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梅
【摘要】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對品德課程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改革,新的課程改革涉及到了時代背景的變遷、課程任務的重新定位、課程目標的明確界定、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課程的內容全面更新,并且在教學方式方法的變革等方面也進行了較大比重的改革,因此,要把《道德與法治》課上出特色,上出實效,就必須要付出比以往加倍的努力。
【關鍵詞】興趣 課堂情境 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1-0064-02
一、一堂好《道德與法治》課的標準是什么呢?
《道德與法治》課堂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應該呈現(xiàn)出 “開放性”、“生活性”和“活動性”。
(一)“生活性”如何在課堂中呈現(xiàn)?
1.生活化的課堂導入
新課的導入,目的是為了消除兒童們課前緊張、害怕的學習心理,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進行順利的課堂教學做好準備。還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兒童感興趣的,以及所了解的日常生活著手,使新課導入易于理解,趨向生活化。
2.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
課堂教學實踐表明:采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它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個性差異特征,不僅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深受學生的喜愛,而且還能夠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課堂上師生們始終是在一種和諧、民主、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中展開的,學生上課積極發(fā)言、主動思考,踴躍地參與到教學的活動中來,整堂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設置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生活化,我們應注意: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所選用的內容必須是與課堂教學有著內在聯(lián)系性、接近兒童們的生活實際的、真實的、有代表性的材料。設置情景巧用教材內容,設計人性化的教育環(huán)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學生,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最佳效果。
(二)“開放性”如何在課堂中呈現(xiàn)?
《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開放性就是以多方位、多角度為理念,前提是開放的氛圍,核心是開放的課堂,基本渠道是開放的實踐,它要求主體參與貫穿始終,以提高思品課堂教學實效為根本,使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那么如何做到開放的教學的呢?
1.開辟廣闊的教學活動陣地。
開放性教學就是要打破常規(guī)的教學場地和教學環(huán)境的限制,我們除了在教室教學外,還可以依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教室以外的場所進行教學活動。例如《安全才能回家》這節(jié)課,要求兒童要懂得交通規(guī)則、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會有哪些危害,教師就可以離開教室,帶領學生們到學校附近的馬路上,在公路邊進行教育教學活動, 根據交通情景,進行遠離交通事故的教育,及時進行安全教育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開展多樣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們在教學中應該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采用講故事、角色游戲、小品表演、聽歌曲、情感朗誦、知識競賽等多種多樣的表演形式的“情境表演”。對于學生來說情境表演比較真實、親切,能使學生積極表現(xiàn),融入課堂教學,自然的主動發(fā)展,道德認識得到深化,道德情感得到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
3.實踐活動的設計做到開放式
新《課標》中提出“教師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教學空間不局限于學校和課堂,應創(chuàng)設條件盡可能向社會延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就是要有意識地挖掘教材中的社會因素,由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外,根據教材,緊密聯(lián)系社會生活的實際,將家庭、校園和社會等一切有利于學生明理、德行的場景都當作課堂,“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鼻袑嵦岣咂返陆逃膶嵭А?/p>
(三)“活動性”如何在課堂中呈現(xiàn)?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呈現(xiàn)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活動的形式有很多種,例如:討論、操作性、實踐性活動、教學游戲、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搜集信息、現(xiàn)場調查、參觀訪問、欣賞、練習、講故事等形式。
二、教學過程我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規(guī)范自己:
(一)導入的趣味性。
課堂中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是一堂課的開始,就好比是一首歌曲的前奏。如果前奏動聽、氣勢磅礴,引人注意,就很容易吸引觀眾。一節(jié)課,導入得好與否,直接關系到這節(jié)課的質量。在教學中,我們應注重導入的設計方式,如“表演小品”、 “講故事”、“猜謎語”、“智力比拼”、“欣賞樂曲”“影視文件”等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環(huán)節(jié)。
如在講《我和動物交朋友》,我是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新課的,“上面短短草,下面短短草,中間有顆黑葡萄,有它可以看書報”,叫大多數(shù)的兒童都能想到猜到,他們能不積極嗎?“面孔相貓,起飛像鳥,天天上夜班,部署本領高”等等,一些與動物有關的謎語,聯(lián)系要講的課《我和動物交朋友》很自然、有趣,兒童當然是在快樂的思維中進入新課,學習熱情也就調動起來了。
(二)《道德與法治》課是最親切的,最貼近生活的。
《道德與法治》課以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質和健康教育課本的內容和編排都緊密圍繞學生的生活展開,從法制教育到發(fā)展常識和國情教育,無不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生活中有著豐富的實例和材料。我們可以多收集一些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在課堂中運用,讓課本上的圖畫,課本上的事例活起來動起來,用事實說話,這樣課本上枯燥的問題變得趣味化,抽象的問題變得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明化,深刻的問題通俗化。
(三)聯(lián)系時政的《道德與法治》課是最鮮活的。
興趣是最主要的,課堂上同學們喜歡的事情會讓他們精神集中,興致勃勃。我們應投其所好。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會:在課下與學生們交流時,提起神州5號、神州6號、嫦娥一號、北斗衛(wèi)星、天眼等,學生們都很有興趣;提起奧運會、他們也會娓娓道來。那么我們?yōu)槭裁淳筒荒馨颜n下發(fā)生的事情搬到《道德與法治》課堂來做呢?簡略課本上的一些事例,利用發(fā)生在我們身邊鮮活的時事引發(fā)學生的興趣是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最佳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