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忠
[摘要] 目的 研究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予以VEGF抑制劑聯合激光療法治療的效果。方法 選擇2016年5月—2017年8月期間在該院接受治療的62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各31例,其中予以常規(guī)激光治療的為對照組,而在此基礎上聯合VEGF抑制劑治療的為觀察組,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CMT、RNV及血漿VEGF水平下降改善幅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予以激光聯合VEGF抑制劑治療,可改善患者視力問題,值得臨床推廣運用。
[關鍵詞]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VEGF抑制劑;激光治療;視力問題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8(b)-0183-02
糖尿病屬于代謝性疾病,當患者機體胰島素分泌、代謝異常,若機體組織器官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易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其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因患者眼部神經、血管及組織微循環(huán)異變,從而使得患者眼部視力功能及營養(yǎng)損壞[1]。該病患者臨床癥狀表現為眼部黃斑水腫、血斑點、視力下降及硬性滲出等,給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質量帶來嚴重的影響。目前臨床針對該病治療方法有藥物、光凝及玻璃體切割術等,但何種治療方案效果更佳未有統(tǒng)一標準。為此,該文研究對2016年5月—2017年8月收治的62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予以VEGF抑制劑聯合激光療法治療,其治療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62例作為研究對象,且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觀察組,各31例。兩組患者經眼部、視力及眼壓等檢查均被確診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而且均屬于增殖前期類型視網膜病變,并將合并重要器官嚴重性疾病患者如心臟病、肝腎功能不全,或對該次研究藥物過敏者均排除在外,并告知患者該次研究知情權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其中對照組患者的男女比率為17:14,年齡為46~78歲,平均(56.38±5.37)歲,糖尿病程為2~16歲,平均(7.38±2.38)年,視網膜病變位置為:有10例為右側,12例為左側,9例為雙側;而觀察組患者的男女比率為15:16,年齡為45~80年,平均(57.32±5.07)歲,糖尿病程為3~15年,平均(8.37±3.14)年,視網膜病變位置為:有12例為右側,11例為左側,8例為雙側,將兩組患者的性別比例、年齡、病程及病變位置等相關數據進行比較分析,發(fā)現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臨床資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予以患者進行激光治療,先將激光器各種參數設置調好,如光斑直徑、曝光時長以及能量分別設置為100~300 μm、0.1~0.2 s及200~400 mW,而光斑反應在灌注區(qū)為2級,無灌注區(qū)域為3級,再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處理,且將視網膜鏡安裝好,并進行視網膜中周部光凝處理,然后再根據患者病變的情況予以不同的參數設置及激光法治療,若患者視網膜出現大量出血癥狀應先吸收后再進行補光凝,若患者為黃斑水腫者應先對黃斑部進行格子樣光凝,其能量、曝光時間以及光斑大小的參數設置為50~100 mW、0.1~0.15 s及100~200 μm;而觀察組患者聯合VEGF抑制劑治療,該藥物治療應于激光治療前1周進行,先提前3 d予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國藥準字H20103148)4次/d,1~2滴/次;3 d后,予以患者仰臥位,先使用1~2滴鹽酸丙美卡因滴眼液(國藥準字H20103352)進行表面麻醉,再將0.5 mg/0.05 mL雷珠單抗(注冊證號S20140003)通過注射器并于顳下距角膜緣4.0 mm處的睫狀體鞏膜面,進針玻璃體腔中并緩慢注液,注射完畢后使用醫(yī)用無菌濕棉簽壓住2~3 min注射點,最后予以1~2滴氧氟沙星眼膏(國藥準字H10940177)進行包眼;1周后予以患者激光治療,方法、參數調整及療程均與對照組同等。
1.3 療效判斷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視力、CMT及臨床癥狀等情況評估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①顯效:患者水腫、視網膜漏滲消失,其視力清晰度檢測提高3行以上,CMT為240~280 μm之間;②有效:患者癥狀緩解,視力清晰度提高1~2行,CMT為281~380 μm之間;③無效:患者癥狀無改善反而加重,且CMT小于381 μm,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此外,還觀察了兩組患者CMT、RNV及血漿VEGF水平及治療后BCVA情況[2]。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以(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數值使用t檢驗,使用[n(%)]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RNV、CMT及血漿VEGF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RNV、CMT及血漿VEGF水平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RNV、CMT及血漿VEGF下降改善幅度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可分為兩種類型:增殖性或非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其中增殖性病變因視網膜損傷刺激新生血管生長,從而引起纖維增生或視網膜脫離,若新生血管長入玻璃體還引起出血,不僅使患者視力下降還可能導致患者失明[3-4]。激光治療為臨床常見的光凝治療法,是當前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有效方法,該技術通過激光照射發(fā)揮生物學效應從而減少外層視網膜的耗氧量、及視網膜小動脈收縮,可有效地減少黃斑水腫癥狀,還使新生血管退化可防止其繼續(xù)再生,從而降低了眼部組織被破壞的風險[5]。雷珠單抗是一種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片段抗體,可抑制多個VEGF,具有抗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該文觀察組患者予以兩組治療相聯合,通過前期3 d先予以患者滴用抗生素眼藥水,可有效地預防感染問題;再予以VEGF抑制劑—雷珠單抗,可阻止患者眼部新生血管生長,從而減少滲出及減輕水腫的癥狀,另外,該藥效可穿透視網膜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發(fā)揮較強亞型親和力特性,從而干擾受體的結合;經過1周治療后再予以激光治療,可彌補激光治療的不足。該文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另一方面,聯合VEGF抑制劑,可封閉黃斑區(qū)滲漏血管,通過滲透壓作用減輕水腫,并提高患者眼部組織氧氣的利用率從而促使細胞新陳代謝,以促使視網膜中心厚度(CMT)、新生血管滲漏面積(RNV)及血漿VEGF水平的改善。該文中觀察組患者經治療后RNV、CMT及血漿VEGF水平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予以VEGF抑制劑聯合激光治療,可改善患者視網膜厚度及新生血管滲漏癥狀,從而提高患者的視力功能,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魯銘,朱晶.明睛合劑聯合激光治療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血漿VEGF的影響[J].國際眼科雜志,2016,16(7):1249-1252.
[2] 黃黎黎,宋愈,朱妍.抗VEGF聯合視網膜光凝在治療PDR中的相互影響和協同作用[J].國際眼科雜志,2017,17(2):278-280.
[3] 王水純.激光聯合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治療增殖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療效[J].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16,37(6):91-93.
[4] 鄭暉,楊秀霞,劉蘋蘋,等.玻璃體注射抗VEGF藥物聯合黃斑區(qū)格柵樣光凝治療糖尿病黃斑水腫[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15):1-3.
[5] 周偉雄,劉照耀.VEGF抑制劑聯合激光療法治療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預后的影響[J].國際眼科雜志,2017,17(2):234-237.
(收稿日期:2018-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