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是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兩支中堅力量,為實現(xiàn)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兩支隊伍需要進行有機融合。我校在探索兩支隊伍協(xié)同育人實踐中取得了一些成效,本文主要通過分析兩支隊伍融合的可行性、必要性,面臨的困難和具體的做法方面展開論述,以期為其他院校提供借鑒。
關鍵詞:思政課教師;輔導員隊伍;協(xié)同育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
我校自2016年以來,不斷探索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隊伍相互融合的機制和途徑,在學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圍繞這一課題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嘗試,目前已經想成相對穩(wěn)定融合機制,并逐漸發(fā)揮出協(xié)同育人的積極作用,有力推進了我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本文旨在梳理我校兩支隊伍融合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為其他院校提供借鑒。
一、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隊伍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著專職思政課教師和專職輔導員兩支不同性質的隊伍。
思政課教師是高校師資隊伍中一直重要的力量,“承擔著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武裝青年學生、用共產主義崇高信仰塑造青年學生、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激勵青年學生的神圣使命”,是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宣講者,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高校思政課教師的重要任務就是塑造新時代的大學生,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大學生的頭腦,使大學生堅定“四個自信”,成長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shù)臅r代新人。
高校專職輔導員是指在院(系)專職從事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員,具有教師和管理人員雙重身份(《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教育部令第43號))。肩負著包括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黨團和班級建設、學風建設、學生日常事務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等重要任務,尤其要在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
從兩支隊伍的工作職責上看,在加強對大學生的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方面,目標和任務是一致的;從學科背景上來看,為數(shù)眾多的輔導員與思政課教師一樣,都具備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背景。另一方面,為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該構建較為合理的融合機制。這些因素,都為實現(xiàn)兩支隊伍的融合提供了可行性和必要性。
二、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隊伍融合的困難
長期以來,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兩支隊伍各自為陣、各行其事的現(xiàn)象一直存在,沒有形成有效的合作交流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在提出構建兩支隊伍融合機制以來,探索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難和阻礙。
(一)思想觀念亟待轉變
在探索兩支隊伍融合的實踐中,首先面臨的就是兩支隊伍在協(xié)同育人工作上的思想觀念僵化、陳舊問題,分別固守各自的領域,對兩支隊伍的交流、融合有抵觸情緒,尤其是思政課教師,思想保守,對接觸輔導員工作、參與日常教育管理不理解,認為是額外增加了工作量,影響了正常的課堂教學。輔導員主要是忙于日?,嵥榈男姓芾硎聞?,無暇顧及和思考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作用的發(fā)揮,對身份的定位不夠準確,沒有很好的理解“教師和管理人員雙重身份”的含義。需要從學校層面給予兩支隊伍以政策性的保障,加強兩支隊伍的思想教育,讓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盡快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兩支隊伍交流融合的必要性和有益性,只有觀念上認可了這項工作,才能有具體的實踐推動。
(二)部門之間的協(xié)同與配合
兩支隊伍的融合是關系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整體的一項工作,單靠一兩個部門無法很好的推動實施,需要學校上下一盤棋,由思想政治教育領導小組統(tǒng)一領導,以學生處、思政部為主,黨委宣傳部、各系以及人事、財務等相關部門協(xié)同配合、共同發(fā)力,才能將這一工作順利開展下去。
(三)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方式
思政課教師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著重于理論的傳授,以思政課為主陣地、主渠道,做好理論、方針、政策的“三進”工作,但由于理論性過強,與學生實際聯(lián)系不夠緊密,容易造成照本宣科;輔導員日常的學生管理工作則以實踐為主,體現(xiàn)在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的具體細節(jié)中,但缺乏系統(tǒng)的理論指導,也為工作的開展帶來一些困難。
以何種有效的方式讓思政課教師的理論與輔導員的實踐經驗進行結合,共同作用在大學生身上并起到效果,是研究探索過程中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也是具體融合途徑中最重要的一點。
三、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隊伍融合的具體途徑
(一)做好制度配套
推進兩支隊伍的融合,配套的體制機制保障是必要的,我校在工作推進中,依據(jù)學校的具體情況制定了《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交流機制實施辦法》,在實施辦法中,明確了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的身份認定、工作職責、工作待遇、考評考核等內容,對兩支隊伍的交流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推動了工作的順利進展。
(二)搭建兩支隊伍的交流平臺
學校通過舉辦每年一屆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討會、每月一期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沙龍等活動,讓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有面對面交流的機會,相互溝通當前一段時期大學生思想動態(tài),共享資源,針對重點問題開展研討并制定措施,從理論層面和實踐角度雙管齊下,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建立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qq群,開展網絡交流,既加強了兩支隊伍的交流,也為共同解決學生當前的思想問題提供了平臺。
(三)輔導員兼職思政課
輔導員隊伍中有相當一部分具有思政專業(yè)背景,也有意愿承擔思政課教學工作,但是由于日常學生管理工作過于繁雜,沒有較好的環(huán)境和心態(tài)進行扎實的理論學習和備課,對思政課的政治性和嚴肅性把握不夠,容易使思政課的理論灌輸功能受損。因此,我校對輔導員承擔思政課進行了嚴格的管理和規(guī)范,首先對學科背景和教師資格進行審核,然后要求輔導員參加思政課教師集體備課和理論學習,先從《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入門,等對課程全面熟悉掌握后,再嘗試參與到理論性時效性較強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和《形勢與政策》課程中。輔導員在思政課中能更好的通過本系學生工作中的案例來詮釋理論,既有利于學生的理論學習,又給輔導員工作帶來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四)思政課教師兼職輔導員
思政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在于理論與實際結合不夠緊密,導致課堂教學顯得枯燥,離學生的生活、學習太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學生管理工作沒有交集沒有融合,主要是因為思政課教師對學生的學情了解不夠,不能及時的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狀況,無法在理論講授中及時的聯(lián)系到學生的具體實際造成的。
因此,我校自2018級新生入校后,開展了兩方面的工作:一是每學期有一名思政課教師到系里擔任兼職輔導員,教師的歸屬單位仍然是思政部,但具體工作則主要在系里承擔輔導員工作,一方面是讓思政課教師了解學生管理的各項具體細節(jié),為進一步提高思政課的課堂吸引力積累經驗和素材,另一方面也為系里輔導員工作帶來理論支撐和探索。二是所有思政課教師分組對口到各系參與學生的主題班會教育,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班主任零距離接觸,組織開展思政類活動,進入班級協(xié)助班主任開展班會教育。目前兩項工作的開展,真正使兩支隊伍面對面深度融合,相互交流溝通,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共同發(fā)力,實現(xiàn)協(xié)同育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教社政.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Z].2005.
[2] 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意見[Z].2005.
[3]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4] 佘雙好.現(xiàn)代德育課程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5] 王學儉,李曉莉.思想政治教育協(xié)同創(chuàng)新的育人機制探析[J].教學與研究,2015(10).
[6] 趙君,張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隊伍協(xié)同創(chuàng)新機制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23).
[7] 任小青.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研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16(38).
基金項目:山東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隊伍交流機制和途徑探究》,課題批準號:YC2017343;山東商務職業(yè)學院科研基金課題《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參與學生管理工作的研究與實驗—以山東商務職業(yè)學院為例》,課題編號:2016SWRW04。
作者簡介:姜強(1980.01- ),男,碩士研究生,講師,山東商務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