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建軍
(阜寧縣新溝鎮(zhèn)衛(wèi)生院,江蘇 鹽城 224404)
2型糖尿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此病是一種因人體內胰島素分泌功能缺陷或胰島素的敏感性下降所導致的慢性代謝性疾病。近年來,此病已成為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目前,臨床上多采用藥物療法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為該病患者合理地選擇口服降糖藥的種類是提高其臨床療效、保障其用藥安全性的關鍵[2]。本文以近年來阜寧縣新溝鎮(zhèn)衛(wèi)生院接診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聯(lián)用二甲雙胍與格列吡嗪治療該病的臨床效果。
本次研究對象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間阜寧縣新溝鎮(zhèn)衛(wèi)生院接診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41例/組)。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為34~61歲,平均年齡為(54.28±3.25)歲;其病程為1~11個月,平均病程為(4.87±0.13)個月;其中,有21例男性、20例女性。觀察組患者的年齡為34~62歲,平均年齡為(54.33±3.37)歲;其病程為1~12個月,平均病程為(4.58±0.27)個月;其中,有19例男性、22例女性。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對對照組患者用吡格列酮(生產廠家: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040631)進行治療。該藥的用法為:口服,15~30 mg/次,1次/d。對觀察組患者聯(lián)用二甲雙胍(生產廠家: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23370)與格列吡嗪(生產廠家:北京京豐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1021516)進行治療。二甲雙胍的用法為:口服,250~500 mg/次,2~3次/d。格列吡嗪的用法為:口服,5~10 mg/次,2~3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服用3個月。
用藥3個月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依據(jù)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糖尿病專業(yè)委員會起草的《中西醫(yī)結合糖尿病診療標準(草案)》(2005)將其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個等級〕、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兩組患者進行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的測定,采用離子交換高壓液相法對其進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測定。
顯效:治療3個月后,患者空腹血糖的水平較治療前降低的幅度>30%或低于7.0 mmol/L。有效:治療3個月后,患者空腹血糖的水平較治療前降低10%~30%或低于8.5 mmol/L。無效:治療3個月后,患者空腹血糖的水平較治療前降低的幅度<10%或未發(fā)生改變。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均錄入到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2.68%)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73.17%),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對比 [n(%)]
治療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的水平、餐后2 h血糖的水平及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均較低,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對比 (mmol/L,±s )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對比 (mmol/L,±s )
組別 例數(shù) 空腹血糖水平 餐后2 h血糖水平 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觀察組 41 6.52±1.33 8.16±1.05 6.33±1.41對照組 41 8.74±1.54 11.61±1.47 9.64±2.07 t值 6.986 12.229 8.462 P值 <0.05 <0.05 <0.05
2型糖尿病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以慢性高血糖為典型特征的異質性代謝性疾病。該病患者可發(fā)生糖尿病神經病變,其內臟自主神經及交感神經節(jié)的細胞可發(fā)生變性、壞死,從而可誘發(fā)各種并發(fā)癥,并降低其機體的抗感染能力[2]。為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地選用降糖藥對提高其治療的效果、改善其臨床癥狀、控制其病情的進展至關重要。
格列吡嗪是臨床上治療2型糖尿病常用的磺酰脲類口服降糖藥,適用于絕大多數(shù)的該病患者。該藥可促使患者體內的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有效降低其機體中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用格列吡嗪治療2型糖尿病的機制為:該藥可與機體中b細胞膜表面的磺酰脲受體特異性結合,使K+通道關閉、膜電位改變、Ca2+通道開啟、胞液內游離鈣離子(Ca2+)的水平升高,進而促使機體分泌胰島素。該藥還具有一定的改善血脂異常的作用,可降低患者體內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的水平[3]。
以二甲雙胍為代表的雙胍類口服降糖藥適用于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該藥可作用于機體的外周組織,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高胰島素血癥。該藥在減輕胰島素抵抗、減少內源性胰島素的分泌需求、保護胰島細胞功能等方面也具有顯著的功效。
吡格列酮屬于胰島素增敏劑。該藥能不通過促進胰島素的分泌來治療2型糖尿病,但可抑制和減少外周組織和肝臟的胰島素抵抗,減少肝糖的輸出[4]。有研究人員用吡格列酮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結果顯示,該藥可增加患者機體中胰島素的敏感性,升高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性,從而改善其體內的葡萄糖平衡障礙[5]。不過,臨床實踐證明,該藥更適用于不能單純依靠調節(jié)飲食及進行運動來控制血糖水平的非胰島素依賴性2型糖尿病患者。
綜上所述,與單用吡格列酮治療2型糖尿病的效果相比,聯(lián)用二甲雙胍與格列吡嗪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更為顯著,可有效改善其血糖的水平。不過,筆者認為,臨床上應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合理地選擇口服降糖藥的種類,從而達到改善其病情、促進其康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