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鳳媚
初中語文閱讀教材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因素,這些情感因素摻和著作者對道德人物,道德事件的謳歌,而這些謳歌者有時隨著作者的情感起伏而傾瀉迸發(fā),有時滲透和融注在有關道德形象和事件之中不顯山露水。
閱讀教學的德育滲透就必須把準作者跳動在字里行間的情感脈搏,深入挖掘他們的動情點,在情感的感悟和升華之中,使學生們的道德品質得到陶冶,達到文道統(tǒng)一,“潤物無聲”的藝術功效。
一、從課文題眼入手,挖掘動情點
課文的題目,往往濃縮了作者的道德情感,挖掘這些隱性的動情點,渲染情感氛圍,就能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使他們受到道德品質的教育。如《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時,以題目為突破口,深入挖掘動情點:羅布泊,曾經(jīng)是怎樣的湖?他為什么會消逝?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悲???如此層層挖掘,再加上投影演示,讓學生仿佛聽到青海湖在求救: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表達了作者強烈的環(huán)保意識、憂患意識,振聾發(fā)聵!
二、從人物語言入手,激發(fā)動情點
俗話說,言為心聲。人物的語言往往是他們美好心靈的紅光映照,使人物思想品質的凝聚點,抓住人物關鍵的語言描寫進行挖掘,就能洞開人物高尚的思想境界。體會這些句子表達的感情,就能感悟人物的思想品質。如《最后一課》,韓麥爾先生對祖國語言的高度評價和贊頌這是他熱愛祖國語言和愛國的表現(xiàn)。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又說,我們必須把它記在心里,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斌w會這種愛國情感,可以這樣激發(fā)動情點:韓麥爾先生說的這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情感?
三、從人物行為入手,影射動情點
人物的思想品質必然表現(xiàn)在人物的具體行為當中,人物的行為描寫飽含著作者深厚的思想情感,指導學生仔細咀嚼品味,就能渲染情感氛圍,以情動情,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侗秤啊芬徽n,有這樣一段人物動作描寫:“他用雙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边@里連用了幾個動詞“攀”“縮”“微傾”,教學中要抓住這幾個動詞仔細體味,這些詞語表現(xiàn)了父親對兒子怎樣的感情?透過這一動情點使學生明白動作描寫中包含著父親強烈的愛子情深。
四、從朗讀表演入手,感觸動情點
要想對人物的高尚品德有真切的感受,對作者洋溢的思想情感有深層的體味,還應借助朗讀的體會,表演的感受來感悟這些動情點所包蘊的道德情感,進入“達鏡移情”的升華境界。朗讀前一定要讓學生首先理解作者包含在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然后帶著這種情感去反復朗讀,深入體味。如《春》里描寫了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指導學生帶著這種情感去朗讀課文,就能產(chǎn)生強烈的喜愛春天的感情。像《羚羊木雕》一課,故事情節(jié)富有表演性,可指導學生分角色上臺表演,使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在真實感受中去領悟孩子之間的真摯友情,是義大于利的。
總之,捕捉閱讀教學德育滲透的動情點方法是多樣的,要達到文道的辯證統(tǒng)一。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吃透教材,充分挖掘情感因素,以情激情,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使他們的心靈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