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國內的旅游景區(qū)或公共服務場所,漢英雙語標識語隨處可見。然而標識語翻譯中大量中式英語的存在,妨礙了文字內容的有效傳遞,影響了外國游客的準確理解。標識語翻譯中存在大量中式英語,其主要原因是英漢思維方式的差異。因此從英漢思維差異的角度來分析解決標識語中的中式英語是一個可行的方法。
關鍵詞:標識語 中式英語 英漢思維差異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9-0-02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標識語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風景名勝區(qū),標識語可以提示人們景點的分布、行程的遠近;在電影院等娛樂場所,標識語可以告知人們安全出口的位置,保障人身財產安全;在地鐵等交通工具上,標識語可以提醒人們請勿推擠,謙讓有愛。由于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英語作為首要國際語言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和傳播,因此我們更加要注意準確翻譯標識語。但由于中國的思維方式滲透到英語表達中,標識牌翻譯中的中式英語頻頻出現(xiàn),如將“殘疾人廁所”譯為“Deformed Man Toilet”,將“讓我們做鳥類的朋友吧”譯為“Let us do the bird friend”。由以上兩個例子可以看出,它們都是由漢英詞匯語義的錯誤對應、詞語的重復和累贅、詞語選擇搭配和結構的中式特征導致的譯文失誤。而英漢思維差異可能是造成這些中式英語表達的根本原因。通過分析中式思維和英式思維的特點來闡明英漢思維方式的差異導致翻譯中中式英語的出現(xiàn)。
一、中式英語的定義及其特點分析
1.中式英語的定義
李文中(1993)在其文章《中國英語與中國式英語》中寫道:“中國式英語是指中國的英語學習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語的干擾和影響,硬套漢語規(guī)則和習慣,在英語交際中出現(xiàn)的不合規(guī)范英語或不合英語文化習慣的畸形英語?!?從這句話中可以理解到中式英語是在漢語環(huán)境下產生的英語,其主要的思維和表達方式都遵循了漢語中的方式。因而可以看出對于中國人而言,經過思考后理解中式英語并不困難,然而對于外國人,中式英語難以理解。
2.中式英語的特點
由于我們從小到大接受的都是中文教育,語言環(huán)境也是中文,中國人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產生了與西方人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中式英語也在它的詞法層面獨具特點,生搬硬套、重復和累贅就是中式英語在詞法層面中經常出現(xiàn)的特征。
2.1中式英語中的生搬硬套
中式英語的生搬硬套指中國人按中式的思維模式翻譯英文,用詞時沒有思考單詞的具體使用方法,而是機械的將中文與英文一一對應。這些生搬硬套的表達雖然不影響理解,但是明顯不符合英文的規(guī)范。
例1:“注意身體”
譯文1: Notice Body
譯文2:Take Care of Yourself
在這個例子中,譯文1將“注意”直譯為“Notice”,“身體”譯為“Body”,因為英漢思維差異導致人們在翻譯過程中生搬硬套,按照中文的語序將“ Notice”和“Body”拼湊在一起,而忽視了每個部分具體的使用方法,讓人難以理解。而譯文2關注了“注意身體”背后的原因,體現(xiàn)了英式思維的邏輯性,為正確譯法。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中式英語的譯法,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存在了一種英漢思維的差異。
例2:看報紙
譯文1:watch newspaper
譯文2:read newspaper
在這個例子中,“看”被解釋為“watch”和“read”?!皐atch” 和“read”都有看的意思,而“watch”指直觀的看,“read”則指閱讀與理解。因此譯文2為正確譯法。譯法1由于英漢思維差異的影響,只從淺層面關注了詞語的意思,而忽視了深層次的具體用法。
2.2中式英語中的重復和累贅
由于在漢語中常用近義詞或同義語來進行修辭,增強語勢,中國人養(yǎng)成了重復的習慣,這與外國人明了的表達方式相悖,導致了重復和累贅出現(xiàn)在中式英語中。
例1:用“good harvests”來表示大豐收
這種用法想用“good”表示“大”,用“harvest”表示“豐收”。但“harvest”本身就有大豐收的意思,前面再用“good”修飾就構成了英漢思維差異導致的典型的語義重復。
例2: 用“l(fā)iving standards for the people”表示人的生活標準
“l(fā)iving stardards”這個詞組在表示生活標準時就是專指人的生活標準,并非任何其它生物,在英漢思維差異的作用下,后面的 “for the people”便成了贅余的部分。
由此可見中式英語中的重復和累贅主要是由對詞意理解的不準確、不深刻造成的。若能正確理解如“harvest”、“l(fā)iving standards”的表達范圍和適用程度,中式英語中的一部分重復和贅余問題就能得到緩解。
二、英漢思維模式差異
邊楠楠(2015)在《英語學習中“中式英語”現(xiàn)象初探》中寫道:“語言是思維的載體,反映了人類的思維方式、心理特征和民族文化;思維是語言的靈魂,引導、支配語言的運用,構成不同的語言風格?!庇纱丝梢姡Z言和思維相互聯(lián)系、密不可分,思維是生成語言的原因。人們?yōu)榱吮磉_思維創(chuàng)建了語言,語言是思維的一種表達形式,語言習慣、語言規(guī)則在很大程度上都由思維支配。中式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國人的直覺性思維模式造成的。中國人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習慣通過中國人的思維模式來思考問題,而忽視了英語是由英語國家國人分析性、邏輯性的思維模式支配這一本質,從而導致了大量中式英語的出現(xiàn)。從英漢思維模式差異的方向分析,造成中式英語的一個很大原因是中式思維的直覺性和英語語言國家思維的邏輯性。
直覺性是指通過“悟”來把握事物,總體上有“直接”“快速”“模糊”的特點。人們進行直覺性思維時,沒有通過嚴密的推理論證,而是憑借各個感官對事物的總體印象來分析和評判事物。直覺性強調的是感覺,其本質上的含義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而英語思維模式中的邏輯性指的是英語國家的人在思考問題時習慣于從已知的條件出發(fā)推理出適當?shù)暮侠斫Y論。不同于直覺性,邏輯性思維的人習慣于從事物的本質方面看問題,講究的是理性分析和科學實踐。
英漢語言間所存在的直覺性和邏輯性的思維差異,反映在語言表達中,就是英語講究形合、漢語注意意合。李晶(2013)《英漢語言形合與意合的成因及對比分析》中講道:“形合主要是指句子的形態(tài)組合,能夠借助一定的形式組成完整的句法;意合主要是不運用任何外在的形式或者詞語的形態(tài)構成語言的表達意義?!庇纱丝梢姡魏鲜峭ㄟ^關聯(lián)詞、介詞等結構來表達意思的語言形式。因此在英語表達中,句子與句子間、句子內部都有嚴密的邏輯關系,一旦脫離了這些結構形式,英語國家的人便很難理解句子所表達的含義。而意合是通過句子與句子間的語境、意義來表達意思,主要形式有上下文和前后的邏輯關系。意合無需過多的句形、句式、邏輯詞,而只要每個詞的詞義達到便能表明含義,讓人理解。綜上所述,直覺性與邏輯性作為英漢語言差異的一大因素,很大程度造成了中式英語現(xiàn)象。中國人講究詞意表明即可,而外國人追求的都是句形、句式的嚴密。因此中式英語能被大多數(shù)中國人所理解,卻對外國人而言難以理解。
三、標識語翻譯中的中式英語及原因分析
為了便利人們的生活,標識語越來越豐富。同時隨著國家與國家間的密切往來,來到我國的外國游客日益增長,為了讓他們在我國更便捷的生活,大量的標識語被翻譯成英文,然而這也導致了標識語中的中式英語現(xiàn)象頻頻發(fā)生 。
例1:請勿通行
譯法1 Passenger No Entry
譯法2 Passengers are forbidden to entry
譯法1本應使用英語五種基本結構中的主謂結構。但它在“passenger”后缺失了謂語部分。英語講究句子內部嚴密的邏輯體系,而譯法1結構的不完整導致外國人無法準確理解它的含義,使這種譯法成了典型的中式英語。從中式英語的特點分析,這也是典型的生搬硬套。從英漢思維差異的角度分析這一問題,這種譯法體現(xiàn)了中式的直覺性思維與英式的邏輯性思維的差異。中國人在翻譯的過程中受直覺的影響,講究意合,即意思到位即可,所以用“passenger” 、“no” 、“entry”簡潔明了的表明了含義,而忽視了句子結構。思維的嚴密性才是正宗英語的最重要特征,譯法2便能正確地體現(xiàn)這一特征。
例2:小心滑倒
譯法1 Slip and fall down carefully
譯法2 Caution: Wet Floor
在這個例子中,譯法1的語法和結構完全遵循了英語中的法則,然而它依舊是中式英語,其首要原因便是“carefully”的修飾錯誤。在譯法1中,“carefully”被用來修飾“slip and fall down”,再次翻譯過來便成了“小心地滑倒”。由于中國人從直覺、經驗認識世界,所以語言也跟隨思維發(fā)展為意合語言。翻譯過程中只注意了將“小心”譯為“carefully”、“滑倒”譯為“slip and fall down”,并未考慮修飾主體的問題,因此表意出現(xiàn)偏差。而英語國家的人習慣從事物的本質來探究問題,所以第二種譯法點明了“小心滑倒”的原因,為正確譯法。
結語
大量的中式英語存在于標識語翻譯中,嚴重阻礙了標識語意思的傳達,影響了標識語引導和告知的功能,使外國游客在景區(qū)迷失方向,在緊急情況下不知所措。同時過多的中式英語出現(xiàn)在標識語翻譯中,也影響了我國的國際形象。本文通過研究標識語翻譯中的中式英語,認識到中式英語中的生搬硬套和用詞不當。通過分析語言和思維的關系,再結合對英漢思維差異的學習,最后得出英漢思維差異中直覺性和邏輯性的差異是導致標識語中出現(xiàn)中式英語的原因之一這一結論,進而影響標識語翻譯,使其不能有效的傳達信息。
參考文獻
[1]李文中.中國英語與中國式英語[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3(3).
[2]邊楠楠. 英語學習中“中式英語”現(xiàn)象初探[J].河南教育(高教),2015(125):88-90.
[3]李晶. 英譯語言形合與意合的成因及對比分析[J]. 亞太教育,2016:166-167.
[4]連淑能. 論中西思維方式[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2).
作者簡介:陸天雨,(2001.9-),女,漢族,江蘇南通人,現(xiàn)就讀學校:江蘇省南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