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 劉玉林
摘要:隨著我國森林資源的過度開發(fā),我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而林木育種學課程實踐教學是培養(yǎng)林木實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這也使得林木育種學逐漸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實際上林木育種學是一門具有實踐性的課程,但是在實際教學實踐中,卻存在一定的問題,這會對實踐教學的質量產生不利的影響?;诖?,文章主要對林木育種學課程實踐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林木育種學;課程實踐;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51-0146-02
在林學專業(yè)中林木育種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這門課程主要是以遺傳和進化規(guī)律為指導的,對林木優(yōu)良品種選擇和良種繁育技術進行研究的一門科學。其通過從遺傳角度進行控制,提供優(yōu)質的林木品種和相對穩(wěn)定的種苗技術和方法,以此來實現(xiàn)森林定向培育和高效生產。而林木育種學課程實踐教學則可以將育種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幫助學生根據實際生產的需求,對林木遺傳改良進行研究,進而制定出科學、高校的林木育種計劃,以此來為我國培養(yǎng)出更多的林木專業(yè)人才,促進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一、林木育種學課程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不注重實踐教材建設,實踐教學學時較少。目前很多高校的林業(yè)專業(yè)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意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只注重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導致林木育種學課程實踐教學缺乏完整的、系統(tǒng)的教材,大多數高校都是采取自編實驗實習指導的方式來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的,使得實踐教學一直依附于理論教學,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1]。另外,由于林木育種學課程實踐教學不受重視,很多高校的林業(yè)專業(yè)都會將實踐教學的課時進行壓縮,但是卻要求教師在有限的學時內完成大量教學任務,幫助學生掌握育種學基本理論知識,讓他們具備根據實際生產需求,制定科學高效的林木育種計劃以及分析和解決林木遺傳改良上的科學研究問題的能力,這對于林木育種學課程實踐教學具有非常大的難度。
2.項目設置缺乏綜合性。林木育種學課程實際上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學科,實驗教學是該門課程實踐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是大多數高校在對林木育種學的實驗項目進行設置時,以傳統(tǒng)驗證性的實驗為主,比如:對染色體的數目以及組型進行分析和觀察等。在這類實驗當中都只注重對理論知識的驗證,但是卻無法很好地對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創(chuàng)新意識進行提升。綜合性和設計型的實驗項目是非常少的,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只需要按照課本中的實驗步驟進行一步步操作即可,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逐漸對實驗學習失去興趣,這對于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進而導致很多林業(yè)專業(yè)學生在畢業(yè)后無法很好地適應生產技術和科研工作的需求。
3.實踐教學目標單一。目前大多數高校林業(yè)專業(yè)都是采取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來對學生進行要求的,在對教學目標進行設置的過程中也沒有充分地考慮到學生認知水平、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異性,進而導致在該教學目標指導下的實踐教學無法很好地實現(xiàn)分類教學和因材施教。這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在完成規(guī)定的實踐教學內容之后,無法進行更加深層次的訓練,導致他們難以實現(xiàn)自我提升[2]。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他們則很好地完成同一的實踐教學目標,這會對他們的學習自信心造成嚴重的打擊。
4.教學方式落后。由于我國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很多高校的林木育種學課程實踐教學中,還是采取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講授實驗操作的原理和步驟,并為學生進行演示,然后要求學生按照教師所操作的實驗步驟進行模仿實驗。在這樣的實踐教學模式當中,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進而無法有效地調動學生對于實驗教學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實踐教學的效果非常不理想,同時還會限制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5.缺乏完善的考核方式。由于高校林業(yè)專業(yè)對于林木育種學課程實踐教學的不重視,實驗成績在林木育種學課程所占比例非常低。并且很多教師都是根據學生的實驗報告來對學生的實驗成績進行考核和打分的,不注重對學生實驗過程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考核,會嚴重限制學生自由發(fā)揮。
二、林木育種學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措施
1.完善實驗教材建設和實踐教學內容。高校林木育種課程實踐教學應當要以重新修訂的《林木育種學》實驗教學大綱和實驗學習指導為依據,在實驗教學中多設置綜合性和設計型的實驗項目,比如:林木育種的田間試驗設計、遺傳力與遺傳增益的估算、林木育種中的比較試驗結果分析和應用、超級苗木的選擇、優(yōu)樹選擇等。另外,高校林業(yè)專業(yè)還應當將林木育種學課程實踐教學和森林培育學實習相結合,并將其合并為一門綜合課程實習項目,進行單獨考核[3]。該門綜合課程實習項目主要包括林木種苗的實習內容以及超級苗的選擇、嫁接和林木雜交等。這樣就可以將單一的實習變?yōu)榫C合學習,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對專業(yè)知識進行深化理解,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
2.充分利用新技術和新方法進行實踐教學。目前在很多林木育種實驗項目當中都需要借助計算機編程軟件來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為了讓學生今后更好地適應科學研究的需求,在林木育種學課程實踐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地引進各種新技術和新方法來對實驗方法和實驗分析手段進行不斷更新,從而幫助學生掌握更多先進的實驗方法。另外,在實驗結束后,教師還應當要求學生必須以論文格式完成實驗報告,并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結果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3.注重課外實踐。在林木育種學課程實踐教學中由于實踐教學的學時有限,教師可以將課外學習作為實踐教學的有效補充。比如:教師可以在網絡平臺上,預先為學生布置實驗項目,讓學生自己在課前查閱相關的資料,對實驗內容和實驗目的進行初步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在課堂上開展實驗教學可以有效地節(jié)約課堂時間。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具有較強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學生在課后和自己參與一些科研項目的研究,以此來鍛煉學生的科研能力。
4.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是提升林木育種學課程實踐教學的重要途徑。因此,高校應當建立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注重對學生實驗過程的考核和評價,比如:學生在實驗過程的學習態(tài)度、考勤、實驗技能、實驗報告等[4]。教師可以根據這些指標的重要性設置不同比例的分值,當實驗結束后,根據學生的表現(xiàn)打出分數,以此來確保實驗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林木育種學課程實踐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專業(yè)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傳統(tǒng)的林木育種課程實踐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嚴重影響到該門課程的教學質量。因此,各大高校的林業(yè)專業(yè)應當加強對該門課程的教學改革,根據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改進和優(yōu)化措施,以此來提升實踐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增強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自覺性,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進而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君,康向陽,李偉,等.“林木育種學”課程實踐教學的改革探索——以北京林業(yè)大學為例[J].中國林業(yè)教育,2015,33(4):59-62.
[2]張應團,易詠梅.林木育種學實踐教學改革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6,(23):118-119.
[3]李淑娟,劉桂豐,楊傳平,等.加強高等林業(yè)院校本科生林木遺傳育種實踐教學的探索[J].中國林業(yè)教育,2008,26(5):70-72.
[4]張麗杰,孫曉梅,周永斌.構建農林高等院?!读帜具z傳育種》課程實踐教學體系[J].中國科技信息,2010,(7):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