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吉紅
摘 要:小學語文是一門集思考與創(chuàng)造于一體的學科。課程內容生動活潑,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然而,僅僅依靠教學內容的生動性還遠遠不夠。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轉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如何轉變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在研究學生心理活動的前提下,運用教育心理學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結合具體案例,探討教育心理學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的應用。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應用程序分析
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不僅是對學生語言基礎知識的灌輸,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心理素質和綜合語言素質的培養(yǎng),使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心態(tài),更積極地學習中文知識。那么,如何加強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從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出發(fā),分析了小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闡述了教育心理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教育心理學內涵分析
教育心理學研究的重點是將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和研究成果有效地應用于教育中,從而具有一定的交叉性。教育心理學有著廣泛的應用,不僅可以應用于課程的設計、教學方法的改進,而且在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和解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方面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
二、當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
1.網(wǎng)絡信息對小學生心理的影響
隨著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上各種積極和消極的思想對學生的心理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最明顯的是小學生有嚴重的炫富現(xiàn)象和攀比心理。小學是人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小學生抵抗外部誘惑的能力相對較弱,容易受到網(wǎng)絡不良信息的影響,導致嚴重的心理疾病。
2.不同地區(qū)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異
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我國城鄉(xiāng)發(fā)展差距不斷擴大。總體而言,城區(qū)經(jīng)濟條件優(yōu)越,教育資源相對豐富,教學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因此,學校更加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然而,在經(jīng)濟發(fā)展不受限制的農村地區(qū),許多中青年選擇在城鎮(zhèn)工作,導致他們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的關愛,這些孩子容易產(chǎn)生消極和不善交際的心理。加之農村地區(qū)辦學條件有限,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足夠的重視。
3.學校的重視力度不強
雖然教學改革在中國已經(jīng)流行了一段時間,但不可避免會有這樣一個現(xiàn)象:一些學校仍不得不采取傳統(tǒng)的落后的教學方法來管理學生,最明顯的是,有些學校只作為評估的標準老師,為了充分利用課堂的時間,一些學校甚至不設置心理類課程。雖然在短期內提高了教學效率,但從長遠來看卻不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三、教育心理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通過以上對我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的分析,我們知道當前我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就不利于小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教師在日常的語言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教育心理學的滲透,只有將二者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培養(yǎng)出健康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如何將教育心理學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地結合起來,以下是詳細說明: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育心理學內容
健康心理學強調主體的參與。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創(chuàng)造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通過參與活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生的適應力。此外,教師還應立足學生的生活實踐,通過創(chuàng)設不同的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應對技能。雖然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在一定的教學階段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在當前教學改革不斷演進的過程中,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現(xiàn)代教學的需要?,F(xiàn)代教學活動更加注重對學生心理的教育,通過營造教學氛圍來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反過來,學生也在閱讀文學作品中樹立了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例如:《丑小鴨》是一個我們都知道的童話故事。它主要講述的是丑小鴨因為它的丑陋外表而被周圍的人嘲笑,但它并不在意,而是努力做自己的事情,漸漸地它長大了,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只美麗的天鵝。這節(jié)課的課文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在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老師應該警告學生,當他們身處逆境時,不應該沮喪或自卑,他們必須敢于改變自己的處境。
2.培養(yǎng)語文教師的心理健康素質
教學改革也對小學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要求教師講解學生的基本語言知識,而且通過學生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水平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何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水平,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掌握語言知識,還要學習相關的教育和心理學知識。教育心理學本身是一門交叉學科,教師應加強心理學和教育學的學習,實現(xiàn)教育心理學與小學語言的有效融合,為促進教師的綜合語言素養(yǎng)發(fā)揮科學作用。例如:《燕子媽媽的笑》,通過這個童話故事來提醒同學們,人總是在不斷的探索中前進,我相信通過不斷的努力和思考可以獲得更豐富的經(jīng)驗。
總之,教學改革也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語文的基本知識,而且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滲透教育心理學知識。本文分析了我國小學生心理素質的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我國小學生的心理素質相對較差。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充分利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心理學內容。
參考文獻:
[1]韋芳,覃賢.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基于課堂觀察的分析[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3(5):112-117.
[2]蔡明花.問題式教學在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中的應用[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3(2):46-48.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