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雪
(沈陽城市學院語言文化學院,遼寧 沈陽 215400)
隨著“互聯(lián)網+”行動計劃的提出和逐步實施,中國正式步入以大數(shù)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新時期。傳統(tǒng)教育模式也受到深刻影響,產生了“互聯(lián)網+教育”等新興產業(yè)。豐富的網絡資源為高等教育教學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著重探討網絡資源在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yè)閱讀課程中的應用,以期為新時代的英語教學提供幫助。
2014年3月,教育部提出了引導一部分普通本科院校轉型為應用型大學,這是高等教育結構調整的重要戰(zhàn)略,也是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重大變革。應用型本科是指以應用型而不是以研究型為辦學定位的本科院校。應用型本科院校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在培養(yǎng)模式上以適應社會需要為導向。應用型本科院校的顯著特點是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性,在教學各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出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英語閱讀課程是英語專業(yè)的必修課,也是英語專業(yè)課程體系中重要的基礎知識類課程。英語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和了解世界發(fā)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提高語言能力的重要基礎,也是掌握英語的重要途徑。要想實現(xiàn)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所以作為英語五種基本技能之一的閱讀能力,在這個信息爆炸、知識不斷更新的時代就顯得尤為重要。英語專業(yè)閱讀課程也應該貫徹應用型高校實踐性的特點,加強對學生英語實踐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掌握閱讀技巧,最終形成英語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英語閱讀課程是英語專業(yè)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應用型本科院校因其培養(yǎng)特色,在英語閱讀課程教學中不應只注重閱讀的廣度和深度,更應體現(xiàn)出應用性和實踐性的特點。但在實際教學中,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yè)的閱讀教學現(xiàn)狀并不理想。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幾點:
因為應用型本科是近幾年提出的概念,而教材的編撰又具有一定滯后性,所以適合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yè)的教材并不多,優(yōu)秀教材更是少之又少,有些課程甚至沒有專門針對應用型本科的教材。而且現(xiàn)行的英語專業(yè)教材從指導思想到編寫體系仍然深受結構主義語法教學理論的影響,過于專業(yè)化和學術化,沒有突出應用型本科強調的應用性和實踐性的特點。表現(xiàn)在英語閱讀教材上更是如此,而且情況更加嚴重。很多應用型高校還在使用幾年前出版的“十五”“十一五”規(guī)劃英語閱讀教材,書中文章雖然體裁豐富多樣,但內容已明顯陳舊過時,或是主題屬于抽象的科技類,生詞量太大且知識結構復雜,學生難以讀懂。在“互聯(lián)網+”的網絡新媒體時代,以智能手機為載體的各種APP下的碎片式閱讀盛行,學生對傳統(tǒng)文本的閱讀量明顯下降。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英語中的新詞熱詞不斷出現(xiàn),如The Belt and the Road(一帶一路)、Hitch Ride(順風車)、Bicycle-sharing(共享單車)、the Invisible Poor(隱形貧困人口)等。而英語閱讀教材因編撰周期的局限,無法實時更新,導致信息嚴重滯后。
一些高校雖然被劃入應用型本科的行列,但從人才培養(yǎng)模式到教學手段仍沿襲傳統(tǒng)學術型大學的方法,未體現(xiàn)出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注重實踐性的特色。英語閱讀教學依然以教師為中心,采用直接講授的填鴨式教學法,把閱讀課變成了第二精讀課,沒有打破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教學模式。原因可能是有的課文難句多且篇幅長,規(guī)定時間內學生不能完成閱讀任務,教師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只好采取精講的方法來處理泛讀材料,失去了泛讀教學的作用和意義。教師大量講授語法詞匯,卻忽視了閱讀能力和技巧的培養(yǎng),也忽視了英語閱讀教學應用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此外,對英語專業(yè)四、八級過級率的過度重視,使英語閱讀課過于重視應試技巧的訓練,學生在閱讀課上片面追求限定時間內的準確率,卻忽視了如何靈活熟練地運用閱讀技巧。老師也沒有督促學生使用閱讀技巧,而是同樣注重短時間內的高準確率。在這種情況下,閱讀課變成了做題課,不但影響學生的積極性,也會阻礙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的提高,使英語閱讀課失去了初衷,變得面目全非。
“互聯(lián)網+”時代下,各種高科技新鮮事物應運而生,智能手機的普及更是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微信、微博及各種自媒體網絡平臺每天帶來海量最新信息。大學生作為社會成長力量,接受新鮮事物能力較強,而網絡資源如此豐富便利,必然吸引他們的注意并占據他們很多精力。而前文提到過,英語閱讀教材最大的缺陷是缺乏時效性,教材中的課文很少涉及當前社會熱點話題,與學生生活有很大距離,學生難以產生共鳴和興趣。不僅如此,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方法單一,師生互動不夠,降低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學生只是機械背誦課文里的單詞和句型,并沒有真正參與到教學中來,這種沒有活躍度的課堂缺乏生機,也使得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不斷消退。
針對英語閱讀課程的現(xiàn)狀,“互聯(lián)網+”時代的英語閱讀教學應該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所提供的學習資源,解決存在的問題。具體如下:
如前所述,雖然教師會優(yōu)先選用更適合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材,但是閱讀教材從編寫到出版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即便是再好的教材,編寫時選取了最新的英語文章,出版使用后也難免有些過時。要解決這個問題,就不能拘泥于一本教材,可以借助豐富的網絡資源完善教材結構,補充大量的學習素材和資料。網絡資源時時更新,可以為學生提供最新的英語資訊,而且方便快捷,輕點鼠標就可以找到想要讀的內容。補充閱讀的材料可以是各大報刊的英語新聞、當今社會的熱點話題,也可以是英語流行文學作品,乃至英語演講等。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各類英語網站 China Daily、News Week、21stCentury等,并結合教材單元主題精選不同風格且適合學生英語水平的文章,這些電子材料圖文并茂而且用手機就能閱讀,更能吸引學生并拓寬學生的視野,同時也補充了教材中學不到的新詞熱詞。
英語閱讀屬于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不應采用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教學模式,而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引導為輔,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對教學過程進行合理設計。
課前預習環(huán)節(jié)可以打破教材內容的局限,采用布置作業(yè)的形式,要求學生課下通過網絡查找與所學內容相關的背景資料,因為不同的文章涉及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會對文章的理解產生極大影響。學生只有充分了解相應背景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內涵。教師通過提問進行檢查,并把學生找到的內容加以概括和深化,幫助學生掃清閱讀障礙。課上教學環(huán)節(jié)應擺脫“教師一言堂”的模式,擴大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自主權,而教師則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及高質量知識要點的提供者。并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制作集文本、動漫、圖畫等為一體的PPT或播放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給學生以直觀的教學效果,實現(xiàn)閱讀內容的情景化教學。教師還應在教學中傳授閱讀技巧,如詞義猜測法、快速閱讀法及查讀略讀法等。首先結合課文內容講解閱讀策略,然后借助網絡對相關材料進行搜索和擴展閱讀,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的有效度。課后復習環(huán)節(jié)可采取小組任務的方式進行,小組成員分工協(xié)作共同完成針對課程教學內容的擴展閱讀任務,通過網絡搜集CNN、BBC、VOA和China Daily等知名報紙中相關英語文章,進行延伸閱讀和分組討論,分析梳理后形成自己的見解,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互聯(lián)網+”時代的閱讀變化很大,人們更傾向于通過網絡閱讀篇幅短、好理解、趣味性強的文章,即“碎片式閱讀”的方式。學生也更易被有趣的文字或標題所吸引,淺閱讀方式使得網絡時代的英語學習者普遍對教材內容失去興趣。因此,教師補充的英語閱讀材料一定要具備趣味性,通過豐富的網絡資源選擇內容貼近生活、反映社會現(xiàn)狀及最新科技發(fā)展的文章,學生的注意力自然就會被吸引,也會樂于討論并發(fā)表見解,閱讀興趣自然隨之產生。
在閱讀形式上,除了閱讀教材這種傳統(tǒng)紙媒外,更應利用各種網絡平臺如微信、英語學習APP、知名英語網站等,使英語閱讀不僅局限在教室里,學生可以通過智能手機、電腦隨時隨地學習。這種在線閱讀使得英語閱讀課的教學從傳統(tǒng)模式向移動端教學的方式轉變,英語學習也從課堂延伸到課外,開拓了英語閱讀的學習空間,進而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互聯(lián)網+”時代下,教育和互聯(lián)網的融合勢不可擋,而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英語教學也呈現(xiàn)出了這樣的發(fā)展趨勢。在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yè)閱讀教學中應用網絡資源,可以突破傳統(tǒng)情況下對教材和課堂的限制,能對課堂教學進行有效優(yōu)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改進教學效果,體現(xiàn)出了應用型的特色。這種多元和全方位的現(xiàn)代化教學模式,為英語閱讀教學改革提供了便利條件,且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因此必將促進英語專業(yè)閱讀教學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