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民樂縣六壩鎮(zhèn)五壩小學 王生萬
2019 下半年統(tǒng)一采用部頒新教材,是適應國內外形勢發(fā)展需要的必然選擇。其意義在于,對國學的重視程度加大,對西學的重視程度相對減輕。其具體表現(xiàn)是:語文課的分量加大,學習難度和考核力度加大:而相應的數(shù)學、英語課的分量則有所減少,學習難度和考核力度也有所減輕。還有就是重視語文教學中的趣味性與情感性,課外閱讀與課內教學相統(tǒng)一,提倡自主學習、互動式學習、開放式學習等等。中小學語文教材的新變化是伴隨著新一輪教育教學改革的目標而展開的,尤其是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詞篇幅增多,分量加大,難度加大,考評力度加大,反映了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提倡與重視,通過對傳統(tǒng)文化的深入學習以強化學生的愛國熱情、人文素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同時也實現(xiàn)了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目的。這一系列新變化都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要求,是目前每一個小學語文教師都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內涵豐富,包羅萬象,意境優(yōu)美,或言志,或嘆景,或抒情;觸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語言精練,韻律優(yōu)雅,格式齊整;看起來養(yǎng)眼,讀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梢哉f是中國古代文化中最為精華的部分,充分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語言文字的優(yōu)越性。學習和朗誦古詩詞,學生在領會和體驗古代人文情懷的同時,也接受著中國語言文字韻律和格律美的熏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示范朗誦、領讀,讓學生充分體會古詩詞的韻律和格律美,認識中華語言文字的獨特優(yōu)越性。古詩詞從內容上來說屬于文學體裁,是用來抒發(fā)情感和表情達意的,相當于現(xiàn)代詩歌和散文。其中寄寓著古代文人豐富多彩的愛恨情仇和情感體驗。通過對古詩詞的學習,能夠增長學生的見識,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養(yǎng)成豐富多彩和健康向上的個人情感,進行德育熏陶,養(yǎng)成愛國與感恩情懷,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奠定基礎。
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夠更好地記憶,只有產生了深刻的情景體驗和情感體驗的古詩文,才能記憶得更加深切和牢靠。古詩詞教學,不能一味地讓學生死記硬背,不能一切為了應付考試。教師要通過耐心細致的講解讓學生了解具體的時代背景、自然環(huán)境以及作者的情緒和心情,借助圖片和投影向學生展示具體的歷史場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小學語文電子課件制作,先要通過圖片或動畫片段給學生充分展示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的情感體驗和寫作動機,讓學生在產生了強烈的趣味性和情感性的基礎上,再讓他們記憶和背誦,切忌為了達到應試的目的而讓學生死記硬背。
比如,在教授《游子吟》這一古詩文的時候,先要讓學生了解在中國古代“男耕女織”的農業(yè)社會里,孩子們身上穿的衣服,從紡紗到織布、再到成衣、以及后來的縫縫補補,都是由母親一手操持和完成的。知道了這些,學生就了解了古代社會的母親是多么辛苦,對母親的感恩之情便油然而生。然后再通過展示圖片或放映動畫片段讓學生加深情感體驗。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朗讀和背誦這首詩,就會覺得意味深長、印象深刻,甚至終生難忘。文以載道,古詩文的講解,要實現(xiàn)文與道相統(tǒng)一、知識性與字詞句基本功訓練相統(tǒng)一,提升素質與考核考評相統(tǒng)一,要讓學生在學習古詩文的同時進行快樂閱讀,體驗人生情感、得到感恩教育,享受美感體驗。
部頒小學語文新教材課后加了“與大人一起讀”的新欄目,這就使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更加合情合理、更加符合常規(guī)。同時也為開展大語文、大閱讀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條件,能夠得到家長的理解、積極配合和支持,這對增進親子感情,加強家校聯(lián)系,相互協(xié)作、共同培養(yǎng)孩子成才大有益處。家長直接參與孩子的課外閱讀活動,可以為孩子查找、提供課外閱讀書籍,陪伴孩子一起閱讀,加深親子情感,分享孩子們快樂,關注孩子的個性發(fā)展和精神成長,指導孩子形成正確的是非道德觀念等。小學語文教學,課內學知識,課外求應用;課內學范文,課外求拓展;課內打基礎,課外求提高。在課內教學的啟發(fā)下,在父母的幫助與監(jiān)護下,與大人一起閱讀,可以克服找不到閱讀資料、無目標亂讀低俗不健康書籍、敷衍應付不認真閱讀等弊端,將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真正落實到位,收到最佳效果。
中華民族是富于幻想和創(chuàng)新的民族,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具有極高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能力,不僅在人文科學方面有著輝煌成就,就是在自然科學領域也璀璨奪目。比如,小學語文課文中的《嫦娥奔月》《龍宮探寶》《夸夫追日》等神話寓言故事,就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富于偉大創(chuàng)新夢想的證明。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為世界做出了極大貢獻;建于秦朝的四川都江堰工程,是古代歷史上最偉大的水利工程。讓學生認識這些,能夠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立志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發(fā)奮學習。
總之,小學語文新教材為我們提供了機遇,但同時也是一種責任與挑戰(zhàn)。語文課內容博大精深,教師必須不斷學習,以豐富自己的學識。認真閱讀《小學語文新課標》,領會其宗旨和要求。相互學習,不斷交流與探索,以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質。
參與文獻:
[1]趙天華.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J].新課程(小學),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