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占宇
摘要:現(xiàn)代社會經濟與科技的發(fā)展水平較快,人們在追求基本的物質需求的同時,也對建設精神文明做出了許多努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已經成為現(xiàn)階段我國建設文化強國戰(zhàn)略的重點工作。加大非遺保護傳承力度,促進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能夠增強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文化館在非遺傳承與保護工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文化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作用
引言:
現(xiàn)階段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研究,在基層主要是由文化館開展工作,其重要地位以及核心作用,已經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凸顯出來。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不僅能夠將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歷史文化有效的傳承發(fā)揚,更在促進文化強國建設方面,有著重要作用。本文將從基層文化館角度出發(fā),重點探究其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希望引起相關部門關注和思考,能夠推動非遺保護和研究工作更進一步。
一、非遺的基本概念以及文化館開展保護工作的政策依據
(一)基本概念
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核心內容就是存在于人們生產生活中,能夠讓人們感同身受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這種文化是一種極具人文價值的展現(xiàn)形式,并具有“非物質”的基本特質。另外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可以被稱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但是有別于具體的文物形式,但是最終通過具體的實物、動作或聲音表達出來的所有優(yōu)秀傳統(tǒng)的技藝、工藝、方法或形式等。從非遺的范圍和年代來看,相對來講是比較傳統(tǒng)和久遠,但是確實實實在在存在過或存在與人們生產生活之中的,表現(xiàn)形式及其多彩。
(二)政策依據
2011年6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明確指出,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科技館等公共文化機構,應當根據各自業(yè)務范圍,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理、研究、學術交流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宣傳、展示。而各級文化館,特別是基層文化館站,無疑對非遺項目的傳承與保護工作,具有非常巨大的優(yōu)勢和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文化館在非遺傳承與保護中的優(yōu)勢特點
(一)接地氣與熟悉民俗文化
非遺的工作首先要走進群眾。盡管這項工作由我國的文化事業(yè)單位的公職人員進行,但從根本上來看其崗位職責就是引導民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工作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通過群眾的積極參與和配合,將各項國家扶持政策、相關保護工作落實到位。因此工作人員應該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作為最基本的工作目標,重視對群眾的宣傳和協(xié)調工作。而文化館能夠應用其常規(guī)工作中的各種藝術手段和組織形式,能引導群眾對更高精神文明層次的追求。這些形式可以是通過專家、傳承人參與的定期培訓、講座、文藝晚會、實踐活動等,也可以是各個項目的比賽、調演,以及新媒體、自媒體的宣傳展示。
(二)設備、人員等條件較為便利
我國的文化館三級體系經過多年發(fā)展已經基本完善,網絡已經覆蓋到社區(qū)、鄉(xiāng)鎮(zhèn)及村一級,另外館站工作者多為專業(yè)人員,有組織、輔導及實施文化工作的大量工作經驗。而且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基層文化館站的錄音錄像、采集編輯以及網絡數(shù)字多媒體等基礎設備也通常是比較齊全的,在挖掘整理、宣傳申報、數(shù)字化網絡傳播等方面具備優(yōu)勢條件。
(三)文化事業(yè)單位區(qū)域屬性的優(yōu)勢
文化館是開展區(qū)域內各類文化工作的基層事業(yè)單位。我國幅員遼闊,不同的地區(qū)有著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同樣產生了多種多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和形式。因此文化館工作人員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工作,必然也要從當?shù)鼗鶎用癖娕c當?shù)孛袼组_始。而文化館的工作人員,能夠了解現(xiàn)階段本區(qū)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基本狀況,進而將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宣傳方法結合當?shù)貙嶋H情況開展,能夠重視對本源的還原和對傳統(tǒng)的繼承,發(fā)揮自己的獨特作用,從而能夠將本土氣息與特色民族文化最大限度的保留下來。
三、文化館在非遺傳承與保護過程中的作用
(一)理念改進工作
文化館開展非遺傳承與保護工作,首先要具備先進的理念,通過高度的思想政治指引將自己的職業(yè)責任和社會擔當體現(xiàn)出來。由文化主管部門建立全面的、長遠的規(guī)劃,樹立具體的可操作、可實現(xiàn)的目標,通過工作人員將日、月、年的工作安排充分聯(lián)系起來,主動建立動態(tài)的非遺保護工作觀念,自上而下的積極主動的開展相關工作,進而將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有效克服,將文化館能利用的所有資源充分調動起來,才能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工作。
(二)重視宣傳工作
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工作,國家和政府相關部門應該重視對該工作的宣傳。通過將人力資源和資金投入到其中,并出臺相關扶持的政策和規(guī)定,地方政府通過對國家政策方針進行細致研究,進而制定出符合自己當?shù)厍闆r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及相關工作機制,使得整個氛圍和環(huán)境建設由內而外的改進完善。文化館工作人員通過科學的探究論證,將宣傳的角度和力度把控到位,把握好每一個宣傳的機會,并將宣傳的形式和方法進行豐富,充分利用多媒體和自媒體手段,給全社會留下深刻印象,意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工作所具備的重要社會價值。
(三)從多個層面聯(lián)動,將實際工作落實
國家或地方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工作中,要通過相關的立法或機制將主管部門與保護實施單位進行科學的法律定位,要以基層文化主管單位分管領導與文化部門負責人為主要帶頭人,以各級非遺傳承人、非遺傳承人群、民間藝人及非遺研究專家為主體,建立一個涵蓋領導層面的、專業(yè)層面的、民間層面的綜合立體的非物質文化傳承、保護和開發(fā)體系。通過基層文化工作者的普查工作,到對項目挖掘和申報,組織專家對細節(jié)進行探究和分析,然后根據特點能夠產業(yè)化的轉入市場,無法延續(xù)的介入保護,定期培訓、宣傳及有針對性的開展工作,從上到下扁平化、網格化聯(lián)動開展工作,才能做好非遺傳承保護工作。
四、結束語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工作已經受到從社會各界到國家層面的重視,因此作為基層的文化館工作人員,要確保非遺保護工作應該按照國家政策以及方針指引進行,要順應社會時代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找到更加有效的保護途徑和傳承方法,從而將自己的崗位職能與社會價值充分發(fā)揮出來,更好的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相恒平,王西江.文化館在非遺傳承與保護中的作用探析——以日照市為例[J].人文天下,2016(3):36-40.
[2]劉波.淺談基層文化館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措施[J].速讀旬刊,2017(5).
[3]鄧劍.文化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中的優(yōu)勢與作用[J].報刊薈萃,2017(8).