主要是通過語文綜合實踐性活動,所以教師應當為學生努力尋求實踐機會,拓寬學生的語文學習渠道,增強學生語文學習熱情。例如教師可以從學校圖書館以及學生手頭上的圖書,精選出適合學生閱讀的中外名作、科普讀物或者是政治歷史等各類書籍,引導學生結合閱讀方法,采用瀏覽或者是研讀等各類方式。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每一個月以小組的形式出一期小板報,由于語文學科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學生的學習能力,體現(xiàn)在聽說讀寫等眾多方面,教師應當嘗試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機會的平臺,鼓勵學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學生也會為辦好板報而積極地探索,大膽創(chuàng)新,從而取得意想不到的合作效果。同時教師也應當開展多元活動,例如一項調查或者是辯論活動,通過開展豐富多元的趣味活動,例如5分鐘演講或者是語文知識猜字謎與錯別字糾正,等各類競賽性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并且取得良好的互動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