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zhèn)同心小學 全 蘭
曾經(jīng)教學《如夢令》一文,這是一篇極美的游記類寫景文。透露著作者生活的美滿、隨性。溪亭邊的日暮,精致的水榭樓臺、如鳴佩環(huán)的溪水聲、余暉輕撒的河面,半江瑟瑟半江紅。臨溪而飲,絲竹悅耳,吟詩劃拳,酒不醉人人自醉……僅一個“誤入”又使人情不自禁;詞不醉人人自醉。境由心造,我心沉醉。盼望著學生們可以再現(xiàn)詩中美景,捕捉詞人千年前留下的絲絲情愫。這樣的念想不斷縈繞心頭!思索著,學生如何同我共筑詩中景,我想象中的景!用童心感受詩中圖畫,借童言繪制心中景。如何讓孩子們說出心中的美麗景象,我手寫我心?曾經(jīng)在薛法根老師的書中看到過:物—景—境。立足詩詞,想象景物,抓住景物具有特征性的點去加以描述,可以是一個描摹形狀的詞語,可以描繪顏色的句子,亦可以是擬人化姿態(tài)的修辭,動用兒童的視覺、聽覺、感覺,你一言、我一語,在課堂這張白紙上共繪詞中有聲有色、動靜結合的流動畫面。這不就是語言的魅力嗎?
要抓住景物的形狀、色彩、聲音、姿態(tài)等,從平淡中發(fā)現(xiàn)不平凡。我們常說“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因為“特征”這一事物與其他事物的不同之處。因此,為了突出景物特征,往往會采用比較法例如賈平凹的《訪蘭》,通過將家中蘭草和山中蘭草的香味、花型、生長環(huán)境對比,突出了野生蘭草“不為被人欣賞而生長,卻為著自己的特色而存在著,所以它才長的葉純,開的花純,楚楚地有著它的靈性”。
觀察描摹景物特點不僅僅需要眼睛,還需要運用耳朵、鼻子、心一同去“觀察”。通過聲音、色彩、動作描寫。例如《三亞落日》描摹三亞熱帶風情的句段中綜合運用了視覺上顏色、動作,感覺以及聽覺,生動地寫出了三亞的熱帶風情。描摹景物時既寫聲,又寫色,可謂“有聲有色”。
古人認為最妙之景,要有其靈動之處,即有生命與靈性,否則即為木訥、拙劣之景,不值得欣賞。而這“活”與“靈”如何通過文字這一載體表現(xiàn)出來,主要的手段就是寫景時的動靜結合。動態(tài)描寫,指對景物動態(tài)的描寫;靜態(tài)描寫,指對景物靜態(tài)的描寫。二者是相互襯托,相輔相成的作用,以靜來凸顯動的活力與靈動,以動來襯托靜的柔婉與淡雅,正所謂“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對于小學高年段的學生來說能在文章中兼顧這兩者,文章必會增色不少,讓景物“活”起來。
朱自清先生的名篇《春》中有這樣一段描繪春天里百花爭艷的情景:“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了花趕趟兒……像星星,還眨呀、眨的?!膘`活地選取動靜結合的手法,使文章中的景物更“鮮活”,用我的筆,寫我的心,抒我的情。
《記金華雙龍洞》《煙臺的海》這兩篇文章一個是按照空間順序(如由遠及近,由外到內(nèi),由上往下,則前到后等等),另一個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寫的(可以是春、夏、秋、冬的不同變化,也可以是景物形成的過程介紹),還有一個較為特殊的順序就是:按整體和局部的關系寫(先寫全景再描述局部再寫全景)。
“動靜結合、按順序?qū)懢啊笔沁@個學段的學生應該去做到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六年級應該聚焦于更高一級的學習目標,以下的“情景交融”即是。
蘇教版六下學習了《如夢令》《漁歌子》,這兩首詞有著一個共同點——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一個成語,指文藝作品中環(huán)境的描寫、氣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發(fā)結合得很緊密。這兩首詞的課后練習中要求學生描繪詞中的景象,并寫下來。六年級的孩子該如何將這一深奧的寫作手法化為己用,如何在寫景文中嘗試“情景交融”?
筆者在教學之前進行了一定的查閱,了解“情景交融”“融情入景”“移情”這三者的概念?!扒榫敖蝗凇?,即情語與景語融為一體,或隨景賦情,情隨景生;或移情于景,景中見情;或物我情融,主客一體。所謂“融情入景”,乃指將詩人的主觀情感(包括情緒或意念)完全融化在景物描寫之中,或隱藏在景物描寫的背后,即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上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耙魄椤睘榱送怀瞿撤N強烈的感情,作者有意識地賦予客觀事物一些與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實際上并不存在的特性。對著三者有了初步的認識,在平時寫景類文章教學中可以更好地滲透這一概念,讓學生在習作中學會運用。
所謂情景交融,它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重要文藝理論,以情景交融構成的意境是我國古代文學作品成為上乘佳作的重要因素。它是意境創(chuàng)造的表現(xiàn)特征。王國維說:“文學中有二元質(zhì)焉:曰情,曰景?!?所謂“情”指“感情”“情緒”“思想”“想法”等作者主觀的內(nèi)蘊實質(zhì),是作品主旨;而“景”則指由人所遇、所想、所見的“人、事、物、景”所構成的社會生活圖景,它是一種客觀存在,反映在作品中就是對生活的再觀體,是承載主旨的形象”。這看似深奧難以理解的寫作手法其實在許多閱讀文段中早已有了滲透(尤其是寫景的段落中):
例如:
句段一:“吹面不寒楊柳風”……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著。(——朱自清《春》)
句段二:既然是深冬……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魯迅《故鄉(xiāng)》)
句段一選取了“風、泥土、青草、花、鳥兒、繁花嫩葉、清風流水、牛、牧童”;句段二選取了“深冬、冷風、篷、蒼黃的天、荒村”。兩者選取的景物一個是喜景,一個是哀景;兩者抒發(fā)的情,一個是喜悅,一個是哀傷。這里學生可以學習到:在選景方面如何做到有情?選取和自己心情協(xié)調(diào)一致的景物;選取本身帶有濃郁感情色彩的傳統(tǒng)景物。
觀察句段一、二中的一些詞語:“撫摸、新翻、香、潤濕、繁花嫩葉、呼朋引伴、清脆、嘹亮”,“陰晦、冷、蒼黃、橫著、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悲涼”。這些詞語本身就帶有一些情感色彩,這里學生可以明白:借助帶有情感色彩的詞語來表達情感?!按得娌缓畻盍L”“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比喻和擬人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也可以讓文章的情感更加濃。
生活中處處皆風景,僅因看者有心。童眼看世界,大自然的壯麗、秀美在兒童獨特的視角下也許是童趣的,也許是頑皮的?!熬秤尚脑臁保浞滞诰蛲?,他們?nèi)ミ^的公園,他們游玩的經(jīng)歷,他們學過的課文,他們積累過的故事,加之以童趣的想象定可以交織出一幅幅新的畫面。“以尋常語繪精美圖”是世人對李清照詞的評價,這句話也可用于學生,用兒童童趣的語言勾勒出童心繪制的畫面,讓孩子們說出心中的美麗景象,我手寫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