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海嬌
摘 要 馬鈴薯是一種極容易感染病毒的農作物,在種植過程中,如果沒有做好品種更新,感染病毒的馬鈴薯就會表現(xiàn)為植株矮化、生長發(fā)育不良、葉片卷曲、葉片變小、薯塊變得瘦弱,嚴重影響到產量和品質,最終導致馬鈴薯的品種性能喪失,失去其應有的利用價值。因此,在轉變傳統(tǒng)農業(yè)生產模式,發(fā)展現(xiàn)代農業(yè),構建科學合理的種植體系的基礎上,就需要加大脫毒馬鈴薯良種防疫體系建設,不斷提高馬鈴薯種薯的質量,增加種植效益。本文主要結合實際工作經(jīng)驗,論述了脫毒馬鈴薯良種繁育技術體系,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加速繁育技術的推廣應用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 脫毒馬鈴薯;良種繁育;推廣
脫毒馬鈴薯繁育,是指應用一系列的物理、化學、生物等技術措施,將馬鈴薯體內的病毒去除之后,獲得無病毒或者少病毒的馬鈴薯植株。由于農民群眾連續(xù)多年使用同一個品種,在同一個地塊上種植馬鈴薯,使得病毒侵染率不斷增加,植株逐漸變小,生產能力逐漸變差,馬鈴薯的生產性能出現(xiàn)了嚴重的退化現(xiàn)象。
1 脫毒苗培育
1.1 培養(yǎng)基選擇
脫毒馬鈴薯種苗培育,主要采用不添加任何生長劑和有機元素的液體培養(yǎng)基。
1.2 莖尖組織獲取
按照青海省農林科學院提供的技術方案,選擇使用莖尖剝離脫毒技術獲得莖尖組織,主要將馬鈴薯體內的普通花葉病毒、重花葉病毒卷葉病毒、紡錘塊莖類等病毒去除,從而恢復品種生產性能,防止品種生產性能嚴重退化。
1.3 組織快繁
在脫毒苗培育過程中,通過有效的病毒檢測,將不帶有任何病毒的組織培養(yǎng)苗切斷繼續(xù)進行擴繁。當脫毒的馬鈴薯幼苗生長到7-8片葉子之后,在無菌條件下從培養(yǎng)瓶當中取出。然后將幼苗剪成小段,每個小段上攜帶有一個小葉片,將其放置在三角培養(yǎng)瓶當中。每個培養(yǎng)瓶放置30-40個小段。將培養(yǎng)瓶放置在恒溫培養(yǎng)室當中,溫度控制在20-25℃,相對濕度控制在80%,保證光照充足[1]。在適宜的溫度濕度和光照條件之下,一般經(jīng)1-2個月的培養(yǎng),就可以獲得7-8片葉片的新植株,然后進行再一次的切斷擴繁。在每次擴繁之前,都需要對病毒攜帶情況進行檢測,及時去除帶病的植株。
2 微型薯生產
這部分工作必須在無菌密閉條件下進行,通常情況下,主要在消毒過的網(wǎng)棚或者溫室當中進行生產。將擴繁生產出來的脫毒幼苗放置在恒溫培養(yǎng)室當中,溫度控制在 20-25℃,濕度控制在80%進行煉苗處理。然后將經(jīng)過煉苗處理的脫毒幼苗移栽到溫室當中,選擇無土栽培模式,主要以消毒的蛭石粉為培養(yǎng)基,每平米定植 400-500株[2],苗床溫度控制在20-25℃,相對濕度控制在80%。在整個培育期間,一定要堅持無菌密閉栽培模式,一般經(jīng)過60天的培養(yǎng)就能夠收獲微型薯。收獲回來之后晾曬1-2天,按照具體的品種和規(guī)格分級存放,確保整個存放地衛(wèi)生清潔。
3 原種和良種繁殖
3.1 種薯的選擇和處理
在進行原種馬鈴薯生產過程中,對整個栽培條件提出了更高要求,通常情況下應該選擇封閉隔離條件較好,氣候冷涼,空氣濕潤,交通便利,土壤疏松多孔,肥力條件較好的土地作為種植地。在原種馬鈴薯生產之前,應該對種植地的土壤進行有效的病毒檢測,然后選擇使用已經(jīng)脫毒的微型薯作為生產種薯的主要原料,保證品種純度高達100%。微型薯在播種前10天,從儲藏窖中取出,選擇無明顯病蟲害,無腐爛的微型數(shù),在15-18℃的環(huán)境下散射光催芽處理,當芽眼變綠之后大田點播。在播種之前應該做好土壤的翻耕處理工作,翻耕深度控制在20-25cm,保證土壤層疏松多孔,達到播種狀態(tài)。結合土壤翻耕,每畝追施完全腐熟的有機肥1000-1500kg,或者施入商品有機肥50-150kg,使用馬鈴薯專用配方肥每畝50kg?;旌现缶鶆虻娜霾サ降乇?,翻耕到土壤層以下。
3.2 科學播種
當日平均氣溫維持到5℃,土壤從15cm解凍,就可以進行播種了。一般情況下,馬鈴薯播種控制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每畝播種量控制在4000-4500株。行株距控制在40×25-30cm,播種深度控制在15cm[3]。
3.3 田間管理
馬鈴薯播種之后,應該做好田間的巡視檢查等工作,如果發(fā)現(xiàn)缺苗,應該選擇同一個催芽好的品種進行補種,確保田間出全苗,培育壯苗。進馬鈴薯幼苗生長到10cm后,進行第1次培土作業(yè),培土高度控制在5cm。馬鈴薯進入現(xiàn)蕾期之后,結合中耕除草進行第2次培土,高度控制在10cm。另外在現(xiàn)蕾期,還需要做好追肥工作,一般選擇使用2%的尿素溶液和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10kg進行田間噴霧。對于肥力供給充足,馬鈴薯生長較為旺盛的,應該及時使用矮壯素或者多效作進行蹲苗處理,保證馬鈴薯高度控制在60cm。在栽培管理過程中,應該重點做好馬鈴薯早疫病晚疫病的防治工作,一旦出現(xiàn)發(fā)病植株,立即拔除帶出田間。并在整個種植地噴灑80%的代森錳鋅可適性粉劑500倍液,每間隔10天使用一次,連續(xù)使用2-3次。馬鈴薯進入開花期之后,還應該做好蚜蟲的防治工作,選擇菊酯類農藥進行定期噴霧。
4 合理儲存
原種和良種必須保存在通風良好的儲存窖當中。有條件的種植戶應該在儲存窖當中設置相應的通風設施,保證通風罩內溫度濕度適宜。通常情況下儲存原種和良種馬鈴薯的儲藏窖溫度控制在4℃以下,當外界溫度達到-5℃之后,立即將儲存窖密閉起來確保,確保儲存窖溫度很定。另外在整個儲藏期間,還應該確保馬鈴薯表面干燥,馬鈴薯塊莖含水率控制在80%左右。
參考文獻
[1]李永軍.馬鈴薯種子培育技術的研究[J].農業(yè)與技術,2018,38(4):59.
[2]吳曉瓊.馬鈴薯脫毒種薯體系建設發(fā)展成效及對策[J].農業(yè)與技術,2018,38(8):153-154.
[3]冉代輝.什邡市實施馬鈴薯良種繁育項目的主要措施與主要成效[J].南方農業(yè),2018,12(17):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