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定蘭
(上海理工大學 外語學院,上海 200434)
2018年,我國教育信息化開啟了全面融合創(chuàng)新的新發(fā)展,時代的進步與技術的發(fā)展使得當代大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于互聯網+的海量學習資源發(fā)展成的網絡學習、移動學習、泛在學習、智慧學習與深度學習,對大學生的英語傳統(tǒng)學習方式提出了挑戰(zhàn)。由于信息化環(huán)境逐步完善,如今的大學生能夠以自己心儀的方式隨時隨地地獲取由智能化環(huán)境所提供的豐富學習資源。線上線下融合的一體化教育將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形式。而建立在大數據基礎上推送的個性化學習資源、學習路徑,將使大學生進一步培養(yǎng)起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按需選擇課程,按個性運用學習手段,按實際進程測評學習效果將成為主流學習方式。在網絡時代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下,大學生更多選擇自主學習的方式,但是如何科學地評價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效果,推動形成建設性的終身學習,使得人們再一次將形成性評價作為大學英語教學與評估的一個全新支點,而2018年6月正式出臺的《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對于大學生自主學習效果的準確測評提供了可行、全面、科學的評估標準。
在2018年6月出臺的《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是面向我國英語學習者的首個英語能力測評標準。這份量表是迄今為止中國制定的最具綱領性的語言能力測試量表,它以語言運用為導向,構建了一至九層級的聽說讀寫譯的指標體系,對這三個等級的能力特征進行了全面、清晰、詳實的界定,用科學的語言描述了中國英語學習者使用英語進行有效交流所需要掌握的語言技能及文化知識,并為中國英語學習者從基礎到熟練制定了不同的能力等級測評標準。量表必將對我國英語教學、學習和測評產生多層面、多元化的重要影響。它將以統(tǒng)一的科學標準貫通教學、學習與測評。對課程內容更新、教學設計重構、教材形態(tài)創(chuàng)新,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主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學生潛能,提升考試質量、推動國內外考試對接、促進多元評價、反饋教學效果等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互聯網+以及信息化技術的進步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也發(fā)生了全新的變化。社會的進步要求信息時代人才需要具備以下能力:第一是認知能力。大學生必須依靠自身的能力來借助科學技術和網絡信息去學會查閱信息、分析判斷數據、調查研究、提升思辨,建構創(chuàng)新、表情達意,解決問題;第二是元認知能力。大學生必須學會自我反思、自我評價、內饋反哺的能力;第三是社會能力。大學生必須學會主持討論、論證說服、團隊協(xié)作能力;第四是情感傾向。大學生必須具備內在動力、獨立自主、靈活應對、克服挫折的 能力。作為培養(yǎng)較高層次大學英語人才的學術英語讀寫課程的教學環(huán)境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學環(huán)境從課堂教學延伸到第二課堂和網絡教學,教學工具從黑板粉筆、紙質課本、語音室演變成多媒體課件、智慧版教材、自主學習平臺、校園局域網、跨校慕課微課、融合線下與線上、課內與課外,對接現實與虛擬,實現了新時代英語學習的新模式。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需要我們調整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直至實現終身學習的目標。
大學的學術英語讀寫課程,以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辨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為主要目標,將學術閱讀和學術論文寫作融為一體,在可操作性和完整性方面具有較為合理的統(tǒng)籌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辨析能力、記錄能力、概括能力、思辨能力、闡述能力、論證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提升讀寫綜合能力。而與之相適配的形成性評估方式則是為達到有效教學和學習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形成性評估是促進具有較高英語水平并具有強烈求知欲的大學生英語學習效果提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學術英語讀寫課程本著“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路徑,運用形成性評估方式,不僅促進學生課堂學習效果,更加促進學生的課外自主學習的能力。
新時代的大學生是在高科技、互聯網、信息化技術中浸染成長的,他們具有獨立的精神、創(chuàng)新的勇氣,同時他們也具有利用科學技術的能力。由于互聯網的發(fā)展,他們能熟練地通過各種網絡終端獲取或利用大量的信息化資源,海量的資源使得大學生極具自主學習的能力,他們緊跟信息變化、講究學習效率,視野開闊求實,所以只有促進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滿足他們的學習愿望和需求。
Holec(1981)將自主學習能力定義為學習者“對自己學習負責的能力”,自主學習者能自主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策略和學習計劃、反思學習過程(包括識別問題、分析成因和解決問題)、確定和選擇相關資源、評估個人進步(包括確立評價表現和學習的標準)等。他認為自主學習者須具備兩個前提條件:第一,學習者有能力并愿意負責管理自己的學習;第二,自主學習者有行使這種能力的可能性。一位高效的自主學習者必須有能力做到自己確立學習目標、厘清學習內容、尋求學習方法、監(jiān)控學習過程,評估學習效果。而如何科學地自我評估學習效果,在以往難以有一個統(tǒng)一清晰的標準,只能通過學習者自我反饋來促進學習效果。然而自我評估標準的隨意性,往往會導致學習者學習的自主性難以持久。
如何引領當今大學生的自主學習目標,調動其自主學習的自主性,增強學術英語讀寫的綜合應用能力,讓學生養(yǎng)成從任務或問題的思考和解決過程中學習語言,培養(yǎng)學生在真實環(huán)境中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獲取信息、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能力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而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中的自我評價量表發(fā)布,對大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和效果評估有了一個全面、科學、準確的層級界定,使自主學習者對自身英語能力水平的判斷或診斷,包括組構知識運用等能力有了指導性的統(tǒng)一標準。
大學學術英語讀寫課程的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時可以根據英語等級量表中第六、第七和第八層級的閱讀理解能力自我評價量表以及第六、第七和第八層級的寫作能力自我評價量表制定目標任務,確定學習內容、選擇學習方法、監(jiān)控學習過程并進行科學的自我評估學習效果,從而促進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從自我評價量表可以看出,它們前瞻性地引導了學術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未來發(fā)展趨勢,指導性地指出了較高水平的學術英語學習者在選擇閱讀文本類型、語言特征及話題分類方面的目標引導;從寫作評估來看,自我評價量表對寫作的三個過程:生成、轉換、修改都作了相應的要求,并對學術英語寫作能力和策略的發(fā)展提出了統(tǒng)一的衡量標準。一方面,肯定的描述語可以給自主學習者提供希望和信心,從而產生激勵作用;其次,自我評價量表在描述語用能力方面,明確指導英語自主學習者要用語言完成怎樣的交際任務。這種清晰而簡潔的描述語使自主學習者在自評時對行為(要做什么)、標準(能做到什么程度)及語境(在什么樣的交際情景下)有了明確的評估標準。
總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中的自我評價量表具有如下特點。
第一,測評功能多元化。自我評價量表具有語言測評,語言學習,語言反饋三種功能,能準確檢測英語自主學習者和使用者的英語水平、缺陷及努力的方向。它是依據科學的標準, 采取準確的語言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予以確定的過程。通過自我評價自主學習效果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語言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監(jiān)控學生自主學習過程, 督促學習目標和節(jié)奏的調整, 營造自主學習的良好生態(tài)環(huán)境,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第二,操作依據標準化。自我評價量表基于標準統(tǒng)一化的測評標準,具有同等同一性的評價依據和評價結果。測試結果具有可比性,公平公正。這樣的測評有利于自主學習者自我求索,自我評價,自我調整,自我認識,自我提高。
第三,學習目標導向化。自主學習的一大難題常是學習者對自己該學什么,達到怎樣的結果,往往沒有清晰認定,所以難以取得有效的內饋反思。而內饋對大學生自主學習英語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使學生通過反思改進學習方式,調整學習資源,篩選學習平臺,促進學習目標的達成。自主學習的學生通過自我評價量表的引導,矯正,評價,理解目標任務的特征和要求,厘清自己的學習目標,選擇相應的學習方式,監(jiān)控自己的心理反應和學習行為,并通過對照各個層級的語言描述,及時糾正補救,促進自主學習的效率。
通過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中的自我測評量表,具有較高英語水平的新一代大學生在學習學術英語讀寫的過程中,可以做到有據可依,有的放矢,在學習目標的設立上,在學習方式的使用上,在學習資源的挑選上,在學習進度的矯正上,在目標達成的認定上,都能以科學,清晰,準確,統(tǒng)一的方式予以確定。它有助于培養(yǎng)大學生自我評價、自我反思,自我糾正,自我激勵的良好學習生態(tài)環(huán)境,也能對生活在信息化時代下鐘情自主學習的新型大學生提供獨立學習、終身學習的有效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