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群芳
摘要:孩子告別了幼兒園,進入小學,成為一年級新生。這是他們人生旅途中的一個重要的轉折,也是一次重要的起步。孩子們將面臨幼兒園和小學在學習方式、學習環(huán)境、人際交往、社會要求、任務期待等方面出現(xiàn)的斷層問題,而這些斷層問題將促使學生的心理產生質的變化,是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期。筆者針對小學一年級失群學生的“孤獨心理”問題,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
關鍵詞:孤獨心理;失群;溝通;鼓勵;自信;溫暖
中圖分類號:G62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19-091-1
今年我又接收了一批新的一年級孩子,這次在我的班上,我發(fā)現(xiàn)好幾個孩子喜歡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愛與人交流,有的喜歡一個人跑來跑去,有的喜歡在雨里拿著自己衣服在雨水里玩耍,有的則在上課時突然站起來手舞足蹈,這些不好的習慣大大影響到了其他孩子的正常上課,同時也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可是面對各科老師的嚴厲批評,他們采取完全不理的態(tài)度,從心里完全拒絕和老師的任何交流,好像老師完全不是在說他們,在他們的臉上看不到任何表情。面對獨來獨往的“失群”孩子,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對他們進行孤獨心理的矯正,便成了我一項神圣的使命。
一、什么是“孤獨心理”?
孤獨心理是指由于失群而產生的孤單寂寞的心態(tài),是一種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絕或受到外界排斥所產生出來的孤伶苦悶的心理。心理學認為,人類是群居動物,對一個群體產生很強的熱愛感情,進而產生了強烈的依賴性。當一個人被別人排除在外的時候,他就會因得不到心理的依賴感而出現(xiàn)不滿足的情緒,這種情緒就是“孤獨心理”。
二、學生產生“孤獨心理”的原因
1.父母關愛缺失
當下社會二胎開放,每個家庭為了響應號召,都陸續(xù)生了第二個孩子,而面對又要工作又要帶孩子的壓力,大多數(shù)父母選擇把小的帶在身邊,把大一點的就丟給了爺爺奶奶,導致父母對這些孩子的關愛比較缺失,同時也造成孩子與父母沒有親密感,也沒有安全感,其表現(xiàn)為膽小懦弱,不敢開口與人交流。
2.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較差
上小學一年級后,一下子要面對沉重的學習的學習壓力,同學之間的競爭性也增強了,加上離開了與原來熟悉的環(huán)境,適應陌生的環(huán)境更需要一段時間,與新同學之間的關系也沒有建立,在新的班集體中沒有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被同學認同,所以只能一個人游戲,一個人發(fā)呆。
3.缺乏與人交際的能力
人際交往是需要技巧的,但這些孩子沒有掌握有效的交流手段和方法,導致大家不愿意與其交往。他們在和別的小朋友一起游戲時無法友好相處,要么不歡而散,要么互相攻擊;他們不懂得禮貌用語,也不懂得關心他人,即使在別人遇到困難時,他們也不會伸出援助之手。
三、對失群孩子進行“孤獨心理”矯正的策略
1.多與孩子溝通與交流
對于這些心里孤獨的孩子,我們首先要在平時多花一些時間來和他們進行溝通和交流,當然我們的溝通是要有目的性的,而不是簡單地閑聊。有時候我們可以站在他們的角度上來看待問題,其實你會發(fā)現(xiàn),這些孩子比一般的孩子更加敏感,你不經意地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會對他們產生影響。記得有一天,天氣非常的冷,因為要迎接期末考試了,所以大家都在認真地復習做練習,而唯獨陽陽卻拿著筆一動都不動,當時我一下子心里就火了,可突然轉念一想,陽陽這個孩子雖然不愛說話,獨來獨往,但不是不做作業(yè)的人,我走到他身邊,看到他使勁地搓著手,我突然明白過來了。我也拼命地搓了一下手,然后用我的手握住了他的手,陽陽很是吃驚,但并沒有拒絕,等小手暖和一些,他立馬開始寫起了作業(yè),從那以后,孩子似乎對我有些不一樣了,有什么事情都喜歡跑來告訴我。
2.多鼓勵孩子,增強孩子的自信
這些心里孤獨的孩子,內心往往還伴隨著自卑、膽小,他們不敢去和別人溝通交流,生怕被別人不理他。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多去鼓勵他們,幫他們增強自信心。因為只有自信才能使孩子變得不怕困難,變得勇敢,愿意去融入別人,使自己不再孤獨。那么我們如何來尋找鼓勵的機會呢?其實我們只要做一個有心人,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也有閃光點。在一次語文課上,我不經意地走到陽陽身邊,他那工整的筆記立刻吸引了我,我立刻拿起他的語文書,把他做的筆記投影在了黑板上,還讓同學猜一猜這是誰做的筆記,大家猜了好久也沒有猜出來,最后我公布答案時,大家都向陽陽投去了贊賞的目光,并報以熱烈的掌聲。在那次期末測試中,陽陽第一次考了優(yōu)秀,再一次讓他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增強了他的自信心。
3.開展豐富的活動,讓孩子感受班集體的溫暖
對于剛剛讀一年級的孩子,本來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陌生的同學和老師,都會有本能的恐懼和無助感,因為自己對于別人來說也是陌生的。為了使他們更快地融入到班級這個大集體中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開展一些班級活動,營造一種溫馨的班級氛圍。比如開展一次《比比誰最棒》的比賽,我讓大家事先把自己的名字都寫在紙上,然后投進我準備的盒子里,看看一個月過去了,誰認識的同學名字最多。在這次活動中我特別表揚了陽陽,因為他認識同學名字最多,因為平時陽陽不和同學玩,就喜歡一個人靜靜地看書,所以認識了很多字,自然同學的名字就認識的最多,同時同學也因為陽陽能認識他們的名字而愿意主動和他交朋友,在同學們的熱心善良的幫助下,使得像陽陽這樣心里孤獨的孩子能更快地融入集體,讓集體的愛溫暖他們的心靈。
總之,要想真正走進這些孩子的“孤獨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我們要一點點的溝通,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行。只有你真正的尊重他,理解他,他才會把自己心靈的大門向你敞開,作為老師的我們才能夠真正的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