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睦齡
摘要:人生觀,是人對于人生的價值,意義,和個人立身處世的態(tài)度的一種看法或見解。由于各人的環(huán)境感受的不同,所以對人生的見解亦各異。有怎樣的人生觀,就會隨之有怎樣的世界觀。對于文學創(chuàng)作而言,作品所折射出的往往就是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人生態(tài)度的不同決定了作家文學觀創(chuàng)作觀的不同。因此有什么樣的創(chuàng)作主體,就會塑造什么樣的人物形象,他們是作者某一面的相應反射,而非完全來自于靈感,空穴來風。
與此同時,文學功底的深厚與否、文學造詣的高低,也直接決定了文學作品質(zhì)量的好壞。因此文學創(chuàng)作也體現(xiàn)了一個作家對文學的理解、對審美創(chuàng)造的認識和對獨創(chuàng)性的追求。
關鍵詞:靈感;人生觀;文學造詣
古往今來,對于文學創(chuàng)作有諸多不同的見解。如在浪漫主義時代,“詩靈神授”論演化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天才”論。偉大哲學家康德就強調(diào)創(chuàng)作需要特殊才能。輕視生活經(jīng)驗對創(chuàng)作的作用,認為“天才”是天生的稟賦,與后天的經(jīng)驗無關。
又如文學創(chuàng)作的“感物說”。這種觀點強調(diào)了人生感受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影響。劉勰在《文心雕龍·物色》說道:“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标憴C《文賦》中也寫到:“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币淮鷩鴮W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也精辟的總結(jié)道:“詩人對于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nèi),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nèi),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nèi),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p>
而我更認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精品是依靠創(chuàng)作主體深厚的文學積累,廣博的知識儲備得來的,因為文學作品是集作者才情、學識、能力、思想、感情于一身的綜合成果,是家為表現(xiàn)他自己的人生感悟?qū)ΨN種既定的文學規(guī)范或利用或超越的過程。
一、高超的文學造詣、深厚的藝術功底是創(chuàng)作之路的引導者,是創(chuàng)作思想的來源,是創(chuàng)作態(tài)度形成的基石。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法國文學翻譯家,因其高潔的人品、豐富的譯著、優(yōu)美的譯筆和精彩的譯論成為我國翻譯界的一面旗幟。同時,傅雷還是一位極有造詣的藝術批評家,尤其對音樂和繪畫藝術有著獨到的見解。藝術與翻譯是傅雷一生中具有同等地位的兩個主題。翻譯與藝術的結(jié)合使傅雷的翻譯理論和實踐臻于完美。傅雷的藝術修養(yǎng)對其翻譯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深厚的藝術功底是他在翻譯過程中有力的工具。他精通音樂、繪畫、雕刻等藝術形式,這為他在相關的翻譯實踐中提供了幫助,也使他的譯文更為準確、專業(yè)。藝術也是傅雷用來衡量翻譯質(zhì)量的標準。文字表達是否流暢,風格傳達是否一致,這都是譯者的藝術眼光問題。
比如《約翰·克利斯朵夫》就是一部相對完美的極具藝術特色的作品。小說的結(jié)構是以交響樂的方式來建構的,傅雷在譯文中采用了不同的曲式風格來表達主人公的情感變化。在語言表達上,他更是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如:疊字、排比、長句,來加強小說的音樂性。這本翻譯的《約翰·克利斯朵夫》不僅僅是一部小說,更是一闋貝多芬式的交響曲。
由此可見,深厚的藝術修養(yǎng)是傅雷在翻譯事業(yè)上取得巨大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它是傅雷踏上翻譯之路的引導者,是他翻譯思想的來源,是他翻譯態(tài)度形成的基石,是他翻譯中得力的工具和衡量譯作質(zhì)量的標準。
傅雷先生曾說:“翻譯要以藝術修養(yǎng)為根本”。一個合格的譯者應當具有“敏感的心靈,熱烈的同情,適當?shù)蔫b賞能力,相當?shù)纳鐣?jīng)驗和充分的常識”。在這一思想的影響下,傅雷認為體會原著就是一個藝術鑒賞過程。
二、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人生觀決定了其作品的色彩基調(diào)和情感走向。
蘇軾在《答張文潛書》說:“子由之文實勝仆,而世俗不知,乃以為不如;其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為人?!鼻宕鷦⑽踺d也說道:“詩品出于人品”。錢鐘書先生《談藝錄·文如其人》云:吾國論者言及“文如其人”;文如其人”,乃讀者由文以知人;“文本諸人”,乃作者取諸己以我文。若人之在文中,不必肖其處世上、居眾中也。
三、文如其人,有什么樣的主體就會有什么樣的文章。
傅雷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是積極向上的,他性格堅毅頑強,剛正不阿,這些品行在他給兒子寫的家信《傅雷家書》中不難看出。這本“家書”不僅很好地為人們保存了那個時代的記憶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處處體現(xiàn)出傅雷本人立身行事的準則。
在傅雷寄給愛子的幾百封信件中,談得最多的卻是藝術家如何做人的問題,他在信中始終教導兒子如何做一個正直的人。
傅雷先生著重談到了藝德的重要性,他曾經(jīng)不止一次對傅聰說,要“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做音樂家,終為鋼琴家?!备道紫壬谟嘘P藝術家立藝和立德關系上的思想和目標是要“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他強調(diào)德與藝的關系,堅持以德為先,德藝雙修。他說:“做藝術家先要學做人。藝術家一定要比別人更真誠、勇敢、堅忍?!?/p>
傅雷先生認為人格完善是任何一個藝術家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要求,藝術家應德藝俱備,以德為首。人格卓越的作家、藝術家,才能真正創(chuàng)造出卓越的文學藝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道德觀。在傅雷看來,藝術家的德直接影響藝術活動的品位,藝術家崇高的使命要求藝術家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任何時候,對事、對人、對己都要真誠。
做人胸襟寬廣,才能容受“廣闊的藝術天地”,接受“變化無窮的形與色”,從而“了解任何藝術品”。擁有真誠,“才會有虛心”,從而不斷獲得進步?!陡道准視分凶掷镄虚g,都傾注了傅雷先生的全部情感,就是寄望兒子做一個“德藝兼?zhèn)?、人格卓越的藝術。這情感是傅雷先生的摯愛流露,使家書蘊含了深厚的人文精神與關懷,讀來無不感動與溫馨。
總之藝術的修養(yǎng)是創(chuàng)作的基石、是靈感的源泉,是人物塑造的有利寶庫。而高尚的人格,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是藝術家得以認可和尊敬的基礎,是一部作品得以肯定、流傳的先決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