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丹
摘 要: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文本是小學生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朗讀是非常重要的。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出發(fā),借助朗讀教學的基本理論,總結朗讀在教學運用中存在的問題,著重探究解決問題的對策,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和朗讀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問題;對策
一、朗讀及朗讀教學的概念界定
1.朗讀
朗讀一詞由來已久,唐·李商隱《與陶進士書》中有:“出其書,乃復有置之而不暇讀者,又有默而視之不暇朗讀者,又有始朗讀而中有失字壞句不見本義者?!?/p>
廣義的朗讀,就是聲音清楚、響亮地讀,將無聲的書面語言通過富有感染力的口頭朗讀聲情并茂地呈現(xiàn)出來。而狹義的朗讀則是指師生在語文課堂上將文字作品轉(zhuǎn)化為有聲語言,以培養(yǎng)學生語感,積累學生語匯,提高學生閱讀與表達能力的創(chuàng)作活動。
朗讀是一項口頭語言的藝術,作為一種出聲的閱讀方式,它是一種集合眼、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參與,以聲釋意的語言活動。它用普通話把書面的語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出來,將文字這種視覺形象變?yōu)槁犛X形象。同時也是理解語言、積累語言、培養(yǎng)情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說和寫的基礎,是語言文字訓練最常用的方法。
2.朗讀教學
朗讀是學生學習語文、了解語文的必要途徑,它既是一種語文能力,又是一種學習語言的基本方法;既是語文教學的一項內(nèi)容,又是一種全面實現(xiàn)語文教學目標的有效手段。朗讀教學是指教師運用朗讀來進行語文教學的一種教學手段,它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語文教學離不開朗讀。
二、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1.對文本處理過于簡單
在朗讀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jù)不同體裁的文本確定不同的語氣語調(diào)。朗讀議論文時,要做到以理服人;朗讀散文時,要做到以情動人;朗讀說明文時,則要能以事明人。議論文的語氣比較肯定,散文的節(jié)奏比較舒緩,敘事性的文章則要注意人物語言的個性化,讀出人物的情感和精神境界。然而,某些時候,我們的老師在進行朗讀材料的選擇時,時常會有所混淆,不管課文是什么文體,都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導致小學生朗讀課文時語調(diào)感情千篇一律。有感情地朗讀需要特定的課文,因此,在朗讀課文前要先研究這篇課文是否適合有感情地朗讀。例如,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六課《火星——地球的孿生兄弟》這篇說明文在朗讀時節(jié)奏就不宜過于緩慢,語氣不可太深情。再如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散文《槐鄉(xiāng)五月》,在朗讀時語速就不能過快,要用舒緩的語氣。
2.教師缺少指導或指導缺乏技巧
范讀是形象化的教學手段,教師的朗讀具有示范作用。恰當?shù)耐nD、合適的重音、適當?shù)恼Z速和語氣等朗讀技巧,可以通過課堂上教師的范讀傳遞給學生。好的范讀能激發(fā)學生的共鳴和朗讀的興趣,長此以往,學生會在其引導下自覺練習,從而不斷提高朗讀水平。
朗讀需要正確的指導。在朗讀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為學生的自讀感悟創(chuàng)設主動選擇的條件,促使他們個性化的發(fā)展。然而長期以來我們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急功近利,常常只是將自己對文本的解讀強加給學生,甚至自己對文本的揣摩也不夠深入,在課堂上缺少范讀,更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文本。如果沒有教師的正確引導,那么學生的選擇則會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三、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運用中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堂語文課要達到什么樣的狀態(tài),在很多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解讀文本、處置文本的能力。教師應針對不同學段及不同文體來指導學生朗讀。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文體主要有詩歌、散文、記敘文、議論文等,教師應根據(jù)不同的文本來確定不同的朗讀方式。張頌在《朗讀學》中明確提出了不同體裁文本的朗讀方式:記敘文的朗讀要抓住文章的線索,注意在各曲折之處進行轉(zhuǎn)換;寓言的朗讀需要堅持實事求是,準確地揭示文章寓意,把握形象體態(tài)的豐富性;論說文的朗讀要態(tài)度明確,感情含蓄,語氣肯定,音重堅實;小說的朗讀要抓住文本核心,深化感情,抓住個性來塑造人物形象;詩歌的朗讀則需要反復進行誦讀,領悟其中的感情。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不同學段的閱讀制定了符合學情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朗讀時,要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對不同學段學生的朗讀做出符合其學情特點的要求和指導,因此,夯實語文教師自身解讀文本、處置文本的功底,對于學生掌握朗讀方式,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尤為重要。教師在解讀文本時可以從學生學習、教師教學以及普通讀者欣賞性的閱讀這三個角度逐步展開,從而對文本進行深入的研讀,進入文本所描繪的情境之中,進入作者的內(nèi)心深處,找到解讀文本的最佳路徑,挖掘到文本中可以傳承的文化價值,可以拓展的文化視野,等等。
語文是漢民族語言和文字的總匯,積淀著漢民族最古老的精神力量和智慧成果。而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課文都是編者精挑細選的優(yōu)秀作品,這些文章充滿著美好、健康的思想感情。
朗讀是學生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通過教師的悉心指導以及學生的勤奮練習,朗讀教學將引導學生走向文本內(nèi)容的更深處,邁向語文殿堂的更高處。重視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優(yōu)化朗讀教學的設計,將會使得我們的語文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任海霞.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課外語文,2016(1):2.
[2]張海霞.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26).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