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航
目前中等職業(yè)英語教學更加注重學以致用,也就是學生用英語進行溝通交流、信息處理、創(chuàng)新思維等綜合能力。為此,嘉興市教育局自2012年以來每年組織全市職業(yè)學校舉辦英語技能比賽,通過“在線測試”“職場應用”“職場應用”“職業(yè)風采”四個環(huán)節(jié),對參賽學生的英語技能進行考核測評,以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比賽期間,筆者指導參賽的學生表現(xiàn)出色,多次獲得了全市理工類前三名的好成績。
在本文中,筆者選取“職場應用”這一環(huán)節(jié),按照“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就如何提高中職學生在具體職業(yè)場景中的英語交流能力進行探究性分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具體的教學策略。
一、什么是英語“職場應用”
嘉興市教育局組織舉辦的英語技能比賽中設置的“職場應用”環(huán)節(jié)設定兩個階段由兩名學生參賽。第一階段:在備賽區(qū),限時30分鐘,兩名選手隨機抽取任務單,并用英語溝通和協(xié)作完成并提交任務單。第二階段:在賽場,選手A按用英語向評委陳述任務單內(nèi)容及其完成情況(限時3分鐘),選手B回答與任務單相關的評委的現(xiàn)場提問(限時2分鐘)。此環(huán)節(jié)要求參賽學生能夠用英語正確完成任務單,自然流暢,觀點明確,條理清晰地闡述任務單中體現(xiàn)的職業(yè)意義;能夠正確理解裁判提問,回答有理有據(jù)。
二、英語“職場應用”存在的主要困難
筆者在指導學生參賽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中職學生存在以下四個問題。
1.英語聽力基礎薄弱,影響了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聽力在英語聽、說、讀、寫技能中排在首位,是英語口語表達的基礎。聽力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著口語表達能力能否提升。盡管近年來職業(yè)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英語聽力教學,但是不少學生的英語聽力仍然薄弱。筆者在指導學生參加英語技能比賽時,發(fā)現(xiàn)這一狀況較為突出,具體表現(xiàn)為學生聽不懂評委提出的問題。比如,評委問“Should the wooer be rewarded?”“Whats 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the internet?”學生往往因為聽不懂rewarded、advantage等詞語,所以不能回答問題或者胡亂作答。
2.語音語調(diào)不夠準確,影響了語言表達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地道的英語口音很容易抓住評委的耳朵,會給評委留下良好的印象。對于長期身處非英語環(huán)境的中職生而言,要求說出地道的語音語調(diào)未免太過苛刻。但是,如果語音語調(diào)難聽,甚至讓評委難以準確捕捉到參賽學生在英語表達中所傳遞的內(nèi)容,就要幫助學生努力矯正語音語調(diào)。學生的英語語音語調(diào)不夠準確主要表現(xiàn)在單詞發(fā)音不準、沒有重音、句子沒有升降調(diào)、長句停頓不恰當?shù)取?/p>
3.句式詞匯不夠豐富,影響了語言表達的深度和廣度
職場應用中高分的學生能夠運用準確而生動的詞匯,富有變化的句式,流暢表達自己的意思。而參賽學生起初掌握的英語句式和詞匯不夠豐富,表達的內(nèi)容停留在淺層次,三言兩語草草結(jié)束,不會對表達內(nèi)容進行拓展。
4.回答問題不得要領,影響了語言表達的邏輯和層次
問答互動是職場應用環(huán)節(jié)的主要考評項目,但是參賽學生回答評委提出的問題時往往不得要領,具體表現(xiàn)如下。
(1)回答問題過于簡單。參賽學生回答一般疑問句只會用Yes或No,回答選擇疑問句和特殊疑問句只會用一句簡單的單詞、短語或短句作答,而不會按照問題的條理性就自己所回復答案的理由作進一步陳述。
例如:who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accident?
參賽學生往往只回答Jack或Tom,而不會繼續(xù)回答為什么這個人需要對這件事情負責。
(2)回答問題沒有條理。參賽學生不會按照一定的順序,如時間順序、總分順序、一般到特殊、從抽象到具體、從主要到次要、從原因到結(jié)果、從正面到反面等邏輯順序進行作答。
例如:What should be noticed while working in a factory?
參賽學生往往這樣回答“Wearing a helmet and overalls,cleaning the workshop,shutting down the machine until handling its fault,no smoking,etc.”可以說是想到什么說什么,記得多少答多少,回答沒有順序和條理,答案不能令人滿意。
三、指導學生提高英語“職場應用”能力的主要策略
針對參賽學生存在的以上問題,筆者通過指導學生參賽的實踐過程,逐漸探索出如何提高學生英語“職場應用”能力的策略。
1.通過“聽說法”訓練,提高學生英語聽力及語音語調(diào)準確性
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人的言語行為像大多數(shù)其他行為一樣,都是一種操作性行為,它是通過“刺激一反應一強化”的手段而獲得的。在教學中,只要采用這一積極強化手段就可以使得某種行為形成自動化的習慣,這就成為聽說教學法的理論基礎。筆者在指導學生參賽的過程中,正是采用聽說教學法對學生的英語表達進行訓練。所謂“聽說法”訓練,就是要求學生每天反復聽和大聲模仿一定量的英語錄音,同時錄出自己的發(fā)音,并與原聲錄音對照尋找差距,然后及時進行糾正練習,直至自己發(fā)音與原聲錄音相近或相同為止。通過“聽說法”訓練兩周后,學生英語語調(diào)聽起來抑揚頓挫,單詞發(fā)音也有明顯進步。練一個月以后,學生的聽力有了明顯提高,英語語音語調(diào)聽起來也更加順耳了,甚至能體現(xiàn)出英語發(fā)音的韻律美。
2.通過“實踐法”訓練,豐富學生英語句型和詞匯知識儲備
正所謂“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為了解決實際問題而學習知識,學到的知識也要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充分應用;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學到的知識也會得到更好的記憶和理解,從而達到知識學習和實際應用相互促進的效果。所謂實踐法,就是筆者要求學生每天甚至每時每刻將英語常用句型和短語盡可能地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表達,只有學以致用,才能記得更熟,用的更好。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英語句型和詞匯儲備明顯增多,表達更加流暢,表達的方式更加豐富、表達的內(nèi)容更加全面和深入。
3.通過“故事法”訓練,提高學生英語表達的深化和擴展能力
生動的故事比平實的描述更加吸引人,更能激發(fā)人的興趣,所以筆者要求學生轉(zhuǎn)變思路,用講故事的方式拓展和深化語言表達。例如,筆者指導學生用英語講述自己的任務和任務單完成情況時,讓學生把自己當成任務單里這個人物,盡可能真實地去感受這個人物的經(jīng)歷,再為這個人物加上內(nèi)心獨白,加上故事不同時期的想法,加上人物的個人見解,最后把它編成故事講出來。經(jīng)過如此反復訓練,學生描述任務的語言生動了,表達的內(nèi)容也豐富了。
為了達到“職場應用”的目的,筆者要求學生在“講故事”的過程中,不僅要會口頭表達,還要會用形體語言進行表達。例如,筆者要求學生在描述任務單內(nèi)容的時候,不僅要通過“講故事”的口吻用英語口語進行描述,還要想象人物的性格,并為人物加上肢體動作,讓任務單中的人物生動鮮活起來,讓文字所展示的情境得到立體化再現(xiàn)。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的口頭表達和形體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明顯提高,“職場應用”取得了繪聲繪色的效果。
4.通過“思辨法”訓練,提高學生英語表達的邏輯性和條理性
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我們要求學生時刻注重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按照時間順序、總分順序、一般到特殊、從抽象到具體、從主要到次要、從原因到結(jié)果、從正面到反面等邏輯順序進行作答。
比如,指導學生在“運動和健康”這個話題中如何回答“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your spare time?”這一問題,首先,學生回答的內(nèi)容必須是與運動和健康有關的,如果簡單地回答“l(fā)isten to music”或者“read books”,是與“運動和健康”無關的。其次,能說出一項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還應講述喜歡這個項目的理由。最后,說出運動對健康帶來的益處,如讓人放松、讓身體更加強壯等,這樣就能夠緊扣運動和健康這一主題,回答自然令評委滿意。
再如,筆者指導學生回答“What should be noticed during working in a factory?”這一問題時,一定要指導學生按照“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后”的時間順序進行作答。
此外,筆者還按照疑問句的類型指導學生如何有條理地回答一般疑問句、特殊疑問句和選擇疑問句。對于選擇疑問句,除了要作選擇性回答,還應當回答選擇的原因;對于一般疑問句,除了回答Yes或No,還要回答肯定或否定的理由;對于特殊疑問句,不僅要聽清楚問題,做到答如所問,還要對這一回答進行進一步擴展,陳述相關目的、原因和理由等信息。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思維越來越縝密,回答問題也越來越有邏輯和條理。
四、小結(jié)
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說,“如果沒有詞語情景,詞就沒有意義,也不能代表什么。因此,話語也只有在實際應用(職場應用)中才能產(chǎn)生意義”。我們要針對中職學生的具體特點,有針對性地采取教學策略,因材施教,必將使學生更快掌握英語交流的能力,為學生適應國際化就業(yè)環(huán)境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