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俐俐
(中日友好醫(yī)院 急診科,北京 100029)
臨床學習環(huán)境是臨床環(huán)境中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各種因素的總和,包括臨床工作人員、學生、服務對象、教育機會、學習資源等,是影響學生學習經歷的重要因素[1]。在臨床實踐過程中,良好的臨床學習環(huán)境對護理實習生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它可以使護生將認知、精神和情感的各項技能與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相結合,提高應用知識、技能、態(tài)度和評價的能力[2]??茖W的開展臨床學習環(huán)境評價(clinical learning environment review,CLER),將有助于發(fā)現(xiàn)和改善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目前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在教學過程中都借助結構化的評價量表來系統(tǒng)地開展臨床學習環(huán)境評價。
在我國,按照醫(yī)學院校教學大綱規(guī)定,所有護生都必須在急診科進行4~6 周的實習輪轉。急診科急危重癥患者多,病情復雜,護理工作繁重,如何在特殊環(huán)境下和有限時間內讓急診護生完成實習任務,是需要高度關注的內容。為了解實習護生在急診實習培訓期間的臨床學習環(huán)境狀況,特進行了本次調查研究。
針對北京某三甲綜合醫(yī)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急診科實習的護理學生,發(fā)放實習護生臨床學習環(huán)境評價量表。本次參與調查的學生138 人,其中男性12 人、女性126 人。本科生110 人,大專生28 人。在急診科實習平均時間為4.3 周。
鑒于目前國內尚無權威性的學術機構或行業(yè)組織發(fā)布適合中國國情的臨床學習環(huán)境評估工具。研究者通過回顧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對相關內容進行分析總結,結合急診實習護生實際情況,設計了實習護生臨床實習環(huán)境評價量表。量表全部為閉合式問題,共40 條,6 個維度(臨床指導老師、培訓氛圍、培訓質量改善、培訓條件、同事關系、護理安全)。每個條目的評分方法采用Likerts Scales 5 級評分制,分為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共5 個等級。
急診科臨床學習環(huán)境整體較好,培訓對象與同事關系融洽,臨床指導老師教學意識及臨床帶教能力令人滿意,科室整體培訓氛圍也得到實習護生的認可,但是調查中培訓條件、培訓質量改善及護理安全環(huán)節(jié)得分偏低,值得關注。
(1)人際關系:有研究指出人際關系對建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至關重要[3],本次調查顯示盡管急診科工作壓力較大、護理工作充滿挑戰(zhàn),但是內部同事關系、師生關系融洽,護生在緊張的實習期間,能夠享受良好的人際關系。(2)臨床指導老師教學意識及帶教能力: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急診科指導老師總體上教學態(tài)度積極并愿意和護生進行討論,工作中實習護生遇到護患糾紛,指導老師總能及時給予幫助。護生認為,急診科病種豐富、患者素質參差不齊,危重患者較多,指導老師應急迅速,臨床綜合能力較強,教學方法多樣,帶教能力強。(3)培訓氛圍:護生在實習期間,經常有機會參加科室內豐富的學術和科研活動;護士長及帶教老師對護生的培訓內容比較關注;科室教學內容有較強的系統(tǒng)性、計劃性,教學活動相對固定,不會輕易改動;科室內培訓與考核較為公平、客觀,有利于護生的臨床學習。
(1)教學時間:臨床指導老師在教學時間投入方面偏低、對于學生實習任務的完成質量關注不夠。通過補充訪談了解到,急診科由于臨床工作強度較大,指導老師在實習生帶教過程中,仍然要承擔大量的臨床護理工作,難以做到全脫產帶教,導致教學時間有限,在教學活動安排上不盡合理,影響實習教學質量。因此建議在急診教學安排中,優(yōu)化人員配置,合理搭配師生臨床排班,以確保指導老師教學時間。(2)教學資源:急診科在承擔實習護生教學的同時,還需要承擔專科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護士、進修護士等各類人員的護理教學工作,使得急診教學資源出現(xiàn)相對緊缺[4],影響教學質量。提示在急診科教學安排過程中,應根據(jù)實際師資力量嚴格科學測算額定時間內可容納的培訓對象總量,控制培訓規(guī)模[5]。(3)教學反饋:在急診科實習期間,護生反饋指導老師多側重于臨床知識的傳授和教學手段的應用,而對于能力日常反饋重視不夠;在反饋方式上也多采取非正式的形式,對于國際主流的形成性評價、正式反饋工具使用較少。然而,培訓過程中的正式反饋環(huán)節(jié)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醫(yī)院教學專職部門以及帶教老師應定期對實習護生進行正式反饋,提示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制定改進計劃,以持續(xù)提高實習護生的臨床綜合能力。(4)培訓質量改善:本次調查顯示,實習護生對指導老師及教學內容的評價較少,教學質量反映不暢;實習護生在急診培訓期間承擔了較多與培訓目標無關的工作??剖覒⑾到y(tǒng)的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定期采用座談、問卷調查、360 度評價等方法收集教學信息,促進護理教學質量持續(xù)性改進。建議科室將帶教老師、教學護士長以及臨床指導老師骨干組成臨床教學小組,制定教學質量改善計劃,每月對科室教學工作進行質量評價。(5)護理安全:急診科工作環(huán)境特殊,區(qū)域較多且相對獨立,在護理教學過程中相比其他科室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6]。雖然醫(yī)院對職業(yè)暴露、暴力事件等安全隱患有較為完善的預案,但在急診實習期間,護生因缺乏經驗、心里素質欠缺等多種因素,針刺傷、護患糾紛和不良事件仍經常發(fā)生。為了進一步保證實習護生的護理安全,新護生入科時,應由教學護士長或帶教老師實地介紹急診科的環(huán)境、結構、各個區(qū)域的設置和功能,詳細講解急診護理工作流程、急診的規(guī)章制度、急診消毒隔離與職業(yè)防護要求等; 同時注重安全文化的教育,幫助護生盡快樹立護理安全意識,消除初到急診實習的緊張恐懼心理;應鼓勵護生積極地報告實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臨床隱患或失誤。
急診科工作環(huán)境復雜、患者危重、急救知識豐富,但臨床帶教的時間和資源有限,實習周期較短。因此,護生在實習過程中不能處于被動狀態(tài),應充分體現(xiàn)自身能力,提前熟悉急危重癥的基礎理論知識,實習過程中積極主動與指導老師進行溝通,合理安排業(yè)余時間主動查找資料,練習急救技能操作,從而提高臨床學習效果。另外,同伴支持也是臨床環(huán)境中幫助護生學習的有利因素,建議護生在實習過程中的心得體會能夠相互分享,相互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