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應對當前新形勢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自主性,教師必須要構(gòu)建有效的學生自主性管理模式,從而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本文主要研究高中班級管理中如何構(gòu)建有效的學生自主性管理模式。
關(guān)鍵詞:高中班級管理;學生自主性;管理模式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新課標也提出了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應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如何構(gòu)建有效的學生自主性管理模式成為各個學校熱烈探討的話題。教師應把學生放在教育的主體位置之上,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內(nèi)在動力,激發(fā)他們自主管理與學習的熱情,給學生提供表現(xiàn)自我個性與才能的機會與環(huán)境,從而達到學生自主性管理的目的。
一、摒棄“包辦”管理,建立學生自主性管理模式
很多高中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的行為習慣較差,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我管理意識。在一天的學習與生活過程中,有很多時間需要學生自覺去學習,如早讀課、自修課、中午靜校時間以及晚自修前的一段空余時間。這些時間學生如何自主管理成為教師頭疼的問題。很多教師為了省事采取“包辦”的管理模式。學生大小事情都由教師處理,包括早讀應該讀什么,晚自修要做哪一科作業(yè),教師都安排好了。學生被動接受管理,師生雙方成了“管”與“被管”的關(guān)系。
為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需要摒棄“包辦”管理的理念,建立學生自主性管理模式。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組織班干部選舉會議,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學生自行選出班干部。針對具體的管理事項,學生自行研究對策,教師只提供意見和建議。如針對早讀課,學生可以自由朗讀,一切靠學生的自覺。于是學生收集班級學生的閱讀意愿,根據(jù)不同的答案制訂出三種早讀管理方案: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讀英語,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六讀語文;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讀數(shù)學,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六讀英語;星期一讀語文,星期二讀英語,星期三讀數(shù)學,星期四讀文綜(或理綜),星期五自由朗讀。這樣充分尊重了學生的意愿,也讓管理變得井井有條。
二、全面公開,規(guī)范行為,增強班級管理的透明度
為了讓學生能夠及時地了解學校以及班級的管理制度,加強學生自身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讓學生在沒有教師監(jiān)督和管理的空余時間內(nèi)實現(xiàn)自主性管理,教師可以在教室的“學習園地”或者空白的地方設置專欄,對早讀、自修、中午靜校、晚自修進行規(guī)范。規(guī)范條例由學生自己補充并承諾遵守。與此同時,還將學生守則、校訓、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文明禮儀常規(guī)、班級規(guī)矩等張貼在旁,讓學生在學校、班級管理制度下,自覺遵守各種條例。學生對于自己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一目了然。通過這樣的方法,全面公開管理,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增強了班級管理的透明度。學生明白自己的職責,面對表揚欄,學生自然愿意在上面添上光彩的一筆;面對違紀欄,學生自然不愿意“榜上有名”。在缺乏教師管理的時候,學生能夠自覺遵守班級規(guī)章制度。這樣的措施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性管理的意識,有利于學生文明習慣的養(yǎng)成。
三、多方位、多渠道落實制度,及時檢查
為了防止學生在缺乏教師管理的時間里養(yǎng)成懶散的習慣,產(chǎn)生枯燥、無聊的心理,教師應該充實學生的生活。如早讀課,為防止學生在看似熱鬧的朗讀聲中“渾水摸魚”,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比賽。又如晚自修前的一段空余時間,很多學生不會合理安排這段時間,導致時間白白浪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百科知識競賽。教師與學生一起翻閱不同的資料,匯集成百科知識題庫。知識題庫的題目涉及高中階段的語文、英語、數(shù)學、物理、地理、生物等各個學科的知識。然后仿照“開心辭典”節(jié)目的組織形式,由一位學生做主持,臨時在題庫里抽取題目,學生作答。如此就能極大地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能夠讓學生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四、結(jié)語
無論多嚴、多細的制度,缺少了學生的自主性都不會得到好的結(jié)果。教師嚴管的管理模式逐漸退出舞臺,學生自主性管理成了新教育的要求。教師要構(gòu)建有效的學生自主性管理模式,讓學生得到真正的鍛煉,使班級管理良性循環(huán),這樣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綜合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溫寅,殷偉康.淺談學生自主性學習方式的有效構(gòu)建[J].高中數(shù)學教與學,2013(18).
[2]陸林.淺談如何建設學生自主管理型班級[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09(6).
作者簡介:連起斌(1987— ),浙江麗水人,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