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朋
(遼寧省沈陽市康平縣人民醫(yī)院麻醉科,遼寧 康平 110500)
無痛結腸鏡檢查術多在淺麻醉的狀態(tài)下進行的,其最為常發(fā)的麻醉風險就是呼吸抑制[1]。因此,在檢查過程中維持患者的呼吸功能平穩(wěn)、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對保障無痛結腸鏡檢查術的順利進行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多采用復合給藥的方案,麻醉效果好且安全性高?,F(xiàn)本研究選擇在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lián)衿诮邮軣o痛結腸鏡檢查術的80例患者,隨機均分成兩組:復合組(40例,靜脈注射納布啡復合丙泊酚)及丙泊酚組(40例,靜脈注射丙泊酚),以對比觀察及評價無痛結腸鏡檢查術中應用納布啡復合丙泊酚的臨床麻醉效果及應用安全性,以期為臨床尋求更佳無痛的麻醉方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在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lián)衿诮邮軣o痛結腸鏡檢查術的80例患者,隨機均分成兩組:復合組(40例,靜脈注射納布啡復合丙泊酚)及丙泊酚組(40例,靜脈注射丙泊酚)。復合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34~66歲,平均年齡(42.51±3.17)歲。丙泊酚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34~65歲,平均年齡(42.47±3.13)歲。納入標準:BMI為18~25 kg/m2;無嚴重心、腦、肺、肝、腎、血液、神經及精神系統(tǒng)等病史,也無呼吸困難及休克等癥狀;無丙泊酚過敏史[2]。本研究已獲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全部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資料對比具有良好的可比性,無納入統(tǒng)計學分析的意義(P>0.05)。
1.2 方法:術前囑患者禁食禁水6~8 h,經鼻導管吸氧,氧氣流量控制在2 L/min;建立外周靜脈給藥通道;應用心電監(jiān)護儀,以常規(guī)監(jiān)測生命體征。復合組患者經靜脈注射納布啡0.1 mg/kg,時間為60 s,5 min后靜注丙泊酚1.0 mg/kg;丙泊酚組患者則靜注丙泊酚1.0 mg/kg。兩組均在睫毛反射消失后實施結腸鏡檢查術,并在術中維持泵注丙泊酚,速率為4~6 mg/(kg·h)[3]。若患者仍有體動反應發(fā)生,則可單次追加10 mg丙泊酚。術后送至恢復室進行觀察,待其復蘇且意識完全清醒后,觀察生命體征及不良反應情況,無異常后準予離院。
1.3 觀察指標:記錄兩組的麻醉誘導時間、睫毛反射消失時間、麻醉復蘇時間、睜眼見人恢復時間以及術中、術畢后5 min、10 min時的生命體征情況,如MAP(平均動脈壓)、HR(心率)、RR(呼吸頻率)及SpO2(脈搏血氧飽和度);評估及記錄兩組術中及術后清醒后5、30、60 min時的VAS評分(視覺模擬評分)及Ramsay鎮(zhèn)靜評分的情況;另外,還要觀察及記錄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清醒后1 h內的不良反應情況,如①術中:血壓升高或減低、竇性心動過速或減慢、嗆咳、呃逆、體動反應以及注射痛等[4],②術后:呼吸抑制、躁動不安、頭暈、惡心以及嘔吐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整理及核對研究數(shù)據(jù),無誤后輸入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中行分析檢驗,計量資料以t值檢驗、以()表示,計數(shù)資料以χ2值檢驗、以例數(shù)和百分率(%)表示,比較結果以P<0.05提示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
2.1 各種時間指標的比較:兩組麻醉誘導時間、睫毛反射消失時間、麻醉復蘇時間及術后睜眼見人恢復時間的比較結果均表現(xiàn)為復合組短于丙泊酚組,即復合組:(1.35±0.45)min、(5.62±1.56)min、(8.13±1.68)min、(11.12±2.47)min,丙泊酚組:(1.71±0.87)min、(7.34±2.11)min、(10.63±2.45)min、(15.11±3.54)min,差異均有較為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各時點生命體征的比較:兩組患者術中、術畢后5 min、10 min時的MAP、HR、RR與SpO2水平的對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均表現(xiàn)為復合組好于丙泊酚組。
2.3 各時點VAS評分與Ramsay鎮(zhèn)靜評分的比較:兩組術中及術后清醒后5、30、60 min時的VAS評分和Ramsay鎮(zhèn)靜評分的比較結果均表現(xiàn)為復合組優(yōu)于丙泊酚組,即復合組:(3.75±0.65)分、(2.72±0.36)分、(2.04±0.28)分、(1.10±0.17)分,丙泊酚組:(4.78±1.27)分、(3.45±1.15)分、(2.68±0.68)分、(2.01±0.51)分,差異也均存在鮮明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4 各時段不良反應情況的比較:兩組患者術中及術后清醒后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間的差異情況也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均表現(xiàn)為復合組低于丙泊酚組,即復合組5%(2/40,體動反應1例、呃逆1例、2.5%(1/40,躁動不安1例),丙泊酚組:20%(8/40,血壓升高2例、竇性心動減慢1例、呃逆3例、體動反應2例)、17.5%(7/40,一過性呼吸抑制2例、躁動不安3例、惡心1例、嘔吐1例)。
結腸鏡檢查術是一種具有侵入性的操作,會刺激待檢者的結直腸,可導致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增強,從而引發(fā)各種應激反應,如血壓升高或減低、竇性心動過速或減緩、惡心、嘔吐、嗆咳、呃逆、躁動不安及呼吸抑制等[5]。因此,在實施無痛結腸鏡檢查術時,應合理選用對呼吸及循環(huán)系統(tǒng)抑制作用輕微的麻醉藥劑,并采用聯(lián)合用藥方案,以充分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增強麻醉效果,減少及抑制應激反應。納布啡為激動拮抗型嗎啡類藥物,其鎮(zhèn)痛活性強,多用于緩解中重度疼痛,而對呼吸抑制的作用弱,能夠平穩(wěn)機體血流動力學,并且應用成癮性極低,已成為臨床常用的一種鎮(zhèn)痛藥劑,可作為復合全麻時的輔助用藥,麻醉效果良好。丙泊酚是一種新型、快速且短效的靜脈麻醉藥劑,普遍應用于麻醉誘導、麻醉維持以及危重患者的鎮(zhèn)靜,其本身并無鎮(zhèn)痛作用,但具有麻醉誘導起效快、復蘇迅速、清醒后功能恢復完善且應激反應少等優(yōu)點。納布啡復合丙泊酚時,不僅可發(fā)揮其各自的作用功效,而且可減少藥劑量,利于抑制應激反應的發(fā)生,應用安全性高。綜上所述,納布啡復合丙泊酚用于無痛結腸鏡檢查術的臨床麻醉效果穩(wěn)定且良好,不會增加患者術中及術后不良反應情況的發(fā)生,可安全應于無痛結腸鏡檢查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