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梅
摘 要: 語文素養(yǎng)對學生的成才與未來的就業(yè)有著重要的影響。在語文教學中加強語文素養(yǎng)教育,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師的教學理念、方法會受到制約和支配,教師語文素養(yǎng)不高,家庭教育的氛圍不佳等,致使一些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到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與發(fā)展。本文從多方面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 語文教學 語文素養(yǎng) 優(yōu)化對策
語文素養(yǎng)對學生的成才與未來的就業(yè)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新課改下,語文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語文教學是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各種技能訓練的主要途徑。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使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但是由于種種主客觀條件的限制,致使當前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存在一些問題,教學不盡如人意,影響到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當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在教學中注重閱讀教學而忽視寫作訓練。
在小學中段語文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只是憑借語文課本,單純地照文本內(nèi)容做講解,只要理解課文內(nèi)容就可以,難以把閱讀教學同寫作訓練緊密地結合起來,寫作訓練在語文課堂上很難見到,學生的寫作任務都是在課外完成的。
2.在教學中忽視對口語交際的訓練。
在小學中段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只注重對課文的講解,忽視對學生口語交際的訓練。他們認為,這樣做是白白浪費時間,因為學生考試不考這方面的內(nèi)容,一些教師不愿意把時間精力花在口語訓練上。一些學生回答問題時存在口齒不清、語句不通、思維混亂的現(xiàn)象。
3.教師語文素養(yǎng)不高。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再加上教育評價體系的偏差,評價學校、教師唯升學率論,唯分數(shù)論,使得部分教師的教學偏離教育本真,使得教育教學變得簡單、粗糙、單一。小學語文教學更是如此,忽視學生的技能訓練、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由于工作忙碌,部分教師沒時間提高語文素養(yǎng)。
4.學校校園文化氛圍不夠濃厚,制約師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由于現(xiàn)今教育教學的評價問題,一些學校管理者只關注升學率,只關注學生的分數(shù)。一些學校很少在校園文化建設上下功夫,學校文化、班級文化幾乎一片空白。這樣的學校文化建設、文化底蘊,怎能影響和造就高素質人才,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更是無從談起。
5.學校社團活動空缺,學生缺乏展示個性才能的平臺。
學校是教育的主陣地,除了教學生課本知識之外,還應把主要精力花在育人上,訓練學生的各種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素質,讓學生學會做人,包含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盡管如此,部分學校管理者對學校社團活動置若罔聞,學校從未舉辦過社團活動。這樣的狀況,學生的各種技能怎能提高,語文素養(yǎng)如何提升呢?
6.家長語文素養(yǎng)不高,家庭教育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影響對學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根據(jù)實際調查顯示,部分家長文化素質不高,而且部分家長在大城市打工,由爺爺、奶奶帶孩子,家庭教育幾乎空白。他們認為只要把學生送到學校就可以了,學習如何是老師的事情,和自己無關。殊不知,教育學生還需家長的配合,家庭教育相對來說尤其關鍵,家長的言行、舉止、文化素質無不影響和感染學生。家庭教育對學生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可小視,對于學生各種能力的提高至關重要。
二、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對策
1.讀寫結合。
中年級的段落訓練,不僅要引導學生理清段落結構,更要引導學生通過對課例的分析向運用過渡。閱讀是手段,運用是目的,教師不應割裂地對閱讀或寫作進行指導,而應該把兩者很好地融合起來,真正促進學生發(fā)展。
要注重片段構思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掌握寫作的一些規(guī)律,不僅要言之有物,有充實的內(nèi)容,而且要言之有理,有令人信服的道理、開人心竅的思想,更要言之有序,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連綴。
2.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
在社會生活中,口語交際歷來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小學中段語文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在每堂課開始10分鐘讓學生進行口頭表達訓練,如短小的演講,作文朗誦等。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發(fā)言,勇于提出問題。在質疑中,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練習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使學生之間相互傾聽、表達和應對。
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生朗讀,讓學生從讀中得到感悟、培養(yǎng)語感,積累詞匯,豐富語言。
3.提升學生的書法素養(yǎng)。
中國的書法是漢字發(fā)展歷程中的重要章節(jié),是中華藝術美與民旂精神的體現(xiàn),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瑰寶。它形象鮮明地彰顯了中華民族的審美定位與內(nèi)心情感,是八千年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縮影。書法教育作為一門人文性非常強的課程,書法教師就要抓住這一特點對學生施教。人文素養(yǎng)是文化素養(yǎng)的重要內(nèi)容,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書法家,如顏真卿、黃庭堅,不僅有著高超的書藝,更具有高尚的人品,寬闊的胸懷,豐富的書學、文學、史學、哲學等多方面的理論知識和藝術修養(yǎng)。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書法教育時,要充分運用書法及習字教學過程中所包含的各種各樣人文資源,讓學生明白寫好書法既要掌握運筆用墨的方法,又要提高思想品質,既要學習名家的書法技藝,又要學習名家的高尚品質。書法創(chuàng)作者如果不具備堅實的綜合人文素養(yǎng)基礎,是不會創(chuàng)作出經(jīng)得起人們欣賞和推敲的優(yōu)秀書法作品的,并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與道德品質的。
4.開展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
(1)開展主題鮮明的文化活動。利用傳統(tǒng)節(jié)目、重大歷史事件等具有教育意義的節(jié)假日,以征文、演講、朗讀、表演、國旗下講話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民族精神、榮辱觀等教育,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2)每學期舉辦書法、繪畫、演講、朗讀、手抄報、攝影、作文、書信等比賽。在學生中開展體育、美術、舞蹈等興趣小組,讓學生、家長、教師參加全民K歌活動,進行唱歌比賽,開展文藝會演、普通話比賽等多方面增強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提升學校的文化水平。(3)開展讀書活動,豐富師生的文化底蘊。本學期利用自習課時間由教師引領,在學生中開展“經(jīng)典照亮童年,好書伴我成長”的讀書活動,讓學生隨時進行閱讀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習慣。
5.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
要加強課外閱讀,教會學生選擇,吸收素材?,F(xiàn)在有些學生在“題海戰(zhàn)術”中苦斗以提高分數(shù),存在“重理輕文”的現(xiàn)象,以致有些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理科書”,平時很少課外閱讀,缺乏寫作材料,對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學生作文有話可說、有物可寫,必須注意積累寫作材料,提倡多閱讀文章。
6.開展學生家長學校,提高學生家長的文化素養(yǎng)。
家長的文化素養(yǎng)是影響學生學習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家長的文化素養(yǎng)直接影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案改甘呛⒆拥牡谝蝗卫蠋煛?,如何提高家長的文化素養(yǎng)呢?開展家長學校,讓學生家長參與進來,這校既能提高學生家長的文化素養(yǎng),又能使教師與學生家長的關系更加融洽,相互了解學生在學校與家中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生的智力與身體、愛好等情況。開展家長學校時,學校要對學生家長進行輔導,要請名教或有關專家來講座,晚上請家長來學校學習。
7.倡導學生養(yǎng)成寫作的習慣。
作文是語文作業(yè)中最具個性化及創(chuàng)造性的一種形式,語文教師要讓學生樂于寫作,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讓學生準備一本個性化的隨筆本,寫上各具特色的隨筆前言,以“感受生活,展示個性”為原則,自選素材,自擬題目,自定寫作時間及地點,教師只要求學生在一定期限內(nèi)上交文章。如一周一篇,學生可在這一周內(nèi)的任何時間自由創(chuàng)作。有了自主權,學生就會選擇最具靈感的時機,真實地記錄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真正做到“以我手寫我心”,相信這樣的文章更具個性和生命力,這樣的作文創(chuàng)作更有意義。
以上是我對素質教育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認識,學生語文素養(yǎng)不是靠一朝一夕的努力,它受到教師、學生、社會等的影響,今后我將繼續(xù)加強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及時總結,不斷進取,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衛(wèi)小娟.從教學生活抓起 培養(yǎng)中年段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J].課外語文,2015(16).
[2]高北生.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