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瑞娣
摘 要:探究性的玩耍能幫助一年級孩子把科學課上經歷到的各種生活要素都編織在一起。它既能使孩子消化課本知識、創(chuàng)造自己的生活,又能使孩子產生旺盛的創(chuàng)造力,更是孩子們童年記憶的核心部分。科學課堂中,孩子們創(chuàng)造性的玩耍,能讓孩子們茁壯成長。一年級的科學教師要從一年級探究目標的設立、把握探究的重點和深廣度,以及如何把握學生探究式學習的深淺程度出發(fā),進行深入地探究,才能讓科學這門學科在起始年級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創(chuàng)造性玩耍;學習動力;有意注意
課堂活動時,教師無論是從環(huán)節(jié)、步驟到要素,還是從核心到倡導,從指導到逐步自主,都應該體現(xiàn)在“兒童在哪兒?我們就在哪兒?”的觀念。要讓孩子們始終覺得教師就在我們身邊,教師的想法和我們一樣,教師也會和我們一樣做。在科學課堂中,應該著重注意用玩引思,把握探究式學習的深淺程度。
一、保護孩子們創(chuàng)造性玩耍能力
尤其要注意保護低年級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玩耍能力。玩耍能力(play)也可以翻譯為游戲能力。玩耍能力是心智(mental)健康的主要評判標準之一?!狝shley Montagu阿什利·蒙塔古在她的文章《科學文摘》中指出,玩耍能力不僅有利于身體健康,而且還能建立自己的個人社區(qū)。低年級兒童生活在一個以自我為主的世界里,他們的“三心”——“好奇心、好勝心、好善心”“二意”——“有意思、有意義”是評判一個健康孩子生活的核心活動。探究性的玩耍能幫助孩子把親身經歷到的各種生活要素都編織在一起。它既容許孩子自己去消化生活,也允許孩子創(chuàng)造自己的生活。它是孩子旺盛創(chuàng)造力的宣泄渠道,它是孩子童年的核心部分。伴隨著創(chuàng)造性的玩耍,孩子們茁壯成長;缺失了它,孩子們的童年將會嚴重衰弱。到底自己是在干活還是玩耍?童年階段是沒有明顯區(qū)別的。孩子們也許會覺得“玩起來就好像一刻不停地在干活?!焙⒆訉W習和玩耍的熱愛是內在聯(lián)系一起的。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他們認為玩耍的本質就猶如泉水的噴涌,來自孩子的內心深處,它清新而富有活力,是每位健康孩子的天然組成部分。它對孩子十分重要,以致在課堂中很難把玩耍和學習明顯分開的。
以一年級科學《玩影子》為例,兒童玩影子游戲,首先讓孩子們到日光下觀看自己的影子,讓他們想辦法,能不能讓影子與自己的身體分開?接著,《我們的影子戲》《我和我的影子朋友》《我們的影子朋友》各種各樣的影子劇本就應運而生了,加上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什么理解力、記憶力、判斷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迎刃而解了。經歷學習和探究的過程了,能力也就自然形成了,兒童良好的思維能力也就形成了。在教的過程中,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在循序漸進的運用中,能力也在慢慢地形成了。
二、尊重孩子們內在學習的動力
顯而易見,孩子一生下來就充滿著生長和學習的神奇動力,如果成人能給予少許幫助,容許孩子按照自己的步伐成長,以玩耍和不知疲倦的方式來探索、做事情,他們會不斷地發(fā)展新的技巧和能力。遺憾的是,有些科學教師對待孩子,就好像孩子的學習只能靠成人來教,沒有尊重孩子內在的學習動力。
孩子們的思維真是神奇,一發(fā)不可收拾。允許孩子們以自己的方式來探索,學習的動力也就滾滾而來了,探究的過程也就充滿了童趣和童真!
三、吸引孩子們的有意注意力
在短短兩個月的科學課堂里,筆者發(fā)現(xiàn):一年級的孩子,在剛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時,如果沒有課前準備活動,孩子們很難集中注意力,有的做小動作,有的說話,很難進行教學,如果課前有一個互動,孩子們會跟著老師做互動,這樣,互動結束后,孩子們就會坐得非常端正,等待上課,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不需要老師無數(shù)次的強調。另外,制作新穎直觀的教具,在顏色、形狀、大小上做夸張一點,也能夠吸引孩子們的無意注意。
例如《樹葉變黃了》,我就自己制作了一張大樹葉扛著上場了,孩子們睜著圓圓的大眼睛好奇地問我:老師,這樹葉是哪里摘來的呀?我把樹葉往教室里一豎,說:從鐵扇公主哪里借來的?孩子們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都被調動起來了。所以,一切新穎、直觀、具體、形象和不變的刺激物都能引起孩子們的有意注意力。
四、用好孩子們的活動手冊
《活動手冊》是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記錄手冊。作為培養(yǎng)學生記錄習慣的重要手段,促進學生細致觀察、真實記錄,培養(yǎng)實事求是、嚴謹?shù)目茖W精神,作為評價學生過程性學習的主要載體,每一節(jié)科學課都要及時使用。讓孩子們從簡單的圖示記錄開始訓練,把活動記錄變成學生自己編寫的科學書。
例如《小小科學家》,我讓孩子們及時記錄自己喜歡的科學家的名字,在記錄表上及時記載。教完《小小工程師》,又讓孩子們記錄下想當一名什么行業(yè)的工程師,從而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個性特長,發(fā)現(xiàn)了孩子的與眾不同的特點。
作為一年級的科學老師,既要當好科學啟蒙的啟蒙者,又要當好科學素養(yǎng)的領路人,任重而道遠。你對一年級的孩子理解有多少呢?作為一年級的科學老師,什么是教?也許你認為:你講了,孩子們就會了,就是教。如果你反過來想:你授課了,孩子們就懂了嗎?你都授過了課,所有的孩子都懂了嗎?你所有授的課,孩子全都懂了嗎?假如,你授過了,而孩子卻沒有弄懂?請問,你教過了嗎?你教會了嗎?同樣相同的行動,卻在追求著不一樣的結果。
參考文獻:
阿什利·蒙塔古.科學文摘[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