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永安
摘 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近年來教學工作的重點所在,也是班主任教師需要主動承擔起的責任所在。在農村地區(qū)推進班主任德育工作,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展開德育教育工作。在進行班級管理過程中,促進師生交流、加強班級制度建設,并且全面實現(xiàn)對學生的評價等。本文即針對于此,對農村初中班主任教學工作中德育的滲透展開討論。
關鍵詞:農村;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
前言:
推進德育教育工作,是現(xiàn)代班主任的責任所在,也是新時期對班主任教師的要求。在農村地區(qū)初中德育工作中,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其中包括農村地區(qū)因為經濟發(fā)展水平而異的實際生活環(huán)境,也包括學生進入初中階段正處于少年期到青春期的過度階段,此時思想波動大,且為日后的發(fā)展產生了影響,這也要求教師格外的關注到學生成長的過程,給予引導。
一、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在當前的農村初中班主任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到學生的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在當前的農村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之下,不同地區(qū)會出現(xiàn)不同的情況,而這種環(huán)境的差異,也必然對學生的成長產生影響,關系到學生性格發(fā)展與形成等,作為教師,需要關注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使教學工作有針對性。例如,在我國當前部分農村地區(qū),會出現(xiàn)學生家長外出打工,長時間不在學生身邊的情況,這種情況下,對于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容易促使學生出現(xiàn)偏激、孤僻等思想,此時教師應當如何以情感人的培養(yǎng)孩子,對孩子進行心理的疏導等,都是教師在推進教學過程中需要關注到的。農村地區(qū)有其特殊性,教師的教學工作就要有針對性。
在面對學生時,作為班主任教師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家庭環(huán)境、學習情況等,進而有針對性的推進德育教育,結合實踐的推進德育教育,考慮到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情況,包括謙虛禮讓、愛國守法等這些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必須進行的教育活動。
二、師生交流,加強了解
師生之間的交流,是推進班主任工作開展、德育發(fā)展的重要步驟,因為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重其道,遵從教師的引導與教誨。在日常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交流可以融入到日常的教學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減少學生的拘謹感,更多的留給學生展示的空間,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學生的表達欲望,拉近師生關系——因為在學生心中老師是懂他們的。在課下的幾分鐘時間,更是促成德育的關鍵階段,畢竟細節(jié)決定一切,此時教師關注到對學生課下活動的觀察,并且及時與學生溝通以拉近師生關系,能夠春風化雨,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德育工作。
其實在當前農村初中教學中,還存在著教師與學生的代溝問題。在當前農村地區(qū)初中,有很多教師是通過特崗競聘等形式進入的,這部分教師雖然為教學工作注入了活力,但由于教師本身與學生之間的生活成長環(huán)境差異大,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農村地區(qū)學生的生活,又何談德育教育。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主動去了解學生,例如進行家庭走訪、找學生談心等,全面了解學生,才能加強管理,推進德育。
三、制度建設,班級和諧
盡管德育教育更多的是一種心理上的、情感上的教育,但是達成德育教育,也要全面關注到學生的成長,關注到對學生行為的約束。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叛逆心理等逐漸增強,青春期的逆反心態(tài)也在增強,此時德育教育單純地憑借教師的講解未必能夠實現(xiàn),需要加強班級制度建設,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約束,逐漸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1]。
在進行班級制度建設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關注到學生的真實需求,并且促成學生對相關制度建設的理解,一個班級的和諧,尤其是以人為本的班級建設中,只有實現(xiàn)制度的民主化,才能真正促成學生的理解與接受。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能夠全面關注到制度建設與班級和諧的發(fā)展,幫助學生去理解與接收相關制度。在制定班級制度之前,可以通過班會進行民主聽證會,比如學生會提出“在教室吃東西的氣味會影響周圍同學”,此時這條可以在班級提出并討論,如果大家都能認可,就添加到相應的班級制度中。除了一些必須遵守的制度,如愛護班級物品、維護公共環(huán)境、不遲到早退等,其它的一些制度的形成都可以與學生協(xié)商添加,促成制度建設與和諧班集體的共同發(fā)展[2]。
四、德育評價,關注過程
德育評價,關注到學生德育發(fā)展的過程。德育工作并不是一個說教的知識點,讓學生背誦一些內容就能通過考試,而是一個發(fā)展及成長的過程,需要教師全面關注到學生的成長,形成客觀的評價,如關注到德育評價工作,展現(xiàn)現(xiàn)代化教學的發(fā)展與完善,關注到德育成長的過程。很多時候,德育工作的變化是處于一種潤物無聲的狀態(tài)的,未必立竿見影,卻能在不自覺中有所體現(xiàn)。在日常教學中以及與學生交流中,教師要能夠關注到學生細微的表現(xiàn),面對學生在細節(jié)上展現(xiàn)出來的優(yōu)勢需要及時予以肯定,在細節(jié)上展示出來的弊端也要及時予以展示,全面推動現(xiàn)代化教學的發(fā)展,為學生的成長奠定扎實的基礎[3]。
在近年來的班主任教育工作中,將德育融入到班級管理中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如何實現(xiàn)這種融合則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需要不斷探索與關注到的。在當前的德育教育中,全面關注到學生的成長,關注到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變化等,有的放矢展開推進,以情感人,以身作則,是班主任教師的責任所在。
參考文獻
[1]歐陽拒洲.成功教育,從賞識與信任開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探討[J].中華少年,2017,20(11):64—65.
[2]許國俊.農村寄宿制學校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施策略田.甘肅教育,2016,18(7):28.同育
[3]韋紹和.農村中學班主任工作中開展心理健康的有效策略[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26(10):16—18.
(作者單位:永興鎮(zhèn)初級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