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容 鄔浦洲
【摘 要】目的:分析混合痔外剝內扎手術的圍術期護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將158例外剝內扎術治療混合痔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79例,對照組患者圍術期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觀察組患者圍術期給予綜合護理模式,分別將兩組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術后疼痛以及手術并發(fā)癥等情況進行統計學比較。結果:觀察組患者術后創(chuàng)面愈合良好率為97.5%,手術后12h的VAS評分為(3.5±0.9)分,首次排便時的VAS評分為(3.1±0.7)分,手術后2d的VAS評分為(2.5±0.4)分,術后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3.8%,均明顯好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混合痔患者外剝內扎術圍術期采用綜合護理干預能夠積極促進創(chuàng)面良好愈合,改善術后疼痛情況,并且有利于提升手術安全性。
【關鍵詞】混合痔;外剝內扎術;圍術期護理
目前,外剝內扎術被作為是混合痔的標準術式,但實施手術容易會對患者的肛墊與齒狀線形成一定程度損傷,術后容易出現肛周疼痛、水腫等相關并發(fā)癥[1-2]。大部分手術患者均存在明顯的心理負擔,不利于術后良好恢復效果,進而臨床格外關注外剝內扎術的圍術期護理對策[3]。本項研究旨在有效改善圍術期護理質量,針對患者采用了綜合護理方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58例混合痔患者,所有病例均給予椎管內麻醉,行外剝內扎術治療,排除合并其他肛周疾病患者,入組前輔助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79例,對照組中男35例,女44例,年齡28~65歲,平均(39.2±4.1)歲,病程1~8年,平均(3.1±0.6)年;觀察組中男32例,女47例,年齡26~64歲,平均(38.5±4.5)歲,病程1~7年,平均(2.9±0.5)年。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僅給予常規(guī)圍術期護理內容,觀察組患者在圍術期均接受綜合護理干預。首先建立綜合護理小組,有小組成員共同商討確定綜合護理干預內容,護士長評定護理計劃,在實施護理過程中持續(xù)進行糾正與改善。手術前,著重為患者建立正確的手術應對態(tài)度,為其營造舒適病房環(huán)境,加強患者對醫(yī)院與科室內部結構的了解程度,講解疾病相關基礎知識,詳細介紹圍術期相關注意事項,要求患者維持積極的心理態(tài)度,保證以積極樂觀的狀態(tài)應對手術的開展。手術后,要求患者維持臥床休息6h以上,期間持續(xù)監(jiān)測其生命體征變化,定期觀察手術切口表現,記錄患者排便狀況。手術實施6h后可酌情進食,采用流食或半流食,鼓勵自主排尿,但手術當日盡量避免排便。加強患者對術后換藥的重視程度,為其開展中藥坐浴與熏洗,要求患者積極參與,并酌情開展低強度的運動訓練。手術后第2d,加強對切口表現的關注程度,為其建立正確的進食計劃,逐漸開展肛門括約肌訓練以盡早恢復直腸功能。出院前還需進一步強化患者對坐浴、訓練的重視程度,要求建立正確的排便習慣,便后及時進行坐浴熏洗,并每日實施提肛訓練。
1.3 評估標準
分別記錄兩組患者的創(chuàng)面愈合、術后疼痛以及手術并發(fā)癥情況,術后獲得甲級愈合效果則評定為愈合良好,術后疼痛應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判定,評估時間分別為手術后12h、首次排便時以及手術后2d,評分越低表示疼痛越輕。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均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創(chuàng)面愈合與術后疼痛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術后創(chuàng)面愈合良好64例(81.0%),觀察組患者術后創(chuàng)面愈合良好77例(97.5%),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手術后12h、首次排便時與手術后2d的VA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具體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手術并發(fā)癥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痔瘡是臨床常見病與高發(fā)病,其發(fā)病機制主要為直腸肛黏膜下出現靜脈曲張,由于排便過度用力導致痔核脫出,混合痔是痔瘡主要類型,其治療難度高于內痔或外痔[4]?;旌现贪l(fā)病后會對患者生活形成嚴重影響[5],因疾病反復發(fā)作也會持續(xù)使患者出現疼痛癥狀,需盡早接受外科手術以控制病情發(fā)展[6]。外剝內扎術是臨床治療混合痔的主要方案,但由于手術會形成較大創(chuàng)面,使得患者容易發(fā)生多種類型并發(fā)癥問題,導致術后恢復受到嚴重影響[7-8]。近年來,臨床愈發(fā)關注混合痔外剝內扎術的圍術期護理方式,認為在合理護理干預的支持下能夠積極改善患者恢復狀況,并促進手術效果獲得明顯提升。本項研究選取了158例外剝內扎術治療的混合痔患者,在隨機分組后依次給予常規(guī)護理與綜合護理兩種方案。我院開展綜合護理前首先建立了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共同擬定具體干預內容,護士長持續(xù)給予監(jiān)督與支持,手術前著重加強患者對疾病與手術的認識,建立積極的手術應對態(tài)度,手術后持續(xù)給予生命體征監(jiān)測、切口觀察、飲食指導以及運動指導等,通過完善圍術期護理措施來保障最佳臨床效果。綜合護理實施后,患者的術后創(chuàng)面愈合良好率明顯提高,手術后12h至2d的疼痛程度明顯降低,并且其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顯著下降,其實施效果顯著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患者,證實綜合護理模式具有確切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在混合痔患者外剝內扎術圍術期采用綜合護理干預能夠積極促進創(chuàng)面良好愈合,改善術后疼痛情況,并且有利于提升手術安全性。
參考文獻
[1]費保剛,常永春,郭建平.外剝內扎聯合自動套扎術治療混合痔預后不良的早期預警[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8,21(9):729-731.
[2]葛志明,梁同義,楊云,等.改良外剝內扎皮橋整形術治療環(huán)狀混合痔的臨床觀察[J].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38(9):1096-1099.
[3]蔣耀昌,周庭奉,閔大偉.改良外剝內扎術治療環(huán)形混合痔的臨床觀察[J].寧夏醫(yī)科大學學報,2016,38(7):811-813.
[4]劉寧.外剝內扎術和TST加外剝內扎術在混合痔手術中的臨床效果對比[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7,2(3):90-91.
[5]石兆霞.舒適護理在混合痔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8,28(21):178.
[6]呂席芬.混合痔手術前和手術后的護理體會[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60):299.
[7]田先麗,蔣維連,劉穎,等.中醫(yī)護理臨床路徑在混合痔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6,16(8):559-561.
[8]杜曉霞.護理干預對預防混合痔術后傷口水腫的效果[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28):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