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圖片環(huán)游”是英語繪本閱讀教學常用的一種方法,教師只有在引導學生解讀圖片與教授文本的過程中,設計行之有效的教學活動和開放性任務,深入圖文探討故事內涵,鼓勵學生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積極啟發(fā)思維,才能有效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挖掘思維深度。
【關鍵詞】英語繪本閱讀教學;圖片環(huán)游;思維品質;有效策略
【作者簡介】張玲,蘇州市金閶實驗小學校。
一、英語繪本閱讀教學中學生思維發(fā)展現狀
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影響,不少小學教師在教授繪本時僅僅采用了跟讀、解釋單詞和句型意思的方法。還有些教師把繪本當做是教材上的語篇來教授,教學目標僅僅停留在梳理文章內容和提取信息的層面,學生能熟練朗讀或是照本演一演就算達到了這節(jié)課的目的。這樣的課堂忽視了故事深層次的內涵,忽略了問題設計的目的性和層次性,無視了諸如預測、推理、探究、質疑、想象、創(chuàng)新、反思等思維形式,大大降低了繪本閱讀教學的效率和學生思維發(fā)展的程度。
二、英語繪本閱讀教學中思維品質提升的重要性
在英語繪本中,文字是故事的基本表達,賦予了故事人物的靈魂;而圖片是對文字直觀形象的補充說明,是文字以外的拓展與想象,能促進學生對故事的認識與理解,是故事人物的血肉。教師如果能夠激活學生思維,帶領學生挖掘故事內涵,深入文字與圖片,探索故事人物的背景與心理,將所思所想用英語表達出來,使課堂成為思維碰撞的舞臺,那學生就能自發(fā)愛上閱讀。
三、“圖片環(huán)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中的有效策略
所謂“圖片環(huán)游”教學是指在教師指導下的分享式閱讀,以故事圖片為引導,啟發(fā)、激活、調動學生的已知,預測未知,理解故事大意和主要情節(jié),并在情境中學習語言和表達方式。此類教學方法如同“講故事”,帶領學生徜徉于圖片與文字中,逐頁進行學習。
1.觀察與提問,預測故事的大致內容,培養(yǎng)自主學習意識。人的思維是從疑問開始的,疑問能引發(fā)學生認知上的矛盾。在讀前環(huán)節(jié),學生觀察故事封面獲取已知信息,然后進行自主提問、思考未知內容展開教學,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提供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機會,使“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初步形成課堂“主人翁”的意識。
例如,外研社《領先閱讀·X計劃》(第四級)《Ants bug adventure》(圖1)中,學生通過觀察封面,描述小男孩Ant的處境,并通過提問題表達自己想要獲取的信息,其他學生則展開想象進行預測,封面圖片一下子抓住了學生們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2.閱讀與思考,體悟圖片與文字背后的含義,積極開拓學生思維。繪本故事由許多頁構成,圖文并茂,人物特色更加鮮明,內容更為活潑生動。教師在處理教學過程時要以“故事講述者”的角色來設計。
(1)解讀圖片,培養(yǎng)思維的獨立性和邏輯性。繪本中的圖片有著豐富的含義,教師應引導學生“解讀”圖畫,通過獲取圖篇細節(jié)的信息,從而進行推理與判斷。
例如,美國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Texas Journeys》G4一書中的《A big trip》(圖2、圖3),該故事講述了Pig和Goat交流了自己的旅行計劃,結果所有出行方式均以會發(fā)生各種麻煩而被Goat駁回,Pig非常沮喪,最后Goat表示“除非你帶一個朋友去”。在教學時,學生不斷地觀察圖片,思考Pig和Goat對于旅行的感受:The trip could bring me fun/troubles.并猜測Pig和Goat是否喜歡旅行、Pig能否成功進行旅行等。
(2)想象釋疑,發(fā)展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和廣闊性。想象是人腦創(chuàng)新活動的源泉,在“圖片環(huán)游”過程中,教師需要時不時停下來引導學生針對圖片或者文本內容進行想象或是延伸性的思考,使學生能進一步貼近繪本中人物的情感與心理。
例如,北師大出版社2013年《攀登英語閱讀系列·分級閱讀》(第四級)中的《The little frogs beautiful jump》(圖4、圖5),青蛙探索者Eva向小青蛙描繪了井外面的世界,文中只用一句“Eva talked for a long time”概括。教師在教學時設置了一個任務:讓學生想象Fred和Eva還能說什么,學生們扮演Fred和Eva,加上了肢體語言和聲音的變化,課堂參與非常積極。
(3)巧妙追問,提升思維的深刻性和批判性。繪本閱讀教學不但要解決文本表層的意義,還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深挖故事內涵。問題的設計既要源自文本,又要跳出文本,超越文本?;谖谋臼侵浮敖柚虒W文本,把我契機,再生成的空白處適時追問,讓學生在課堂上行程思維高潮”。
在《Ants bug adventure》中,當Ant變小進入了log中進行探險,引出文本及圖片(圖6)。教師通過提問:Why did the log shake?引出The stag beetle was very big, strong and heavy. It was like a tank.再追問:How big was the shape?試著讓學生用:It was as big as ...來展開想象,使得故事變得驚險刺激起來,學生們立刻就被吸引了,代入了故事人物中去。
(4)設置開放性任務,激發(fā)思維敏捷性和靈活性。新課標指出,教師“在教學中應增加開放性的任務型活動和探究性的學習內容,使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教育部,2012)。在“圖片環(huán)游”時,教師可以根據故事內容設置各種探究活動、合作活動、討論活動、反思活動、理解活動、評價活動或思維訓練活動。
在《The little frogs beautiful jump》中,小青蛙Fred在聽了探索者Eva述說的神奇的井外世界后,晚上做了一個美夢,堅定了他想要跳出井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的想法。教師設計了一個辯論環(huán)節(jié):如果你是Fred的父母,你會同意Fred跳去井外的世界嗎?為什么?(圖7)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思維,教師在課件上顯示支持某一方的人數的笑臉或哭臉,學生參與熱情高漲。
3.總結與反思,延伸故事內容,激發(fā)學生探究精神。在閱讀后進行總結反思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方面。為了讓學生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在閱讀后讓學生填寫閱讀反饋卡。
例如,在讀完《Ants bug adventure》后,學生總結這節(jié)課學到的東西。(圖8)學生通過“先口頭、再筆頭”的方式熟悉閱讀反饋卡的內容,將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寫下來。
精彩的繪本在合上后仍是回味無限,如何把這種“回味”用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需要教師用問題來巧妙引導。
在《The little frogs beautiful jump》中,故事是以小青蛙Fred跳出了井、看到了美好的世界為尾聲。教師在課堂上設置了一個問題:想象Fred探險回家后會對朋友說些什么?(圖9)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如何帶領更多的青蛙見識到美好的世界。
四、結語
英語繪本充滿了趣味性,教師在進行“圖片環(huán)游”教學時,應當始終將自己的角色定位為“會說故事的人”,在設計教學流程時應當制定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活動,以思促讀、以讀引思,只有思維活躍了,學生的語言表達才會豐富,學生才會對閱讀產生動力。可見,思維品質的提升是提高英語繪本閱讀教學效率的根本所在。
參考文獻:
[1]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領先閱讀·X計劃(第四級)[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2]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Publishing Company.2011.Texas Journeys.[M].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Publishing Company.
[3]北師大出版社.攀登英語閱讀系列·分級閱讀(第四級)[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4]傅華芳.有效追問,使英語課堂得以升華[J].新課程(上旬),2014 (5):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