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
摘要:陶行知體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健康第一”,新的體育課程標準“學校體育應樹立‘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教學理念與陶行知體育思想十分貼切。本文把陶行知體育即生活思想和新的體育課程標準及教學理念結合起來,提出了“生活化體育”的理念。
關鍵詞:健康第一;體育新課程;陶行知體育思想
陶行知體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健康第一”。新的體育課程標準“學校體育應樹立‘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教學理念與陶行知體育思想是如此的貼切,我們需要關注的是:我們怎樣讓學生擺脫以往競技體育的禁錮,怎樣讓學生真正喜歡體育,從而得到快樂?筆者體會到,從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良好的體育活動環(huán)境,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和體育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依托生活體驗,創(chuàng)設學習體育技能的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陶行知體育思想與其生活教育理論始終是相輔相成,緊密結合的。陶行知在曉莊師范學校就始終把體育運動貫穿于生活教育的整個過程,每天早上學生起床后,先通習拳術,然后根據(jù)各人的體質和興趣,分別練習刀、槍、劍、棍,跑步,徒手體操等活動,這些體育活動內容充分體現(xiàn)了陶行知所倡導的生活教育的精神。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體育運動項目,如長跑、短跑、跳高、跳遠等,比較單調乏味,一些體質較弱的學生,常常提不起興趣。如何激發(fā)他們參與運動的興趣和熱情呢?我們依托學生生活體驗,與學生共同營造“玩”的氛圍中,根據(jù)學習內容創(chuàng)設不同的學習情景,這樣學生玩得開心,不知不覺也完成了上課的任務。如教學投擲輕物,我們嘗試把壘球換成了生活中學生喜歡玩的沙包;再如我們在教授耐久跑時,設計探險的情景,如漫過小溪(墊子)、走過高橋(體操凳)、鉆過山洞(跳高架)、爬過高山(山羊)、穿過鐵路(欄架)、開上火車(小籃球)等等,讓學生們在“探險”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這種具有豐富生活情景的活動設計,時刻關注和尊重弱者,挖掘和展示他們的潛能,很好的培養(yǎng)了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把體育和生活實際緊密結合,運用形象化、兒童化教學,給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這樣他們就會覺得這些體育課學習的內容與生活中的一些活動沒什么兩樣,從而大大增強了學習積極性,達到了學習和鍛煉的效果。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那樣:“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體,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學校里面先生都有笑容,學生也有笑容?!?/p>
二、聯(lián)系生活實踐,創(chuàng)設復雜多變的運動情景,培養(yǎng)學生意志品質
體育實踐課,大部分是以操場為主課堂,以往上課時,教師怕教學中有意外事故發(fā)生,總是對學生提出很多限制,這使學生活動積極性受到打擊,能力發(fā)展得到限制。而事實上,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意志品質往往會得到提高,而這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能力培養(yǎng)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陶行知先生注重體育的自強教育,他把學生現(xiàn)在的體育學習與學生將來的生存、創(chuàng)業(yè)、競爭、遭遇的困難和挫折充分聯(lián)系起來,明確在體育中注重自強教育是學生自身的發(fā)展的需要。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畏難、怕苦心理原因往往來自學習對象的動作本身,如頭手倒立、魚躍前滾翻、分腿騰越等等,由于學生對它們不了解方法,或者缺乏毅力,導致他們產生嚴重的心理障礙,教師必須采取多種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如我們在教學跳山羊時,創(chuàng)設了爬高山的情景,同時在山羊上包裝了顏色鮮艷的薄布,學生的心理頓時改變,教師在鼓勵學生大膽練習的同時,還時刻注重對他們的保護與幫助,這樣往往學生忘了畏懼,個個練得認認真真、生動有序,完全不見了平時體育課上那種嚴肅、沉悶的氣氛,這種輕松活潑的組織形式,使師生情感得到了升華,讓每位學生在運動中得到了知識,得到了滿足,得到了愉悅,練習的積極性與參與的主動性大大提高。他們掌握動作技能的效果非常好。
三、基于生活交往,創(chuàng)設形式多樣的小組學習,提倡學生合作精神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重要的思想,陶行知先生認為:學生也是小主人,也能成為小先生。體育新課程標準中也提出積極提倡學生積極自主合作學習。我們基于學生的學習生活交往經歷,在教學中從改變教學的分組形式入手,通過學習小組形式的重新組合,讓學生通過合作共同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的興趣。我們在平時教學中,注重了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著重培養(yǎng)學生互相合作學習的習慣。同學們互相幫助、探討學習,在交往的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能夠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樂趣,也體驗到了互幫合作的快樂。如我們有意識地在教學中運用各種集體跳長繩比賽,接力跑游戲等集體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團結拼搏奮發(fā)進取精神,使得學生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團結一致,奮勇拼搏。這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團結一致,努力拼搏奪取勝利的精神品質,同時讓學生在比賽中也體驗到勝利的喜悅。過去,傳統(tǒng)的、固定的體育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活動內容和活動空間,嚴重阻礙了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使學生對體育活動失去了信心,喪失了興趣。針對這些,我們提倡陶行知先生“學生是小主人,也是小先生”的觀點,在上體育課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開展“人際交往”、“團隊合作”等趣味活動。我們還設立班級興趣小組,成立班級各種代表隊,成立各年級跑步、籃球、乒乓球、健美操、排球、足球等項目俱樂部,定期組織各種形式的趣味比賽,滿足學生要求運動,要求競爭的欲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把他們吸引到比賽中來鍛煉自己,這樣既鍛煉了每個學生的運動能力,又加強了學生間的感情交流,更加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這些運動的開展,為師生間、同學間的合作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每次比賽中學生都能相互配合、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個人力量的結合形成了巨大的群體力量,讓每位學生體驗到了自身的價值,增強了人際交往的能力,很好地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體育源于生活,體育也應回歸生活。我們千方百計來創(chuàng)設學生生活體育活動情景,為的就是讓學生真正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快樂。讓我們再來領悟陶行知先生始終堅持的觀點:教育的本質――以人的需要為根本出發(fā)點。他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閘述了生活教育的真諦。
參考文獻:
[1] 《淺談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陸云雨小學生(教學實踐) 2017-06-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